药店专业销售解决方案:健脾祛湿的9种常用中成药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随伺在旁的四位爱臣、由于日夜操劳,加上舟车奔波、水土不服,因此相继病倒,连御医也是束手无策,不久有一僧人帮他们开出了“莲子薏仁、淮山、茯苓等量炖猪肚”的药方,四位大臣服下这药方之后,果然立即痊愈。
此后,每有官员南巡,皆以此方炖煮食物养身,久而久之,此方便以‘四臣汤’为名在民间广为流传。
当这药方经过流传之后,很多人不清楚‘四臣汤’的由来,并且 ‘臣’和‘神’的台语发音相同,因此以讹传讹而成为‘四神汤’。
功效:四神汤,以甘平为主,甘能治水,故能健脾和胃。
山药以补虚为长,茯苓以去湿为长;薏仁有化湿之功,又能清热,因为湿久会化热,变成湿热,薏仁最擅长清湿热;莲子养心安神为首功。
四神汤里不但有茯苓化湿,还有薏苡仁来清热,薏仁还能把湿气转化成津液,又有山药莲子补虚,且能镇水,达到安神之功,使湿气不再为害,从而整体调理身体。
祛湿清热,健脾养胃,美白皮肤,补益心肺,调肝固肾。性平,适宜作为食疗,常常食用之。
食谱:
煲汤,可以单独煮,也可以加入其它任何你要煮的汤里面,一起煮,因为四神汤的味道是甘淡的,不会影响其它汤的味道。
煮粥,煮粥时,将四神汤的材料切成小丁,配合糯米或大米煮粥,长期坚持。
做糕点,将四神汤材料弄成沫状,少量的加入到面粉里,发酵成馒头包子,也可以混入馅料里或者做成糕点。(注意:四种食材的比例是1:1:1)
单独煮汤剂量为:如学业过重导致食欲不佳者,可增加山药的用量至40克。
睡眠不佳者,可增加茯苓的用量至40克。
小便量少或饮用冷水过多导致小腿容易水肿者,可增加薏仁用量至80克。
白带常呈水带状的少女,可添加芡实(加这一味)的用量至40克。
易心悸不安、忧烦或心浮气躁者,可加重莲子的用量到40克。其它20克左右。
组方二:白茅根+红枣
推荐食谱:茯苓茅根煲猪瘦肉
材料:鲜土茯苓适量、白茅根80克、红枣10个、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土茯苓切块;茅根切段;红枣去核。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祛湿除困、清热解毒。
组方三:黄芪+党参
推荐食谱:参芪粥
材料: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红枣2个、大米100克。
做法: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核,用清水洗净黄芪、党参并放入砂锅内,加水煎
汁。药汁熬好后,去除药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黄芪、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够祛湿,做成能够养胃的粥,可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缓解湿盛带来的身体不适。
组方四:茯苓+陈皮
推荐食谱:陈皮茯苓茶
材料:茯苓5g,陈皮2g。
做法:茯苓、陈皮洗净,放人保温杯中,冲入热水,等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两者泡茶饮用,可健脾利湿,化痰减肥,健脾燥湿,化痰祛脂。
湿气是万病之源,在这种潮湿季节,人更容易发病。春季绵绵多雨,漫天大雾,气候潮湿,环境潮湿,人体易受湿气困扰。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脾虚湿困时,建议用健脾利尿祛湿的中成药调理脾胃,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治本且不易伤到身体。那么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有哪些呢?湿气重的症状表现:头晕、腰腿酸痛、关节屈伸不利、眼睑水肿、身体四肢沉重、倦怠乏力、胸中郁闷、脘腹胀满、口淡、饮食无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皮肤湿疹、舌苔白厚腻、长痘、头发面部爱出油、睡觉流口水、排便粘稠、小肚子大、耳内湿等症状。
常用药物
1、香砂平胃丸
利尿祛湿的美食食谱
主要成份: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砂仁、木香、甘草。功能主治:具有健脾,燥湿的功效。用于胃脘胀痛。注意事项:脾胃阴虚者慎用,其表现为食欲不振、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等; 忌食生冷食物,重度胃痛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及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2、补中益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