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不和的六大食疗方案
调理脾胃不和的六大食疗方案  夏季是脾胃最虚弱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脾胃不和的症状,人们常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不振的状态,那么脾胃不和该如何调理呢?
中医介绍,食疗是最好的调理方法,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调理脾胃不和的
药膳方。 益气养心粥  原料:太子参30克,山药30克,莲子(莲心)30克,粳米200克。  做法:将太子参、山药、莲子、粳米洗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同煮至米烂粥成,温热服食。 
功效:
健脾益气,养阴清心。 鸭肉冬瓜汤  原料:
冬瓜500克,鸭肉500克,猪瘦肉100克,芡实、薏苡仁各50克,荷叶1片,陈皮5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鸭肉、猪瘦肉洗净切块,冬瓜连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剪成小块。上四味与芡实、薏苡仁、陈皮一起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鸭肉熟烂,调入精盐
、味精即成。当菜佐餐,食肉饮汤。
 功效:滋阴养肝,健脾利湿。 
生脉饮  原料: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 做法:将上三味药煎水当茶饮。 
功效:可益气养阴,是汗出较多的夏季最佳饮品,老少皆宜。 
黄鳝饭  原料:
黄鳝150克,生姜汁10毫升,粳米500克,精盐、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将黄鳝宰杀,去内脏,去骨,洗净后切成片,放碟内,以生姜汁、精盐、花生油拌匀。将淘洗干净的粳米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待水分减少一半后,放入黄鳝于饭上,继续煮至饭熟即成。
 功效:补益肝肾,调中健胃。
 山药枣豆糕 
原料:山药50克,扁豆30克,陈皮丝5克,大枣肉50克,淀粉1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山药、扁豆洗净放入锅内煮熟,大枣肉切丝,将淀粉加适量水和成浆,放入山药、扁豆、大枣肉拌匀,加入适量白糖,倒在盘中,放入锅内隔水蒸熟即成。 调理脾胃的美食食谱及功效窍门视频
功效:健脾益气。
 山楂麦芽饮  原料:山楂15克,生麦芽30克,太子参15克,竹叶芯10克。
  做法:将山楂、麦芽、太子参、淡竹叶洗净,用水煮沸,浸泡15分钟即成,代茶饮,随意饮用。 
功效:益气清心,健脾消滞。 
提醒人们在闷热的夏季要注意自己饮食,避免给肠胃造成负担,配合以上食疗方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脾胃不和的状态。
1.脾虚证的宜忌食物  (1)宜食食物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桂鱼、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2)忌食食物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菜、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
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 
2.食疗  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甘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者,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 
(1)药点药饭药点、
药饭是将谷物与某些食物和药物一起制作成饭、糕、饼、包子、馒头等主食或点心,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1.
橘红糕:鲜橘皮,打碎成细粒后用糖浸渍,再和入面粉制成糕点。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方2.
豆蔻馒头:白豆蔻粉撒入适量面粉内,再蒸煮成馒头,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
 方3.
红枣益脾糕:红枣、白术,干姜,鸡内金。先煮熬取汁,再将汁与面粉及适量的糖制成糕,适用于胃呆纳减,大便溏薄。  方4.
山药饭:山药、莲肉、米仁、扁豆各,洗净切碎,莲肉去皮,芯后煮烂,再与粳米一起煮饭,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5.
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6.
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玉米粉、红糖适量,将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净,放入玉米粉拌匀,再加入红糖用水和面做成糕。适用于脾虚气血亏损引起的便秘。 
(2)补脾食物马铃薯:味甘、性平。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香菇:味甘、性平。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
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
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
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
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
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枣):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补益脾胃,养血安神。
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
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
补中益气,补精添髓。
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
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
味甘、性凉。补中益气,凉血解毒。
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
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
味甘、性温。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牛肚:
味甘、性温。益脾胃,补五脏。
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
味甘、性温。补虚弱、益脾胃。
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牛肉: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
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桂鱼: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补脾胃,益气血。
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泥鳅:
味甘、性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利水祛湿。
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粳米: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健脾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