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论丛】收稿日期:2022-10-28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工程项目“新农村背景下木作器具研究———以桂北
农村为例”(项目编号:XNC2019001)的阶段性成果;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2020年度课题立项项目“南岭
走廊传统民具研究及创新设计转化实践”(项目编号:
GXKT202010)的阶段性成果;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桂北传统民具的造物思想与创新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1KY002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阳海鸥(1982-),苗族,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传统民具、产品创新设计;阳玉平(1981-),女,苗族,副编审,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社会科学家》杂志社副主编,研究方向为美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编辑出版(通讯作者)。
乡村振兴背景下
传统民具在乡村自媒体中的功能
———以李子柒乡村短视频为考察中心
阳海鸥1,阳玉平2
(1.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广西桂林541000;2.《社会科学家》杂志社,广西桂林541100)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的网络使用率急剧上
升,短视频等自媒体正成为中国新农村农民获取信息、分享乡村日常、展销农特产品的主要平台,呈现出了明
显的、独具特的“乡村自媒体”文化现象。传统民具作为中国乡村传统生活式样的物质载体,是传统手工艺、
乡村美食制作、农耕采集等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也成为乡村短视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针对传统民具在
乡村自媒体中的应用及其发挥的功能问题,以李子柒乡村短视频为考察中心,采用定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
法、个案与综合研究法等,运用民具学、传播学、设计学等理论与方法,从工具到道具、道具到审美、审美到诗
意,层层递进地对传统民具在乡村自媒体中的应用与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深入论证。研究表明,传统民具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自媒体的结合,有助于提升乡村自媒体的文化性和艺术性,为乡村短视频传播乡村
文化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有助于乡村自媒体更好地宣扬我国新农村的乡村文化。
关键词:传统民具;乡村自媒体;李子柒短视频;工具性;审美意象
中图分类号:B832.1;J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3)
03-0127-07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单一、单向的传播方式,、微博、抖音短视频等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新兴媒体更能满足当下公众话语表达的需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
实施,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的网络使用率急剧上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21年数据统计,在接近10亿的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占比接近31%。[1]短视频等自媒体也正成为农村网民获取信息、娱乐消遣和分享日常的主要平台。越来越多出生于农村、生活于农村或城市返乡农村青年,向往农村生活的城市居民,甚至喜欢中国农村生活的外国人士,借助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表达自我,传播乡村文化,开启农村电商、直播销售农特产品等数字经济模式,在中国自媒体文化中呈现出了明显的、独具特的“乡村自媒体”文化现象。乡村自媒体借助“互联网”“数字”形式,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计划,传播了中国乡村文化。
