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形式层出不穷。面对信息极度丰富、受众时间碎片化的现状,大部分新媒体都以“微”“短”“小”“快”为特征,以适应当下传播特征。2016年短视频应运而生并开始呈现井喷,以其“短而精”的特质抓住了大众的眼球。从2013年新浪发布秒拍至今,短视频的发展已经从最初主要由用户提供内容,逐步走向专业化、垂直化、成熟化,成为内容行业发展的标志。
随着专业生产内容进入短视频领域,短视频的持续发展和变现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目前的探讨大多集中在内容垂直细分、推广营销方式或用户互动等方面,但其实纵观市场不难发现,大部分发展势头强劲,传播量大且用户黏性高的短视频,在其视听语言方面都别具特。短视频声画兼备的特质正是吸引受众的关键,视听语言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其带来的形式之美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首先影响受众关注和接受短视频作品的因素。
因此本文选取短视频中极具代表性、有着独特视听语言风格的古风美食短视频博主李子柒为案例,试图分析她的系列视频如何将视听语言作为一种表达形式,与视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而升华内容、强调主题,并形成别具一格的特点,在一应同质化的美食短视频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翘楚。
一、美食短视频新领域——
—古风美食
美食短视频一般将美食制作过程作为主要拍摄内容,通常时长在5至7分钟左右。李子柒是微博的签约美食自媒体博主之一,其视频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古风”二字。
视频在四川绵阳的某个山村进行拍摄,内容主要是传统中华美食的制作,例如“青梅酒”“佛跳墙”等。无论是画面中的山林风光,还是美食的制作方式、炊具乃至主角李子柒的装束打扮,都力求向中式古典靠拢。这种连贯鲜明的风格、独具个性的特征很快为其吸引了大量粉丝。
2016年李子柒的一条短视频《樱桃酒》被送上美拍首页,她和团队的作品被推送到各个平台,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获得了百万关注,几乎所有的视频播放量都逾千万,单个视频全网播放量甚至接近两亿。在她的每一条微博下,点赞量、评论数以及转发量基本都是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用户黏性和活跃度极高。获得如此成就,既离不开李子柒团队对“古风美食”这一垂直领域的深耕,也得益于其视频符合古风定位的高质量声画效果。干净清新的画面和恰到好处的配乐,为用户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是其视频极具感染力和传播力的关键。二、形式美感:视听语言是内容的载体
当我们在看一个短视频时,我们在看什么?从文字时代走到读图时代,人类对于信息的获取已不再仅仅满足于获得信息本身,而是追求更逼真、更生动的感官享受。麦克卢汉在《媒介即讯息》中曾经提出,媒介本身也是一种传播内容。受众在接受传播内容时,也是在关注着某种媒介形式。因此当我们选择了短视频,其实就是选择了接受以视听语言为主要形式进行表达的内容。
视听语言是指“影视作品中以画面和声音为质料所创造的视听形象,并由人们的视觉和听觉进行感知的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所构成的表述系统”①。可见,视听语言主要分为视觉语言效果和听觉语言效果。视觉语言包括镜头、彩、光线、剪辑等,听觉语言则包括配乐、音响、人物语言等。
对视听语言恰到好处的运用,不仅不会对内容喧宾夺主,反而使这种形式上的美感与深层次的内容融为一体,加深受众对内容的理解,使人在审美上获得更高一层的享受。
由于短视频一般时间较短,拍摄内容和场景都不会过于复杂,所以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上也没有面面俱到。因此以下将就李子柒视频中的画面和声音分别进行简单分析,主要包括镜头、彩、光线和音响及配乐。
三、李子柒视频中的声画世界
本文选择了李子柒古风美食系列视频中三个播放量排名靠前的短视频进行分析,分别是播放量1.4亿次的《面包窑》、8325万次的《佛跳墙》和7167万次的《腊味合蒸》。
(一)独特的光影和彩
在李子柒的系列视频中,所有对光线和彩的运用都是克制而内敛的。独特的光影变幻和作品中协调一致的彩勾勒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美食世界。
在视频整体的彩上,李子柒的团队没有像其他美食短视频一样选用高明度和高饱和度的彩去表现食物的可口和诱人,而是选择了偏冷的调,灰度比较高,明度和饱和度都较低。这让作品画面透着一股清冷和“仙气”,具有独特的高级感。这不仅与其“古风”的情境设定相匹配,也正是其差异化的体现。在《面包窑》中,前期制作土窑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泥土的黄褐、水泥的灰白,偶尔有明暗的对比也都协调而不突兀。搭建时使用的啤酒瓶围成一圈铺在灰的小石子上,玻璃的绿提高了明亮度却又不过分鲜艳。
视频对食物的刻画则更注重对轮廓的描画,没有使用浓墨重彩强调口腹之欲。在面包从窑中出炉时是逆光
新媒体聚焦
以形式升华内容:短视频中视听语言的运用分析——
—以古风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为例
阴李梦阳
摘要:自2011年短视频兴起之后,其移动化、社交化的特征使其很快成为最主流的内容形态之一。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业者加入了短视频领域,该领域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但随着产品和内容同质化的加剧,如何从中突出重围实现变现,成为每一个创业者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以美食短视频领域的领跑者李子柒及其团队为案例,分析其短视频中如何运用视听语言将短视频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升华,产出高质量、高差异性的美食短视频,抓住受众注意力。
关键词:短视频;视听语言;形式;内容
151
视听2019.04|
摄,整体画面都以夜晚的黑为背景,在偏暗的光线中只能隐约看到面包的轮廓和上方蒸腾的热气,让画面更多了一种悠然的意境。而在《腊味合蒸》一集中,为了烘托过年氛围,视频比平时多了一些暖,但这种暖明度也较低。例如盘中的腊肉是颜较深的红,新鲜的肉则中和了白的盐、草绿的花椒,混合在一起仍然是偏向自然的调。
