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不可辜负心得体会2000字
体会食物,对中国人来说,一直是最重要的,所以大家都说民以食为天。
而美食,更是广大中国人民所追求的,中国人对食物尤其是美食的热爱恐怕可以居于世界之最。
正因如此,无数的美食随着地域,时间,空间的变化也不断变化和改进。
中国人所创造的食物之多,是不可数的。
无论是湘菜,川菜,粤菜,闽菜,浙菜,徽菜,京菜都各有所长,都各有特,有的以清新的口感,爽口的味道著称,有的则以香辣的味道,火辣的感觉备受好评。
每个人对食物的爱好是不同的,有人喜欢的咸的,有的喜欢辣的,有的喜欢甜的,有的喜欢苦的,更有甚者喜欢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
从早上进到办公室起,我们就开始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中午吃啥?食堂,不用说已经是早就被鄙视一万遍的选项。附近交通方便的餐馆,也早已被各个刁钻的同僚们品尝个遍。下班后最
振奋人心的活动,就是到某个名菜馆子里一饱口舌之欲,甚至连排两三个小时的队也在所不惜。每次我想问一下哪里的菜好吃时,都会收获一大堆各的点评,一个说刀工精湛食材清澈可惜火候欠佳一尝就不是来自雪域高原的纯净天然气,另一个说辣道够劲沁人心脾但是刀法凌乱略见仓促可见少了对食物的虔诚之心,听得我一愣一愣的。
但现在的潮流似乎有些转变了。明亮而又装修豪华的餐馆,已经不是吃货们的首选项。自己亲手打造的精致甜点,和深藏在小巷里看起来古朴脏兮兮的手工作坊一起,形成了办公室炫耀的两大巨头。就连坐我旁边的菲律宾哥们也是这样。每次我们说起某个地方有菲律宾菜的时候,他也是一脸鄙夷的神情,非常专业地指出这家哪里哪里不地道,并附带上回忆起自己家乡某条小巷子里某个只作某种菜长达几十年的老人,一脸神往。
说实话,单纯以吃货两个字来论,我是不够格的。对食物的评价,在我这里仅有这几种排名,好吃,还可以,有点辣,很辣,好咸等等。而且由于之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吃饭,每次别人让我推荐下岛的美食,我都得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半天,还经常落得一个被鄙视的下场:“你究竟是不是青岛人?"。时间长了,我居然也能死记硬背下来几个店铺和菜名。对于这些名店,我也在放假回家的时候慕名前往尝试过,固然不错,可惜大部分时间还是宅在家里啃馒头来的好。
对于这本书《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中的食物和生活,我一直是心存仰望。顺带说一下,这本书我一直是在食堂吃杂菜饭和蹲在车站啃韭蒸盒子时看的,边吃边幻想着书中精致着发光的食物,比如什么玛格丽特饼干啦,朗姆酒焦糖煎香蕉啦,红酒牛肉啦。但可惜书中的故事,大部分还都是不负美食却负卿的桥段。如果硬要是说其中蕴藏着什么的话,还是有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的。但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实在最细微的地方,也总是可以总结出一些来的。比如我眼前的这份韭菜盒子,外焦里嫩,正象征着我们平时应该外如猛虎,心似蔷薇;掰开仔细端详,嫩绿的韭菜配上白的蛋清,这不正如我们做事一清二白;咬一大口细细咀嚼,其中滋味,只有自己能够体会,正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其中辛酸只有自知。韭菜盒子腹部饱满,形如半月,尝起来……对不起,我编不下去了,有点咸.……
很多时候,美食和爱都是我们得不到之后才发现它们的珍贵,如同回忆的黑夜中的点点萤火,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明亮。再精美的食物也逃不过成为粪土的归宿,而食物背后的故事,有的转瞬即逝,而有些却被人们铭记。美食毕竟就是食物,把它吃掉便是最好的不辜负,当然除了难以下咽的之外。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怀念家和儿时的味道,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怀念那个单纯而被爱着的小时候。
食物,对中国人来说,一直是最重要的,所以大家都说“民以食为天。”而美食,更是广大中国人民所追求的,中国人对食物尤其是美食的热爱恐怕可以居于世界之最。正因如此,无数的美食随着地域,时间,空间的变化也不断变化和改进。中国人所创造的食物之多,是不可数的。无论是湘菜,川菜,粤菜,闽菜,浙菜,徽菜,京菜都各有所长,都各有特,有的以清新的口感,爽口的味道著称,有的则以香辣的味道,火辣的感觉备受好评。每个人对食物的爱好是不同的,有人喜欢的咸的,有的喜欢辣的,有的喜欢甜的,有的喜欢苦的,更有甚者喜欢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每个人都对各地的菜系有不同的看法。食物,真可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连性格都可以随着食物变化,像川湘一带的人,性格都如同川湘菜一样火热,开朗。然而我们不仅要回吃,更重要的是了解他们的来源,做法。当我们深入地了解每一道菜,我们才能真正懂这一道菜。
食物,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国人的基因里,用舌尖品尝中国的饮食文化,食物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不可磨灭的记忆。
宅家食堂美食食谱大全菜单
对了,最后说一句,如果现在再有人让我推荐青岛美食的话,我只会淡淡地跟他们说,去菜场买几斤活海鲜,让啤酒屋做一下,再配两斤鲜扎啤。说罢,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