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菜里的秦淮八绝
作者:***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2016年第07期
        金陵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仅爱吃荤菜,还偏偏对野菜情有独钟,每到春天,他们便瞅准时机,挎上篮子,三五成地结伴去郊外挖野菜。
        有“鸭都”之称的南京,享有“金陵鸭馔甲天下”的美誉,南京的厨子秉承“一鸭多用”的原则,将鸭身的各个部位用到了极致,且乐此不疲地推陈出新。
        夫子庙的秦淮小吃风味独特,位居“中国四大小吃”之首,经美食专家鉴定,8套具有秦淮风味的名小吃被命名为“秦淮八绝”。
        金陵菜,也称为“京苏大菜”,是指以南京为中心,一直延伸到江西九江的菜系,它属于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苏菜。有人曾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将苏菜比作“清秀素丽的江南女子”。一直以来,苏菜就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和红火的鲁、川、粤菜相比,苏菜更为静默。和苏菜一样,金陵菜也显得恬淡、低调。
        金陵是一座文化古都,文明史长达6000多年,古时就有诗人将这座城市赞誉为“江南佳
丽地,金陵帝王州”。作为“帝王州”,金陵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小吃食也和历史息息相关。
        由于金陵菜制作精美、格调高雅,因此在古时便受到上层名流的喜爱,名门望族设宴时都以京苏盛宴为傲。而金陵菜流入民间之后,在百姓之间传承、延续,经过简化改造,沾染上了一丝朴素的气息,变得更加亲民。
        南京一大怪不爱荤菜爱野菜
        在南京,一直流传着一句民谚:“南京人,不食宝,一口白饭,一口草。”从中可见南京人的饮食态度,“草”指的就是生长在田野河滩的野生蔬菜,南京人自古就有吃野菜的习俗,据史料推断,早在春秋以前,南京的先民就已经开始食用山间野菜了。而南京人吃野菜的习俗延续至今,不仅野菜的品种日益丰富,食蔬的风气更是有增无减。
        有人说,有水的地方就有野菜,这句话未必完全正确,但也有一定道理。野菜多生长在水分充足的土壤中,因此吃起来才水嫩、鲜美。多雨的春天是野菜生长的最佳季节。雨后,青翠嫩绿的野菜从湿润的泥土里争先恐后地冒出头来,热热闹闹地遍布在山野、田壑间。
        为这一刻,南京人已经翘首期盼了整个冬天,明媚的春季来临,市民们总会三五成,挎上篮子,一起去郊外寻觅美味。若是想要吃上最鲜嫩的野菜,还得考验人们的“眼力劲儿”,野菜的生长周期很短,稍不留神就会变老,入口苦涩,不再适宜食用。
美食第八周食谱图表        南京人对野菜趋之若鹜,其实与南京的历史紧密相关。“南朝四百八十寺”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反映出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情景,此外,南京历来是众多王朝的国都,因此,民间受佛教影响的程度尤甚,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偏爱素食,对野菜更加情有独钟。而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春节刚过,人们吃腻了大鱼大肉,需要清淡的食材来改善口味,所以野菜就成了不二之选。
        如果要按照野菜受欢迎的程度来排名,马兰头肯定跻身前列。马兰头别名十里香、紫菊、田边菊等,早春时节一蓬一蓬地长在路边或山坡上。由于煸炒马兰头特别费油,因此人们多将其做成凉菜,刚采摘下来的马兰头经沸水焯熟后,加入调料搅拌即可。另外,人们还选择性地加入了豆腐干、虾米、鸡丝、火腿丝、皮蛋、花生米等其他材料,做成“百味凉拌马兰头”。
        马兰头之所以备受欢迎,不仅因为其味道鲜美,还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药效,叶片捣碎后能止血,适量食用马兰头,有利于清热解毒。
        此外,南京还有一道家喻户晓的普通小菜——芦蒿炒香干,南京人常说:“芦蒿只有南
京才有”,因为说到吃芦蒿,没有哪个地方能与南京相媲美。南京人吃芦蒿极其讲究,处理芦蒿也格外精细,一斤芦蒿要掐掉8两,只留下一段青翠的嫩尖儿,翻炒时仅仅加入香干、油盐,如此简单地烹制,完好地保留了芦蒿和香干的自然清香,吃起来更加爽脆、可口。
        虽然野菜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看似健康无害,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福享用,部分野菜含有容易导致过敏的物质,如果特殊体质的人不慎食用,就会引起过敏反应。此外,有些野菜属于寒性食物,或含有轻微毒性,只能少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