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营养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文宇 张钰川
来源:《新课程·下旬》2018年第12期
        摘 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国家实施的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就餐问题的一项健康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民生政策,也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项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民族振兴工程。学生营养餐供应以安全、营养为基本要求,以改善学生营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坚持“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原则。实施几年来,学生、家长、社会广泛关注,社会影响较大。因此,在对营养餐的管理上,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错漏。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作一简单论述。
        关键词:营养改善计划;营养餐供应;食育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国家实施的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就餐问题的一项健康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民生政策,也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项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民族振
兴工程。学生营养餐供应以安全、营养为基本要求,以改善学生营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坚持“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原则。
        一、存在问题
        1.部分学校供餐模式不符合“营养改善计划”的要求
        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供餐模式为两种,一种是食堂供餐形式,一种是企业供餐模式。食堂供餐模式,一般是学校具备供餐条件下采用这种模式。学校按照定好的食谱和“零利润”要求采购食材后,由学生食堂免费加工配送给学生作为早餐。这一模式加工的营养餐因食谱设置合理、现场加工配送,理论上符合“营养改善计划”营养、新鲜、热乎、均衡这些要求。近几年,笔者所在县通过实施薄弱学校食堂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备等项目,实现了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全部食堂供餐;但部分村小和教学点由于学校食堂建设及设施配套滞后,无法实现食堂供餐,目前只能按照企业供餐模式供餐。企业供餐模式虽简单易操作但供餐内容仅为牛奶、鸡蛋、法式小面包等,内容单一、缺少变化、一成不变,与合理的营养饮食,即主食、肉、奶或豆类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存在较大差距。长期食用可能对孩子正常饮食带来一定影响,产生厌食情绪,甚至出现许多学生随意丢弃,甚至拿
鸡蛋“打着玩”等严重的浪费粮食现象。
        2.没有足够和专业的人员配备,影响着营养餐供应的质量和水平
        一方面,学校没有工勤人员编制,未配备专门负责营养餐的工勤人员,营养餐的验收、保管、分发等各项工作任务都由一线教师兼职。如由食堂供餐的学校,校方必须安排一名教师兼职承担营养改善计划相关表格填写与汇总、食品验收、生鲜食材采购、为学生打饭、监督学生吃饭等工作。由企业供餐的学校,教师也需要承担食品验收、分发等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影响了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因为这些兼职教师在对学生的食育和营养均衡知识方面不专业,属“外行”,在管理营养餐过程中缺乏专业知识和理论指导,这又反过来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营养餐供应的质量和水平。
        3.缺乏对学生的食育,学生健康饮食行为习惯亟待养成
        食育主要包括:生命与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良好饮食习惯的灌输和培养;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的教育;传统饮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中小学是饮食习惯和消费观念以及人生观塑造的关键阶段。《“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
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结合政策宣传,学校加大了对学生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但极不成体系,远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食育的要求,学生营养餐供应没有与食育结合起来,学生健康饮食习惯也远没有形成,偏食、厌食等现象在学生中依然普遍存在。主管部门和学校缺乏对食育的足够重视,没有配备专业的健康老师,健康课程也没有纳入正式的学校课程。
        二、对策与建议
        1.加快食堂建设,完善食堂供餐条件
校园食堂美食食谱表格图片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食堂建设步伐,克服场地、设备等困难,尽快实行食堂供餐全覆盖。就目前现状而言,企业供餐形式还须存续一段时间,针对学生因厌食而造成浪费现象,建议在保证一学期每生每天4元的标准不突破的前提下,实行企业供餐与学校食堂供餐相结合的原则,待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到学校食堂供餐。
        2.逐步解决缺编缺人的问题
        规模较大的学校增加1~2名工勤人员编制,通过招聘,以公益性岗位的形式,逐步解决营养餐工作缺编缺人的问题,避免教师“既教书育人,又当生活保育员”的问题,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加强和落实营养餐工作人员专门化、专业化,切实提高供餐水平和供餐质量。
        3.加强“食育”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校食堂不仅是就餐的场所,也是实践“食育”的基地。为此建议学校应加强对学生“食育”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良好饮食习惯,应让“学校食堂”成为“学生课堂”的延伸,让学生参与到食堂的菜果采买、清洗和食堂配餐等工作中来,通过“食育”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营养、了解生活。同时建议,由政府主持,鼓励公益组织与营养研究师等共同编辑、出台中小学生各年龄段营养素供给量标准,下发各校园食堂;延长校园食堂开放时间,鼓励校园食堂提供课间餐,让校园饮食“击败”街头小吃,让学生爱上营养、美味与品相兼具的“食堂美食”。
        参考文献:
        [1]刘翠格.营养与健康[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汪思顺,王锦喻,卢启良,等.贵州省中小学生及家长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2002.
        [3]李彦谷.浅谈如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有效实施及对策[J].科教新时代,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