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23年3月
(第3期,总第311期)
Mar.,2023(No.3,General No.311)127
社会科学家2023年第03期
2303
李子柒的乡村短视频就是“乡村自媒体”现象中的翘楚,具有极高知名度。她的乡村短视频作品多以其家乡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梅林村的自然景、风土人情、美食以及其在乡村的生产生活活动为主,通过镜头、剪辑、剧本、人物形象、道具、服饰等影视元素,诗意地呈现中国农村的传统“生存式样”。李子柒
国内外粉丝累计
“向世界呈现中国文化之美需要更过亿,获得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网等国家媒体的支持和肯定。新华网评论:
“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人民日报评论:多李子柒。”央视新闻评论:
“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是李子柒带给我们的生动启示。”[2]她还登上了《中国新闻周刊》封面并被评为“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2021年9月,李子柒获聘四川农耕文明形象大使,并表示以后要从打造自己小家小院到打造中国老百姓可持续、可发展、可扩广、可复制、可传播的新百年中国新农村。可以说,李子柒的乡村短视频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景观,中华农耕文化和田园生活的一个符号。
人文学者也从各个角度对李子柒文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如蒋沂霏《短视频乡村文化传播的视觉修辞呈—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基于李子柒短视频的视觉呈现角度,从场景修辞、技术修辞以及身份修辞三个现——
方向出发,采取视觉文本的修辞分析,在视觉转喻和视觉隐喻两个维度上,针对李子柒原生态乡村短视频的
—李子柒现象的艺术人类视觉修辞进行乡村文化传播的分析。[3]何佳、李雯露《民间手作之美的当代建构——
学视角》基于李子柒短视频的民间手作角度,将“美”的研究由以往通过抽象思辨建构形而上思想体系转向观察和解释艺术与人生实践活动,探讨手作之美与社会因素的关联方式,并从国家政策背景、消费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精神文化需求三个层面发掘并解析这些建构性因素。[4]李蒙蒙《浅析李子柒短视频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仪式构建》基于李子柒短视频的仪式性,运用“仪式观”理论,以文本分析法分析李子柒的系列短视频是如何从人物形象、物象及声音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仪式构建的。[5]这些研究为李子柒乡村短视频的社会文化景象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为乡村短视频传播乡村文化提供了众多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新媒体时代乡村文化的发展与振兴。
李子柒短视频主要内容为民间家常美食制作和刺绣、竹艺、木工等民间传统手工艺,以及为获取美食、手艺原材料需从事的耕作、采集、制作等生产性的活动等。在短视频中,李子柒使用斧头、锯子、铲子等传统木作工具加工制作家具、农具等;使用犁、耙、锄头耕田、镰刀收割稻谷、谷桶使稻谷脱粒、风谷车去除瘪谷粒和杂质;使用传统工具弹棉花;使用石磨碾磨豆浆制作豆腐;使用传统的灶台、火炉、铁锅、陶罐、土陶坛子等
—民具。可以制作各种美食;等等。李子柒短视频中有一个共同点,也是几乎每一集都不能离开的重要元素——
说,传统民具在李子柒乡村短视频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离开这些民具,李子柒的各种活动都将无法进行,更别说拍摄视频作品。
李子柒美食食谱大全视频在线播放
“李子柒为什么选择使用传统民具制作食物和劳作,而不使用更为方便、省力在此,笔者提出一个设问:
的现代机械电子产品呢?”基于这个问题,本文试图从物质的角度,运用民具学、艺术学、设计学、传播学等理论,解读传统民具在李子柒乡村短视频中的功能,剖析乡村自媒体的文化性和艺术性,为乡村短视频传播乡村文化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一、从工具到道具:传统民具在乡村自媒体中的功能转换
(一)传统民具的工具性
