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东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节是中国也是⼴东最重⼤的传统节⽇。⼴东的春节有⾃⼰的地⽅特⾊。下⾯和⼩编⼀起来看⼴东的春节习俗有哪些,希望有所帮助!
  ⼴东春节习俗
  从年前腊⽉廿三的灶神上天开始,直⾄正⽉⼗五的元宵节夜⽌,将近⼀个⽉的时间称为“过年”,即现在所说的“春节期间”。如果从预备“年货”开始计算,⼤约从腊⽉⼗五六便进⼊年关⼤忙,然后整修房屋,
购置新家具、新⽤品,添制新⾐,购买与制作过年⾷品等。旧时初⼀,清晨有乞丐或孩⼦作“派财神”之俗。他们⽤⼩红纸写上“财神”⼆字,在各家门⼝⾼叫“财神到”,主家闻声开门接过⼩红纸“财神”,回以“利市”⼀封。
  旧俗年初⼀那天,家⼈吃过早餐,开始⾏贺岁礼。晚辈向长辈道贺,然后平辈间互相作揖道喜。⾏礼时,互相要说些吉利的祝词,礼毕,长者向少者赏赐红包利市。接着出门拜年,从亲到疏,拜年时要携带⾃家制作的煎堆、油⾓,⽔果等作为见⾯礼。
  ⼴东⼈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1、农历⼗⼆⽉⼆⼗⼋⽇⾄除⼣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参加逛花市活动。
  2、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仙、插鲜花。
  3、新春伊始,第⼀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4、送压岁钱是习俗中重要的⼀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年初⼀早上,第⼀件事是⾃家对拜年,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早饭后,就各⾃向⾃⼰的亲朋好友拜年。但不能去远的地⽅。
  5、谢灶:腊⽉⼆⼗三晚,送灶君⽼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碗⽶,两砖⽚糖,⼀封利是,⼀碗清⽔,⼀礼烧猪⾁,⼀些蔗、桔,纸钱等。
  6、正⽉初⼆、初三,嫁出去的⼥⼉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回娘家拜年。⼥⼉回娘家。
  7、正⽉初7吃7样菜,然后初7,要全家出去玩。
  8、12点,要在家⾥守岁。
  9、⼴东⼈过年⼀定要买⼀盆⾦桔,⼀盆⽔仙,或者⼀棵桃花。为什么桃花是⼀棵,⽽不是⼀⽀?是的,⼴东⼈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树买回家的。桃花之于⼴东⼈,犹如圣诞树之于西⽅⼈。⼴东⼈对花
情有独钟,⽆论是⾼雅之⼠还是庸俗市井,过年都要买桃花等⽼⼏样,再配搭各种各样的鲜花。
  10、⼴东的狮⼦与外省不同,称为“醒狮”。在制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东的特⾊。⼴东醒狮舞起源佛⼭春节期间的舞狮活动,除在⼴场表演之外,还沿街起舞,逐家逐户去拜贺,以⽰醒狮临门,安好吉祥,主⼈家则悬赏于门,包红挂青,让瑞狮去摘取,名⽈“采青”。借此活动希望狮⼦能把好运带到家⾥。其次是舞龙,⼴东的龙舞,名⽬繁多,千姿百态,不同的龙舞,寄托着⼈们不同的理想和愿望。春节是喜庆之⽇,耍舞的多是热烈奔放的彩龙、⾦龙和纱龙之类,⽩天舞布龙,晚上耍龙灯。⾄于踢踺⼦,是很久以前的传统⽂化。
  ⼴东⼈过年的传统风俗
广东春节必吃美食食谱的做法大全
  扫尘
  清洁⾐物被帐,打扫屋顶屋⾓,洗净台凳桌椅的污垢,谓之“扫尘”。相传它始于古代⼈们除疫祛灾的⼀种迷信仪式。唐代盛⾏此俗。宋⼈是吴⾃牧所作的记录苏杭民间风俗的《梦梁录》云:“⼗⼆⽉尽,……⼠庶⼈家不论⼤⼩,俱洒扫门闾,去去年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
  送灶君
  以前,不论贫富,家家都有灶君神位,灶君是奉天上⽟帝之命,到⼈世间视察善恶的,他的神位安在灶台的壁上,上贴⼤红纸写的“灶君之神位”⼏个⼤字;两旁有⼀副⼩对联: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红纸下有⼀⼩型⾹炉,是户主每⽉初⼀、⼗五及逢年过节拜祭时插⾹烛⽤。到了灶君上天的⼗⼆⽉廿三晚,⼀些⽣活过得去的⼈家还要买⼀对⽤⾦纸剪塑成、⾼约12公分的灶花插在⾹灶两边,令昏暗的灶壁熠熠⽣辉。灶君坐镇⼈间,受每家之⾹⽕亦负起保护每家⼈平安健康的重任。
  灶君上天,就是要在⽟帝⾯前禀奏⼀家⼈的功与过。功⼤于过,天宫会赐福,反之会降灾祸。这天⼀⼤早,⼈们就会买两根带蔗叶的⽢蔗,以作天梯;还要买拜祭的鸡、鱼、猪⾁等三牲,有茶有酒,让他吃饱喝醉,以便在⽟帝前说吉利的话。民间传说灶君是⼤⽼粗,不识字,故要在灶神下放⼆个柑或
⼤橘,两⽚红糖,以甜味封住他的嘴说好话,⼜因他是粗⼈,故当晚⼜要到⾹烛店买刻印好的“奏岁”形如⼀纸报告书⽂。在写好的“奏岁”⽂章的空⽩处填写全家的门牌号码、⼈⼝、姓名及犯有某些对灶君不敬的事(如在灶前脱⾐服、说粗话等),请其原谅等字眼,折好放⼊专门的信封(买“奏岁”时已备有)。
  拜祭时,⽤纸做的⿊⾊灶君⾐是送给他去见⽟帝时穿的新⾐,与“奏岁”信,随纸宝⾹烛⼀齐烧掉,烧完后将糖与⼤橘放⼤⽶缸留待灶君年三⼗晚回来享⽤。
  除⼣
