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时评素材: 阿木爷爷:63岁网红的中国功夫
一顶草帽,一张亲切的笑脸,一双布满皱纹的手,他用榫接卯和的方式造出爱心锁、世博会中国馆模型甚至溪涧上的木拱桥,被网友誉为“当代鲁班”。最近,这位名叫“阿木爷爷”的木匠师傅在海内外视频平台上迅速走红。因为越是在快节奏的喧嚣中,专注、克制甚至不事声张的匠人越有魅力;越是在注意力格外稀缺的今天,凝神、笃志和精益求精的匠心更能触动我们的心弦。优秀传统手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滋养民族灵魂的营养。留住手艺,传承匠心,让优秀传统手艺大放异彩,中国文化必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神秘中国技术”也有高光时刻
(题目新颖,蕴含赞叹、自豪之情。)
①从山东聊城到广西梧州带孙子的老木匠王德文,不用钉子、胶水,一榫一卯做出鲁班凳、木拱桥、会行走的小猪佩奇等木器,让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绽放出令中外人士惊叹的光彩(开篇简洁明了,由老木匠王德文的传统木工手艺绽放光彩进入话题。)
②王德文,就是最近走红海内外互联网的“阿木爷爷”。
百万粉丝、上亿流量,“阿木爷爷”展现的“神秘中国技术”,不仅引发国内媒体关注,更让国外网友叹为观止。因制作了由42根榫卯棱、4根榫卯柱、1个榫卯基,外加27道锁环环相扣构成的世博会中国馆模型,王德文被网友誉为“当代鲁班”。
木工手作,最见匠心。木、纹理、质地、造型,锯、刨、凿、磨,各有讲究、各有传承。老手艺属于“慢生活”,散落在不紧不慢的时光里,讲述着市井生活的美好心意。在千篇一律的机器生产之前,老手艺固然与流水线上的效率无关,却烙印着千物千面的独特之美。(承接上文,分析“阿木爷爷”走红的原因:他的手工不仅展现了“神秘中国技术”的魅力,也彰显了“慢工出细活”的独特匠心和智慧。)
⑤在海外社交媒体YouTube上,“阿木爷爷”成为了继李子柒后又一位大火的中国网红,视频累计播放量近2亿次。让阿木爷爷走红的,是他精湛的榫卯技术。在微缩版世博会中国馆模型上,每一个凹槽、小孔都严丝合缝——与其说这是一个匠心独特的玩具,不如说是展示中国传统木工文化的样板。
⑥“阿木爷爷”火了,再次印证了“越民族、越世界”的老理。在这般火热追捧的背后,是世人对传统技艺与文化的认可
一则,老手艺的举手投足之间,多是中国传统文明的高光时刻。不用钉子、只用榫卯,加之两三千年前的技艺加持,牢固构架起建筑、家具、器械,仿佛是“脑海里自带CAD系统”,此般智慧,令人赞叹。二则,老手艺强调的是匠心独运,万物人为本,以情怀成事、以心血传承。后工业时代,相较于冰冷的器械和物件,手作生产中的“人化”基因就显得更难得、更温润。这倒不是说人类非要倒退回结绳记事的年代,而是不管文明进化到何种程度,用心做事、用情造物的逻辑,始终是物质生产的价值底线。(“阿木爷爷”能成为世界级网红,也进一步证明世人对传统技艺与文化的认可。)
⑧今天,当老手艺遇上“互联网+”,古老的文化和智慧光芒四射,濒危的技术和工艺得以存续,搁浅在岁月码头的这些非物质遗产终于有了乘风破浪的可能。“阿木爷爷”成了世界级网红,至少说明两个道理:一方面,传统工艺不可断代,这是文化与文明之根;另一方面,质朴匠心尤须承续,这是文化与文明之魂
⑨如果说老物件是时间的味道,那么,老手艺就是历史的馈赠。让更多的“阿木爷爷”走到前台来,让更多的技艺坚守被赞赏与肯定,大放异彩的中国文化必会更繁盛、更自信(卒章显志,深化主题。指出传统工艺和质朴匠心是中华文化与文明之根魂,必须坚守和传承。) 
来源:2020-07-28《南方日报》
 作者:邓海建 
【时代警语】
如果说老物件是时间的味道,那么,老手艺就是历史的馈赠。让更多的“阿木爷爷”走到前台来,让更多的技艺坚守被赞赏与肯定,大放异彩的中国文化必会更繁盛、更自信。
【相关链接】
制作木艺的“阿木爷爷”为什么能火到国外
近日,一位63岁“阿木爷爷”发布的木艺制作视频火遍全网,“阿木爷爷”的作品不仅在国内获赞无数,在国外也收获了大批粉丝,网友们称他为“当代鲁班”。
一直以来,传统手艺的传承与推广,主要停留在民间自娱自乐、自拉自唱上,传承手段相对单一。长此以往,后继乏人等原因会让这些”民间精品”陷入濒危状态。
优秀传统手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滋养民族灵魂的营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留住手艺,传承匠心,让优秀传统手艺继承和发扬下去,必须引入创新机制。
传统手艺传承应吸引新面孔。“老手艺”的传承与发展,必须重视年轻体,没有新面孔,势必造成传承乏力。只有培养一个相对庞大的传承体,促使更多人接触并且喜爱上它们,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文化传承的意愿,这些传统工艺传承保护的后劲才会更足。
传统手艺传承应借助新媒体。互联网之风横扫世界的今天,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越来越多的短视频平台等开始了对传统手艺的传播与介绍,“阿木爷爷们”完全可以搭上“互联网+”快车,赋予传统文化新的能量与基因,让文化表达和文化感知获得全新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跨界碰撞”,敲开人们特别是年轻人“零距离”接触传统手艺的大门,让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追求匠心传承,让众多匠人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传统手艺传承要出台新政策。各级政府、各类文化单位,也要广泛行动起来,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打造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搭建文化阵地平台,以新技术、新手段实现全员动手、全社会参与,从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落实到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
等方方面面,以科技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激活文化价值!             
江东时评|“阿木爷爷”海外走红启示了什么?
李子柒美食食谱大全视频在线播放
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就能把寻常木头打造成精致工艺品。最近,山东聊城63岁的老木匠“阿木爷爷”在国外视频网站上走红,凭借自己纯熟的木工手艺,让中国传统榫卯技艺走出了国门。从李子柒到阿木爷爷,越来越多中国故事的民间讲述者,凭借自身独特技艺,乘着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东风,为传统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空间。
阿木爷爷与李子柒的海外走红有不少相似之处。其一,没有宏大的叙事,都是平常生活的记录。无论是李子柒通过视频展示传统美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还是阿木爷爷记录、分享木工工艺,都是具体可感、生动鲜活的日常生活场景。其二,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有情感的共鸣。李子柒和阿木爷爷的视频中没有解说,甚至没有一个英文字母,以“无声胜有声”的形式跨越地域和语言的障碍,让海外粉丝真切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其三,没有口号,却多了韵味,赢得了众人的口碑。从手工酱油、兰州拉面的制作到鲁班凳、将军案的工艺,李子柒和阿木爷爷的故事里,都添加了许多中国文化的“食材”,还有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