视频的拍摄光线基本都以不刺目的自然光为主,以光线的改变来体现时间的变化。从清晨太阳还未升起
时不算明亮的天光,到中午日头高挂,主角在田间劳作时逆光拍摄,只能看到远处的山和劳作的人的阴影,至傍晚天上有了霞光,房屋中有了淡淡的灯光,依然是逆光中的人,与白天的场景相呼应。这既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真实感,也衬托出视频中人物的辛勤劳作。
李子柒美食的食谱图片大全
这种自然中光影的交替,往往营造出与其内容相配的氛围。夕阳西下时,夕阳作为主体和光源出现在画面中,人和山皆为阴影,让画面有了一种余晖下安静平和的气氛。而当画面中出现黑暗中的火堆,火堆的光亮占据了主要画面,又与黑暗有了强烈的明暗对比,给人以温暖之感。
(二)流畅的镜头叙事
视频中对镜头的运用并不复杂,基本都选用固定机位进行拍摄,通过后期剪辑进行叙事,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前后镜头的衔接也没有花哨的变化手段和技巧,仅靠时空变化进行无缝衔接,使得故事剧情十分流畅。
同时,视频中也善用景别的变化来塑造其“古风”特。在《面包窑》中,镜头对人物面部恬淡表情进行特写,对古香古的发饰、服装进行特写,让画面充满了平和的感觉。而对人物劳动中的手,以及竹筒中缓缓流出的清水等镜头的特写,则既贴近生活,又拍摄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感。动与静的结合,让特写镜头之中的画面充斥着活泼而内敛的生命力,既不过分张扬,也不死气沉沉,两相对比,画面有了奇妙的平衡感。
中景和远景则大多给了大环境、自然景和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佛跳墙》一集中,视频开头的远景给了冬天雪花飘落下的雪山,雪山中孤立的亭子,有种苍凉却又大气的意境。人在白雪覆盖下的森林中穿行,只能隐约看到一点身影,画面中是大片的树和远处山中的雾,仿佛人只是这广阔自然中极小的一个组成部分,暗暗地隐喻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人又与自然融为一体,甚至成为壮丽自然中的一景。
这些开阔的远景和对人物、生活物件的特写结合到一起,既是对生活实际贴切而如实的描绘,也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三)声音:既贴近又疏离
正如美国学者波布克曾经强调的那样:“一旦没有了声音,无论画面拍得多好,剪辑得多好,仍然不再有真实感,因而也失去了感染力。影片的速度也好像减慢了,结果常常是看到一系列照片。”任何视频作品的塑造都离不开声音。对于美食短视频而言,通常不需要出现人物对白和自白,大多依靠音响和配乐为视频营造出动态真实的感觉。
李子柒的视频走古风路线,强调一切都要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避免出现过多现代的痕迹,声音也是如此。因此她的作品中通常只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拍摄中自然收录的声音,一种则是后期配乐。
自然的声音在视频中运用最广。夏日的虫鸣,屋外面偶尔传来的狗叫声,柴火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人
物咀嚼食物时发出的细微的声音,都营造出乡间生活的静谧感,让人体会到山中岁月长的感觉,正与当下大众厌倦快节奏都市生活,向往回归慢下来的田园生活的愿望不谋而合,同时也加重了受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在感官上获得了田园乐趣。
而与自然之声的朴实相反,视频中的配乐大部分都是节奏慢而意境悠远的纯音乐。在《面包窑》一集中,视频所选择的配乐是钢琴和小提琴,在钢琴波纹般的和弦荡开后,小提琴明亮细腻的音犹如故事一般娓娓道来。而制作中式菜肴则选择了中国传统乐曲和古风曲目,例如《腊味合蒸》中以箫吹奏的古风曲《愿情》,《佛跳墙》中以短笛、二胡、筝相继演奏的罗大佑的《追梦人》。这些背景音乐并没有掩盖自然中收录的声音,反而与生活中的声音相映成趣,既贴近了生活,又带着一种出尘的疏离感。
四、声画融合,升华文化意蕴
李子柒的系列美食短视频既以古风为名,则旨在描绘一幅古香古、别具中国传统文化特的画卷。在立足于垂直细分内容的基础上,以视听语言为画笔,将声音与画面完美地与视频主题相结合,将中国文化中与自然和谐共生、勤劳工作认真生活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受众呈现了一席满怀诗意的视听盛宴,彰显了制作者对待生活、对待自然的脉脉温情,在视觉和听觉上融进了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可以说,借视听语言的力量,受众也随着视频中光影的变幻和音乐的流淌,亲历了这种寻常又不普通的生活之美、文化之美。
五、结语
随着市场和产业的完善,受众必然对短视频的质量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优秀的内容依然是毫无争议的必备要素。画面和声音对于视频作品而言虽然仅仅是一种表现的形式,用以承载内容的载体,但对于视听语言的合理运用,却能够让这种形式助力内容的升华。
注释:
淤刘迅.从视听语言的形式美感谈起———影视文化的表层解读[J].理论界,2005(07).
参考文献:
1.唐梦林.美食类短视频的内容特征及存在的问题[J].青年记者,2018(02):90-91.
2.董璐.浅论微博签约自媒体的内容生产——
—以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23):84-85.
3.周渝果.“互联网+”时代微电影的视听语言特[J].艺术评论,2017(12):149-152.
4.杨红.消费主义视域下的美食短视频研究——
—以《日食记》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16):62-64.
5.赵红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视听语言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2(12):55-58.
6.刘禹含.探析视听语言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2(07).
(作者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新媒体聚焦
152
|RADIO&TV JOURNAL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