工具是人用来作用环境以表达和实现人的意志的物质实体,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是人为了生存和发展,经过人的加工、注入人的智力因素的“人造物”。[6]而所谓“民具”,是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制造和使用的用具、工具、器具的总称。例如传统民具水车,人类用于使低位的河水向高位转移,以达到农田灌溉的目的;又如石磨,人类用来碾磨农作物等,使其改变形状和结构,以达到制作豆腐等食物的目的。可见,传统民具为作用于自然环境、实现人的意志,达到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使用的手段。因而,传统民具最重要的特征是其明显的工具性。
然而伴随着一次次巨大的技术进步,人类社会生产出一批又一批新型工具,如通过现代工业技术制造的塑料、金属等材料加工的电子、机械产品及信息化时代的人工智能产品,等等。这些方便快捷功能强大的产品逐渐取代了传统民具,使其无可避免地沦为落后工具,逐渐无人问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128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民具在乡村自媒体中的功能/阳海鸥,阳玉平
民具在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方面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失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民具在现代背景下其最重要的“工具性”逐渐泯灭。
成千上万的传统民具,反映出人类技术的发展,见证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蕴含着人类的造物智慧、审美思想等丰富的文化因素。传统民具的工具性虽然日渐式微,但是其文化价值应该得到学者、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近年来,学术界从人类学、艺术学、民俗学等角度日益重视“民具学”的研究,政府和民间也通过出台政策、建设民具博物馆、打造民具民俗特旅游等各种途径,对传统民具进行保护、宣传、活用。更重要的是,在当下的乡村自媒体中,传统民具作为某种乡野生活的基本物质工具,支撑着短视频中各种人物角从事的各种乡村的生产、生活、仪式等各种活动,重新彰显出传统民具的工具功能。乡村自媒体成为宣传活用传统民具的一条蹊径。
(二)传统民具在乡村自媒体中作为道具的功能
虽然自媒体短视频不如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的宏大叙事那么错综复杂,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视频也包含了编剧、摄影、演员、服饰、道具等影视基本元素,这些元素需整体综合作用才能产出优秀的短视频。李子柒的短视频都经过精心的策划、专业的拍摄,其本身仙气十足的服饰和化妆,以及山林、田野、蓝天白云、乡村、菜园及各种传统民具等大小道具,构成精美动人的画面,从而达成特定的叙事效果。
“物”就是短视频创作中的重要元自媒体中的人物与现实的人一样,都不可能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
—道具。传统民具作为乡村自媒体中的主要道具,至少起到以下作用:
素——
第一,作为叙事道具,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故事情节的进展,离不开角的一系列行为。人的行为总是与一系列配套的“物”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物(道具)辅助着人的行为进展,进而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故事情节为角做饭,那就需要一系列的锅碗瓢盆等道具配合。由于李子柒短视频的定位主要是反映传统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在道具选择上,现代化的机械、电子产品明显不符合需求。因此传统民具虽然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已失去其功效,但是在乡村自媒体特殊的语境下,其物质功能性又凸显了出来。
根据短视频主题和情节的需要,李子柒需要手工制作各种食物和用具,这些活动需要一系列的工具进行支撑,例如用犁耕地、水缸泡染布料、风谷车筛选谷粒、镰刀割水稻等等。传统民具这些过时了的功能性正好符合李子柒短视频的情节需求。例如2020年1月20日发布的短视频,主题是李子柒亲手给奶奶做一床温暖的棉被以及展示传统制作棉被的过程与工艺。第一部分情节是棉花秧苗的种植,李子柒用葫芦瓢浇水湿润泥土,用竹片划田字格,埋好棉花籽,随着时间流逝,棉花秧苗长出,李子柒用小铁铲铲出秧苗,放到藤编簸箕里运输到棉花地,用锄头挖坑,埋好秧苗。第二部分情节为,收获和处理棉花。李子柒用农村常见的柴刀砍掉干枯的棉花秆,用桶式的竹编篮子或扁平的圆簸箕盛放摘好的棉花。用铁耙子刮掉棉花籽。第三部分情节为制作棉被,李子柒把牛筋弦固定到一弓形的木制吊杆上,然后在一个插满竹竿的方形木架上,密密麻麻地拉棉线作为棉被的定型。李子柒背上重重的吊杆,用弓弦弹棉花以使棉花蓬松,再用一类似锅盖的原木板压实棉花。最后再拉一层密密麻麻的棉线,以正反面都固定棉花成型。最后的情节,棉被胎做好,外面套上蓝被罩,李子柒给奶奶铺上柔软的、暖暖的棉被,奶奶露出幸福的笑容。通过李子柒使用一系列传统民具,随着李子柒各种民具的操作动作和流程,进而推动情节的发展,完成视频的拍摄。