  农历年的最末⼀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前⼈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添制新⾐饰;新购家具、器⽫;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必“挽⾯”,现⼥⼦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四⽇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起,家家户户⼤扫除,⽤物和被帐都⾏清洗,谓之“采囤”。
  除⼣前⼀⼆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
  除⼣⽇外出家⼈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们给孩童、⼦⼥给⽗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缸要贮满⽔,⽶缸要填满⽶,灯⽕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要很讲究地装在⼀个利市包中,或者⽤⼀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年从头到尾,腰包⾥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孩临睡前,⽗母必将⼀张⼤⾯值钞票放在⼩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桔
  拜年,⼜称为“拜正”。初⼀⼀早,⼈们起床穿好新⾐后,第⼀件事是⾃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向⾃⼰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拜年初⼀、⼆,⽆⼼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起床后就⽴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桔取其谐⾳“⼤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说“新春如意”“寿⽐南⼭”,⽼⼈会咧开没⽛的嘴笑;对有⼯作的⼈则说“⼯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会觉得⼗分顺⽿;如果是做⽣意的⼈,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分友善。落座后,主⼈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夫茶待客。临⾛,主⼈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桔,然后取出⾃家⼤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拜年,往往只在裤兜⾥装上两个⼤桔,⼀⼀拜年后,裤兜⾥依然是装着两个⼤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东⼈过年的饮⾷
  煎堆是家家必备的。煎堆馅为爆⾕拌糖胶所制,爆⾕是把糯⾕炒⾄爆开,去掉⾕壳便成。煎堆⽪是⽤糯⽶粉制成,很薄,外⾯粘着芝⿇。整个煎堆放在沸油中炸⾄⾦黄⾊即可。现在也没有那么讲究,有的⼈家做煎堆,⾥⾯不会放馅的也有。另外,还有油⾓,其中⼜有软⾓、脆⾓、酥⾓之分。
  春节还必备⽠⼦,有红⽠⼦、⿊⽠⼦“摩登”⽠⼦(葵⽠⼦)之分。中式糖果有糖莲藕、糖莲⼦、糖马蹄(荸荠)、糖冬⽠、糖桔饼、糖椰⾓、糖椰⽚等。
  糕类则有年糕、萝⼘糕、芋头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等,寓意新春步步⾼。年糕也叫“⼤笼糕”,
因盛糕的器⽫可以⽤很⼤的开⼝的⽵笼⽽得名,富豪⼈家⽤数⼗⽄的⽶做成⼀个年糕,⾦黄⾊的糕⾯插上红枣、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鸿运长驻。萝⼘⼴州⽅⾔称“菜头”,取“菜”与“财”的谐⾳,过年⾷萝⼘糕,是寓意招财进宝。马蹄糕⽤荸荠作原料,粤⽅⾔称“荸荠作“马蹄”,过年⾷马蹄糕,可以清热、消滞,其调节胃⼝的作⽤已为实践所证明,⽽且还有“马不停蹄”、⾃强不息的寓意。
  ⼴东地区新春美⾷品种繁多,寓意吉祥,普通的菜式亦赋予美好的名称,使⼈乐意享⽤。如发菜炆猪⼿称“发财就⼿”,发菜炆蚝豉即“好事发财”,咸酸菜炒猪⾆(⼴州⼈称猪利)叫“⼀本万利”,炒鲜百合
叫“百年好合”,菜胆扒冬菇叫“满地⾦钱”,鱼滑⾖腐煲叫“⽼少平安”。还有各种鸡类制品,美其名⽈“丹凤朝阳”、“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等,不⼀⽽⾜。鸡是新春菜肴中必不可少的,所谓“⽆鸡不成
宴”嘛,还有烧猪⾁,除婚嫁中象征贞洁外,新春则寓意壮旺。年初⼀午饭时,还必备⼀味素菜,俗
称“罗汉斋”,⽤绍菜、⽊⽿、粉丝、虾⽶配制,亦有些⼈家蒸腊味的,但起筷时要先吃“斋”。
  ⼴东⼈过年的禁忌和习惯
  按照“⽼⼴们”的旧习俗,农历⼤年初⼀不能洗头,怕洗⾛财⽓;年初⼆是开年,⾃除⼣年夜饭后,到
今天才能动荤;年初三是⾚⼝,不要拜年,易招惹是⾮;跟着车公诞、⼈⽇等等有说不完的讲究。还
有,过年时不能买鞋,因粤语发⾳“鞋”同“唉”;买书更不⾏了,书发⾳同“输”,怕这⼀年都“输、输”声,更是⼤忌。在⼤时⼤节,喜筵寿宴上,习惯于谈吉利语,不说丧⽓话。若有⼈不⼩⼼摔破了碗碟,即念⼀
声“岁岁(谐碎)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