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中国美食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前进实验小学 史爱东
本课是以形声字为主体的归类识字,用图片配文字的方式来呈现的,与前三课识字的呈现方式不一样。教材以中国人的家常美食为载体,分类呈现了菜肴和主食,形声字分布在美食名之中。菜肴有七种,以图片配文字的方式呈现,其中有三道素菜和四道荤菜,菜肴名称简单明了,图片彩鲜明;主食有四种,列举在方框内。主食名称简洁,没有配图片。这些菜肴和主食的名称中,包含了十种制作食物的方法,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
这些表示制作方法的字大多带有火字旁和四点底,都和火有关,只有“拌”字是提手旁,这种制作方法和手的动作有关。还有四个带草字头的生字“菠、茄、蘑、菇”也在美食名称中,可见编者匠心独运。通过认读识记这些家常菜肴和主食,学生既能了解我国美食的烹饪方式,还能了解与火有关的汉字意思,感受汉字之妙,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和汉字文化的热爱,
激发对先贤智慧的崇敬。
教材右下角的泡泡语“我还能说出更多的家乡美食”是基于学生经验的美食种类拓展,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交流更多的家乡美食。在品尝家乡美食的过程中丰富所学,拓展认知;在交流家乡美食的过程中,升华热爱家乡的情感,感受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教学目标
1.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本课“菠、煎”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炸”;通过观察结构的方式会写“烧、茄”等生字;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认识并读写“美食、红烧”等词语
2.通过部首查字法查“灶、烫、烈”等字,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
3.通过学习课文,能够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通过对中国美食文化的了解,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生字。
2.能够流利地说出中国美食的名字。
教学难点
能识记与美食相关的词语,了解美食的制作方法。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中,“炸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zhá”,可以结合词语“炸酱面”让学生识记,可以拓展“油炸、炸鱼、炸糕”等词语让学生认读,加强识记。也可以出示另一读音“zhà”的词语“爆炸、、”,让学生对比辨读。其他字音的训练可关注不同方言区易错读音,进行分组强化训练。如翘舌音字、上声的字、音节含介母的字。可将生字组成词语反复认读,加强字音识记。
可结合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通过菜品、美食图片认识生字,可以利用图片识记,将菜肴和主食图片直观呈现,结合图片认读。可播放视频资料,了解“煎、烤、煮、爆、炖、蒸、炸炒”等烹饪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意思都与“火”有关。
也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进行识记。本课偏旁为“火”“灬”和“艹”的字较为集中,可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调动学生已有识字经验帮助识记;可与课后练习第二题结合,通过部首查字法查“灶、焰”“烫、煲”“烈、熏”,发现偏旁“火”与“灬”在意义上的联系。
利用菜名识字。可出与生字相关的菜名和主食名,通过说名称读词语加深记忆。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要注字的结构。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部分的不同比例,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结构的匀称和协调。
2.阅读教学
本课全文由11美食名称组成,词语的字数、结构也不尽相同,词语间彼此独立,没有意思上的联系。
词语都是常见的美食名,贴近生活,理解上较为容易,可以创设互助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之间互相鼓励、互相赛读,比一比谁读得准确。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读好词语。词语要读得干净利落,不破词,不长音。词与词之间要适停顿,有一定的节奏。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引读、对读,将词语读连贯。
3.表达运用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扣图文,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美食制作方法,说说还有哪些菜肴使用了这些制作方法。
在理解“煎、炒、烤、爆、炖、蒸”等字的不同意思后,开展说美食大赛,如:说说我知道的家乡美食。要求美食中用上课后练习第一题列出的烹饪方法,增进学生对这些字的理解,感受中丰富而独特的美食文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美食大赛一日三餐食谱图片高清
课时目标
1.会认“菠、煎”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茄”等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菜肴和主食的区别,初步了解中国美食,感受中国饮食文化。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中国有句俗语,叫“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属于我们独特的美食文化。中华民族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从南到北,美食文化不同,烹调方法也不一样。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中国美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词语。
菠菜 茄子 蘑菇 豆腐 蒸饺
炸酱面 小米粥 蛋炒饭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2)指名学生读词语,教师注意强调“粥”为翘舌音。
(3)引导学生归类识字,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
(4)学生交流,教师指导:第一排词语是制作菜肴的食材,第二排词语是主食。
4.识记“粥”字。
(1)出示“粥”字的演变动画,引导学生字理识字。
(2)出示“粥”的图片,通过图片识记。
(3)学生交流: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粥?
(4)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5.过渡:光是粥就有这么多种类,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除了粥,还有哪些中国美食吧!
板块二 初读美食,随文识字
1.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凉拌菠菜 香煎豆腐 红烧茄子
烤鸭 水煮鱼 葱爆羊肉 小鸡炖蘑菇
蒸饺 炸酱面 小米粥 蛋炒饭
(2)教师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
(3)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感受读课文的节奏并注意字音。
(4)同桌互读课文中的词语,用心听读得是否正确,指出读得不正确的读音。
(5)开火车读或指名读。
(6)教师强调多音字“炸”,引导学生结合词语“炸酱面”明确“炸”在这里读“zhá”,拓展词语“油炸、炸糕”让学生认读。另一读音为“zhà”,如“爆炸、轰炸”。重点指导翘舌音“煮、蒸、炸、粥”,前鼻音“煎、炖”,后鼻音“酱”。
(7)看图片说词语。
①过渡:下次,你邀请客人去吃饭,当客人看到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却不知道菜名时,你们可以自信地说出菜名吗?
②教师说话引导,出示图片,学生回答菜名。
当客人早上特别饿的时候,可以吃一碗——(出示炸酱面图片);还可以吃——(出示蒸饺图片);客人胃口不是很好,想吃清淡一点,可以吃——(出示小米粥图片);作为南方人,客人吃得最多的还是——(出示蛋炒饭图片)。
③小结: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大家在没有菜单和图片的时候,也要会认这些词语和生字哦!
我们的一日三餐很重要,俗话说“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我们吃东西要讲究一个均衡,而且不能浪费哦!
2.联系生活,识记“酱”字。
(1)过渡: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酱”字?
(2)学生交流,教师出示实物照片。(如酱油、豆瓣酱、甜面酱、芝麻酱)
(3)小结:联系生活和照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识记生字。
3.归类识记,交流方法。
(1)过渡:我们通过动画、图片、联系生活等方法读了课文,认识了中国美食,会读了本课的生字,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
(2)出示本课生字。
菠 煎 腐 茄 烤 煮 爆 炖
蘑 菇 蒸 饺 炸 酱 粥 蛋
(3)学生小组交流,全班发言。
(4)教师总结。
①看图识字:菠、茄、粥、蛋。
②偏旁归类识记:四点底“煎、煮、蒸”;草字头“菠、茄、蘑、菇”;火字旁“烤、爆、炖、炸”。
③熟字识记:波—菠、作—炸、暴—爆。
④联系生活识字:酱(黄豆酱、酱油)、粥(八宝粥、小米粥、蔬菜粥、海鲜粥)。
⑤菜名识字:腐(麻婆豆腐、香煎豆腐)。
4.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