第二,作为陈设道具,起到渲染短视频环境氛围的作用。
李子柒短视频的主题是乡村生活,拍摄的空间是农村的山坡、河流、树林、村庄、田地等,能瞬间把观众带进乡村的想象中。然而,要更好地构造环境的氛围,需要一些陈设道具和装饰道具进行渲染。就如
同房子,有了建筑这个大环境,如果缺乏内部的家具、各种生活用品、花草装饰,就会显得空洞乏味。在李子柒短视频中,传统民具也被作为陈设道具以及装饰道具,把短视频的环境氛围刻画得更为生动,并指示出小空间的功能,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强化空间的美感等。比如农村厨房的灶台、铁锅、锅盖,整理食材的案桌、碗柜,各种洗刷盛东西用的盆、陶罐,给观众展示出了李子柒生活空间的干净整洁、有条有理,充满了乡村生活的气息。又比如李子柒短视频中经常出镜的建在室外的一个整理食材的石砌台面,台面上一直摆放一个灰黑的高罐,李子柒经常根据季节变化,从野外、菜园里采摘各种鲜花,抑或桃花,抑或梨花,抑或菜花,甚至荆条枯枝,插进罐子里,给视频增添了强烈的彩、造型之美,体现了自然美和生命美。视频中大道具比较少,主要
129
2303
社会科学家2023年第03期
有李子柒自建的犬头造型的锅盖窑,亭子里的大饭桌、洗菜台,以及院子里的秋千等,由于李子柒短视频以制作美食为主,因此多以近镜头为主,以小道具为主,大道具在李子柒短视频中主要是起到分割空间,暗示空间功能的作用。比如,锅盖窑相对比较大,李子柒把它建在院子的一隅,因此这个角落就是烘烤食物的特定加工场所。又如建在菜园旁茅草亭里的秋千,是李子柒专属的休息放松的场所。
第三,作为戏用道具,刻画李子柒人物的勤劳聪慧、心灵手巧、孝敬和睦等品格。
李子柒短视频之所以获得无数国内外观众的喜爱,不仅因为短视频中展现出来的中国乡村美景、各种美食的制作,再现了传统工艺,更是由于李子柒本人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女性的勤劳聪慧、心灵手巧、孝敬和睦等优良美德。李子柒短视频中的人物不多,以李子柒为主,其次是她的奶奶,以及偶尔会出现的邻里和制作团队成员。
李子柒短视频几乎不使用语言作为人物性格、情感等的刻画手段,而是通过各种行为及使用的道具来凸显。道具本身不会表达,但它通过自身独有的物质功能和在历史长河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文化,通过与人物的行为、情感发生联系,再加上观众观看时代入的想象和情感共鸣,从而成为刻画人物性格的载体。
比如李子柒的勤劳聪慧,可以从她娴熟地使用各种民具加工制作各种美食、家具、衣物、文具等行为中充分体现,李子柒的粉丝们感慨最多的就是,李子柒怎么什么都会做,甚至有人质疑其真实性。殊不知,看似轻松的十几分钟的视频后面,隐藏了李子柒为了学会掌握每种制作工艺付出数以千计的尝试和练习。比如李子柒的孝敬和睦,她单手架着沉重的老木吊杆弹棉花,在繁琐的织架上耐心地给棉胎面上拉线编织,最终为奶奶制作一床暖和的棉被。正是怀着亲手给奶奶做一床温暖棉被的孝心,才能承受这沉重的吊杆,娴熟使用这繁琐的织架,不然用钱去超市或网购一床质量优良的棉被岂不更轻松省事。观众通过观看李子柒使用这些看似非常笨拙的民具制作用品,通过自身经历回忆或体验同感共情,形成对李子柒人物性格的认识。
二、从道具到审美:传统民具在自媒体镜头下的艺术呈现
自媒体短视频创作手法与一般影视没有区别,都是通过镜头的构图、调度、剪辑等手法构成视频的视觉美学。传统民具在李子柒短视频拍摄中不仅承担道具功能,其造型、结构、材质、功能以及它们独特的操作方式,通过特写镜头、长镜头、蒙太奇等手法,生出了古朴的艺术美感,作为镜头凝视的艺术主体,成为李子柒短视频艺术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间万态皆可成为镜头的对象。什么可以入境,何时入境,以什么方式入境,是短视频创作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李子柒短视频中有大量的传统民具的镜头。传统民具能成为李子柒短视频镜头下的主体,既是视频情节的需要,也是构成视频视觉艺术富有感染力的主体。
(一)特写镜头下的传统民具造型美、材质美、结构美
在影视艺术中,为了画面的层次变化和情节的需要,经常需要全景、中景和特写镜头的变化使用。所谓特写镜头就是指在摄像过程中镜头主要用于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部或者针对一定的物品进行局部特写拍摄的镜头。对物品进行特写拍摄,能够更好地捕捉到物品的细节,展示物品的造型、结构、材质等特征,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物品的美。
传统民具是人民众创造的艺术,存在于社会下层空间。它在创作主体、存在空间、风格和样式上都和
