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秋开始,各地陆续启用新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数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这套教科书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数学教科书(试用本)基础上修订的。此次修订,是基于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这套教科书的修订增加了新技术的应用与联系日常生活或生产的内容,减少了繁难运算、严格推理的内容。  目前,从全国范围看,教科书的使用是呈现出"一纲多本"的局面,但是,鉴于我国的国情,大多数地区还是一直使用人教版的教科书。多年来,在大面积范围内使用一套教科书,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弊端。例如,教科书的普适性与地区、学校特殊性的矛盾,教师对教科书的过分依赖,等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待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逐步加以处理,但是,许多认识上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对新大纲的学习圆满解决的。这里,就部分教师在使用初中数学教科书中产生的认识误区,谈一些个人看法。  1.概念的定义应该严谨  不同的概念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是不一样的,一些非基本的概念,没有必要去深抠它,因为在学习过程它们的意义不大,同时,也很难抠清楚,对主要的学习任务还造成一定干扰。还有一些概念,是需要在进一步学习中逐渐认识和理解的。在近几轮
新教材的实验与推广的过程中,教科书对一些概念的定义作了弱化处理。例如,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旧教科书的定义如下: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新教科书把这个定义做了弱处理,所编排的内容限定了只有两个方程,又只是通过具体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对它们有个初步认识。之所以这样处理,基于原定义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一是关于方程组,方程组中未知数的个数与方程的个数存在三种不同的情况。未知数的个数多于、等于或少于方程的个数,这些都涉及,问题就过于复杂了。二是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定义本身,即使只有两个方程的情况下,还包括两个都是二元,一个是二元一个是一元,或者两个都是一元这三种可能。因此,这个定义中,一是没有限定方程的个数,二是包括了每个方程的元数的多种可能性。让学生认清这些不容易。但是,有的教师在使用新教科书时,把旧书中定义又搬了出来。教师认为旧定义更严谨。作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不十分严谨的概念很多,并且,许多数学概念定义本身,也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像初一学习的数轴,它表示的是什么数,在开始接触时,是很难向学生讲清楚的。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可对在教材改革中删减的内容,就不忍割爱了。
 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