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小学语文在线研讨
研讨专题:跟着“统编教材”学写作
课文中“美食
发起人:罗庚
发起时间:2020-06-08  22:59
南亚学校小学部语文组参与人数:11人
研讨主题:跟着“统编教材”学写作:课文中“美食”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美食”的文字,不知不觉中可以实现两大目标:
1、积累有用的写作素材。2、学习有用的写作写法。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如何享受统编教材中的“美食”,读写迁移,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写作写法的学习,需要老师的智慧。请老师们各抒己见,不吝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南亚学校小学部吉主任和语文老师们积极参与研讨。
1.李小青发表评论:关于“美食”的课文,我们学习之后要引导孩子们说一说“美食”的制作过程,外形,和口感。课前教师应准备好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以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食物的外观和制作过程。直抒胸臆也得胸中有臆才行。有了直观的视觉感受和味觉感受也可以亲手做一做,实践出真知,文学创造来源于生活。再者就是学习写“美食”的文章的写作方法,以便更好的表达。
2.符丽钗发表评论:以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整个单元主题是春天的描写,包含日积月累在内,有三篇古诗,三篇课文,《古诗二首》帮助学生积累了描写春天的古诗,第二篇课文《春天》也让学生学习了排比句、反问句的写法,同时通过多种修辞手法让文章更生动;
第三四课的课文也可以让学生掌握大量四字成语,增加词汇量。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是对语文素材的积累,以及对写作手法的学习。
3.卢亚发表评论:通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通过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通过从课文中取法,在写作中加以运用的策略。
4.高倩发表评论:写作是需要从素材积累、情境创设、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引导的,跟着统编教材学写作,根据教材中的主题内容。二年级识字单元的主题是美食。其中《千人糕》这篇课文详细介绍了米糕是怎么制成的?学了课文之后,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寻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美食制作过程是你知道的可以实践操作的,并为自己的生活积累经验,同时积累了写作素材。
5.王烁茜发表评论:部编版教材中关于写作的积累有很多,无论是字词句还是写作方法,这些“美食”如何让同学们掌握并学会使用是每一位教师完成的目标。首先做好生字的学习和理解,这是阅读的基础,其次做好句子的分析和重点字在句中运用的理解,最后就是配合以足够的练习和写作方法的总结,如细节描写中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
6.李品发表评论:12、以情境任务激发写作动力,以铺设支架提供写作助力,以语境生成磨练写作能力,以现场体验增强交际活力,操作性强,便教利学。重要的是,每次“习作”都强调将“作文”运用于生活交际或人际交流,从中增强写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逐步将写作从“目的性写作”转化为“功能性写作”,即把写作当成是一种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方式和手段。
7.吉薇发表评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诠释的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优秀的文章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到语言的描述,到写法的运用,以及主题的确定,都有它的独到之处,都是值得分析研究和学习的。比如,二年级的教材中《春天》《彩的梦》,从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法,二三自然段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具体而又生动形象的描述,吸引了孩子,并且在阅读和欣赏中,展开了孩子想象的翅膀,也激发了孩子创作的冲动和兴趣,他们的脑海里产生了许多美好的画面。我们适时引导他们仿照二三两段的写法写两段话。这样水到渠成。结果,孩子们笔下生花,创作出了许多优美而又奇妙的习作。
8.许雪莉发表评论:我们学生要联系有关“美食”的课文语句,或引用,或仿写,扮靓写作语言。让学生们有的放矢的、畅所欲言的分享相关文章内容的一些美词美句,积累美丽的词藻
充实作文的内容!教师在教授中国的美食,美不胜收。这样的识字课让孩子们的味蕾和文字一起打开。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继续补充阅读一些和美食相关的童谣。
中国美食食谱的制作手抄报
9.孟云馨发表评论:在教师实际教写作文时,我们首先根据作文题目的中心调出“分类资料库”中可以运用的材料;其次,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文体来组合这些材料;再次,可以根据教材中的资料引出自己日常生活中与之相类似的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这样便能很快完成一篇佳作。
10.陈冬雪发表评论:跟着教材学习积累写作经验,要注意思维训练。在学习生活中灵活的运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会举一反三,不会死脑筋就是逻辑思维强的表现。例如学习了《端午粽》这篇文章后,通过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美食文化,制作美食手抄报在宣传传统文化和美食的同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练习说话,写话。
11.吉晓英发表评论:课本选文都是精之又精,不乏美文、好句、华词,多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的同时,学习大家的情怀感悟生活,述之于笔,精彩变跃然纸上。 但文学阅读也是一项审美,不应死板教条,逼迫学生全盘接受。教师应持有“比较文学”的态度,鼓励学生对文章说出自己的想法,有选择地学习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