以前的宫廷艺术、士大夫艺术,以及和当代的精英艺术、时尚艺术等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却拥有自身鲜明的艺术特征,如朴素简洁的外观,结构化的造型语言,粗犷不精致的加工,实用至上原则等等。[7]打开任何一个李子柒的短视频都有凝视传统民具的特写镜头。以2021年4月6日发布的制作衣裳短视频为例,在02分32秒-37秒画面中,凝视的是盛洗米水的木盆造型:两头翘,中间凹,宛如元宝,由整木挖凿成型,体现出粗犷不精致加工造就的朴素简洁的造型美(如图1);02分45-47秒的画面,特写镜头为蒸屉的屉盖,由于其需透气的功能,盖面呈现宽宽的竹片十字上下错落的编织结构,周边六圈竹片紧密贴合结构用以箍紧盖面的边缘,盖面中间一根粗宽的竹片跨越整个盖面,并插入箍圈,竹编器具的结构完全外露呈现,带给观众一种直接袒露的结构美感(如图2左)。11分14秒-17秒,李子柒用石臼捣碎艾草,特写镜头凝视下的石臼,顶面是中心放射状的线条纹路,石臼内部是颗粒状的凸点,整个石材泛出幽幽的青绿,石头坚硬粗糙的质感,以及原始的石材加工留下的痕迹,甚至历经岁月呈现出来的泛青光泽,都带给观众十足的130
材质美的感受(如图2右)
。图1
李子柒短视频中使用的木盆
图2李子柒短视频中使用的竹蒸屉和石臼
(二)蒙太奇镜头展现传统民具序列制作的工艺之美
李子柒有很多需要跨越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艺主题的短视频,如2019年3月26日发布的短视频,
由于制作笔墨纸砚工艺原因需要时间较长,拍摄时间从2017年秋开始,
直到2019年春结束,同一期短视频中就存在不同时期拍摄的镜头。于是李子柒不得不采用蒙太奇手法,把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不同角度的镜头剪辑在一起,以完成完整主题的一期短视频。
这种较长制作周期的工艺一般工序比较繁多,需要的传统民具种类也比较多,这样在一期短视频中就形成了不同民具组成的民具制作工艺的序列展示,例如制墨,李子柒在2017年用锯子锯断竹筒,柴刀劈开竹筒,剪子剪掉多余的竹节,竹筒前端的竹片夹住陶碗,这样收集桐油烟灰的工具便完成了。经过收集烟灰,洗烟后,放置一年,到2018年秋,李子柒用炉灶蒸胶,用木槌捶击烟灰胶合物,最后放入木制模具里成
型。我们在视频中看到,从2017年到2018年,
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工艺流程,视频中共出现了竹筒夹、陶碗、炉灶、木槌、模具等制墨所需的民具,这些民具不需高超的技巧和繁复的制作工序,大部分普通人可以自己制作,视频中我们也见证了用来夹住陶碗的竹筒夹是由李子柒自己亲手制作的。这些民具的制作和使用方式构成了传统制墨的完整工艺流程。李子柒娴熟地使用各种不同民具,轻巧地完成各个我们不熟悉、看起来非常难的制墨序列化的工艺,在感叹李子柒如此能干的同时,又给人行云流水般的手作工艺之美。
(三)镜头凝视下的民具与乡村生活美学
网络上曾有人批判李子柒短视频,说李子柒过于美化了乡村,现实的乡村与其视频里呈现出来的美好景象相距甚远。诚然,也许目前大部分的中国农村,卫生条件还达不到城市那么干净整洁,也没有城市里精心营造的绿化景观。但是乡村里有高远壮阔的山峦,有茂密的树林,有清冽的山泉溪流,等等自然的美。除了自然美景,乡村的生活美学也比城市更具人文温情。相对城市的现代文明,乡村保留了更传统的民俗风情,由于人的生存空间比城市更广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更紧密,家族更团结。乡村的日常生活中,相对城市日常,保留了更多纯手工打造、需手工操作的民具。虽然现代化的工业产品也大量地占据了农村人的日常,但由于习惯使然,或农村特殊的地理条件限制,或农村人勤劳朴实的观念,等等,传统民具在农村中仍被大量使用,仍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作用。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李子柒使用的石磨、风谷车、石臼、木盆等传统民具。
然而在现实的农村日常生活中,这些一件件呈现出粗犷的结构之美的,体现手工制作淳朴之美的,有着自然材质温暖质感的,泛发久经手工操作后的油光的,具有独特审美的民具,呈现出零散的、粗放的、被漠视的存在状态。而乡村自媒体正是利用镜头的凝视,蒙太奇的时空组合,把这些零散的民具集结到一起,组成了民具与民具、民具与人之间互相有联系的传统民具,所呈现出的传统民具的视野冲击和整体美感,被镜头凝视的尊严,被勤劳朴实的人娴熟使用产生的手艺高雅感,远远超出了民具在现实农村中的状态。
在乡村自媒体中,传统民具的集合,营造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老百姓生活富裕后尊重传统文化的氛
围,呈现乡村日常生活美学的美好样子。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民具在乡村自媒体中的功能/阳海鸥,阳玉平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