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非遗文化解读 肖俊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二小学    553537
关键词:统编小学教材;语文;非遗文化;解读
前 言:在当今我国社会各界运用非遗文化对社会和经济价值进行不断创造的同时,小学教材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承担其本真性传承教育的使命,通过有效构造条件,推动学生亲自参与到非遗活动思考之中。而教材当中的有关非遗的内容,在这个环节推进过程当中则是一大重要帮助。因此,本篇文章将借助探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非遗文化内容,来进行对非遗文化如何传承的简单分析[1]
一、强烈的“传统味道”
小学语文的统编教材图片教学内容大多涵盖了中国的习俗,节日,民间美术等。第一册的图片与教学内容是“放风筝”,第二册的图片与教学内容是“新年”。二年级第二册中的统编教材图片与教学内容是传统中国食品的教材内容,例如烤鸭,水煮鱼,炖蘑菇和鸡肉;“传统节日”还包括龙舟比赛的水彩。可以看出,统编教材图片与教学内容的内容,从日常的饮食,衣着,居住和艺术欣赏,都散发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氛围”,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心。
二、小学统编教材图片与教学内容“价值观”的体现
小学统编教材图片与教学内容中充分反映了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和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识字部分的《中国美食》,用朗朗上口的类似诗歌的文学体裁充分展现出我国美食及其衍生出的非遗文化全景。二年级《难忘的泼水节》第一卷中的图片与教学内容显示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传达了民族团结,民族繁荣,民主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
三、丰富非遗文化知识的种类,改变知识学习方式
小学统编教材图片与教学内容统一编写为学生提供了学习非遗文化教学内容所需的大量知识。它主要包括语言知识,包括历史,哲学,地理,古代科学,礼节,官制,名物,民俗等。该知识主要存在于文本注释中,这些注释是静态,点缀和分散的,并构成基础教科书中的非遗文化知识。当学生学习统编教材图片与教学内容时,他们主要使用被动接受来清除课文的含义并理解课文。利用文字和口语的差异,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中国味”。在这方面,统编教材图片与教学内容的编写发生了很大变化。换句话说,通过对统编教材图片与教学内容进行编写,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习有限的内容,从而体会到古典汉语的美,使他
们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并接受独特价值的表达[2]
四、引导学生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的价值观
小学统编教材图片与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价值观上。这能够成为一种文化潜意识。而在基于这些值判断或调整个人行为时,也无需刻意分析和推断。中国非遗文化自然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它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具有合理的成分。它已被整合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并已成为全世界华人普遍接受的“文化身份证”。小学统编教材图片与教学内容应选择该价值体系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以便保证学生能够逐渐地对此类正确价值进行吸收。
五、统编教材图片与教学内容非遗文化独特价值的策略
(一)通过绘画图片与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情绪
小学统编教材图片与教学内容背后有动人的故事或丰富的道德风尚。在教学中,必须善于挖掘教材内容背后的教材,以加深学生“探究”的情感。例如,一年级上册的“别忘了挖井”的文本相对较短。我们可以使用图片与教学内容中的真实照片来说明“水井”对农村生活的重要性。另一个例子是《十二月花的名曲》中各种鲜艳花朵的图片与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
师可以在学生对12种花的了解的基础上来介绍这些花在中国非遗文化中的涵义,例如牡丹的丰富度,菊花的纯度,梅花的倔强生长强度以及中国非遗文化的审美魅力[3]
(二)自我学习以加强价值认可
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是中国优秀非遗文化教育,要想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中,就要实现学生的情感和观念认同。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充分利用统编教材图片与教学内容非遗文化独特价值的内涵来整合学生的现实,增强对非遗文化的认识。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挖掘,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非遗文化的魅力。教师对学生进行非遗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摆脱以往“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理清知识线索,帮助学生记忆[4]。教师可以借助非遗文化教育,以此加深学生对枯燥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形成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促进非遗文化培养,通过非遗文化培养反哺知识学习的良好循环。
非遗美食食谱100种图片
结语:作为统编教材图片与教学内容,其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需要挖掘出统编教材图片与教学内容中隐藏的教学价值,突出核心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设定了教学目标,实现了“教科书”先到“语文教学”再到“教学课程”的目标。
此外,在教授小学语文中的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新课程所提倡的发展性评估来有效地推动学生去认识非遗文化,这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种行为的追求不是为学生得到更高分数,而是发挥非遗文化的动力和促进作用。换句话说,这种思维培育的不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是帮助教师“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只有这种教育得到不断发展,非遗文化才能够得到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乔俊.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文本解读,古诗词鉴赏[J]. 孩子天地, 2020, 1000(008):30-31.
[2]俞翔.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文言文课文的解读及教学设想[J]. 小学语文,2019,23(10):53-54.
[3]吴亚西, 帅哓梅, 刘亚雄,等. 跨越与深潜——聚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与使用[J]. 湖南教育(B版), 2019,87(10):78-80.
[4]莫妮妮. 关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化自信的思考[J].  2021,34(2020-2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