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食谱
女性的怀孕期是需要加强营养的特殊生理时期,因为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所有营养素均来自母体,孕妇本身需要为分娩和分泌乳汁储备营养素,所以,保证孕妇孕期营养状况维持正常对于妊娠过程及胎儿、婴儿的发育,均有很重要的作用。
女性妊娠期的生理特点:
1、代谢改变:孕期母体的合成代谢活动在激素的影响下有所增强,基础代谢率也增加,对于各类营养素的需求增加,脂肪、蛋白质的需要量都增加,除供给胎儿生长发育需要,还为分娩期的消耗做准备。
2、消化系统:激素变化导致平滑肌松弛、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道蠕动减慢,常伴有胃胀气和便秘。孕早期有恶心、呕吐等妊娠反应,会引起各种营养素吸收减少。
3、血液系统:正常非孕妇女的血浆容量约为2600ml,孕妇约增加50%,即大约增加身体水分约1000ml,红细胞数量平均增加20%,因为,红细胞增加的幅度没有血容量增加的幅度大,所以血液相对稀释,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可能会出现生理性贫血。
孕期母体中的,葡萄糖、多数氨基酸及各种营养素的水平会广泛大幅下降,可能和营养素转移到胎盘组织有关,胎盘有阀门的作用,使得营养素一旦运送到胎儿组织就不能再由胎盘渗透回母体。例如,水溶
性维生素能主动转运到胎儿,使母体血中的含量偏低,以叶酸为例,随着母体叶酸消耗,胎儿血中叶酸水平一直维持正常,这时,母体就可能因为叶酸严重缺乏而迅速导致贫血;脂溶性的维生素只能部分通过胎盘,所以,孕妇血中含量较高。
肾脏功能:妊娠期需要排出母体自身和胎儿代谢的废物,肾的负担加重。肾血容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但肾小管的重吸收率没有明显增加,导致尿中葡萄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排出增加。
4、体重改变:在怀孕期间,体重平均增加约11Kg,包括7公斤水分、3公斤脂肪和1公斤蛋白质;增加的体重,主要是母体的子、乳房及储备的脂肪和蛋白质的重量,以及发育中的胎儿。正常体重妇女每周增加0.4kg,体重较低的妇女每周增加0.5kg,体重超重妇女每周增加0.3kg比较合适。体重增加的过快或过慢对胎儿的发育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营养原则
1、能量:整个怀孕期间的额外增加的总能量为80000kcal。孕期4个月以后建议每天比相同体力非孕期妇女增加摄入量200 kcal。
2、蛋白质:在怀孕的早、中、晚期,每天应分别额外增加蛋白质5克、15克和20克。必须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量,即鱼、蛋、奶及豆类制品。
3、脂类:在胎儿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时,需要适量的必须脂肪酸构成其固体成分,所以,妊娠过程中,必须有脂肪摄入及储备。
但不是一味多吃猪牛羊肉,应该多吃鱼肉及坚果类,这样可以补充更多的不饱和脂肪,以防止因为脂肪摄入过多引起孕妇过度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4、糖类:胎儿的脂肪氧化酶活力很低,几乎无法利用脂肪功能,所以,葡萄糖是提供胎儿能量的唯一来源。如果孕妇的摄入量不足,就必须节省自己需要的葡萄糖来满足胎儿的需要,同时不得不氧化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这样容易出现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因此,孕妇每天至少要摄入150~250克的糖类,同时,糖类占总摄入能量的60%左右为宜。
5、矿物质:
(1)钙:成年妇女体内含钙1000克,孕期需要增加30克,主要是用在孕后三个月中,胎儿的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在孕8月的时候,胎儿的20颗乳牙和第一颗恒牙开始钙化,此时,如果孕妇钙摄入不够充足,母体将会经常发生小腿抽搐的现象,当胎儿大量需要钙时,母体会动用自己的骨钙以满足胎儿的需求,这样会造成母体缺钙,导致骨质疏松,严重的会使骨盆变形影响分娩,胎儿也可能产生先天性佝偻病。
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小虾米皮、蛋类、芝麻酱、海带等都是钙的来源,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若维生素D的供应不足或晒太阳的机会少,也容易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孕早、中、晚期的钙供应量应该为:800毫克、1000毫克和1200毫克。
(2)铁:我国孕期妇女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约为30%,妊娠期总铁消耗量约为1000毫克,350克用于胎儿和胎盘需要,450毫克为孕期红细胞增加需要,200毫克补偿分娩时的失血所用。孕期如果铁缺乏,会增加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孕早、中、晚期的铁的供给量应该为每天15毫克、25毫克和35毫克。动物性食物中的铁的吸收比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高。
(3)锌:胎儿对锌的需要在孕末期最多,如果锌缺乏,会增加胎儿畸形的发生率,推荐孕早期锌摄入量为11.5g/d,孕中期和孕晚期再增加5g/d,摄入充足的锌有利于胎儿发育和预防先天性缺陷。
(4)碘:碘是合成甲状腺素所必需的营养。碘缺乏可以导致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从而导致严重的智力发育迟缓及生长发育迟缓为主要表现的呆小症。推荐孕妇每天碘供给量为200微克。
6、维生素
(1)维生素A:不用补充维生素A, 过多或过少都可以致胎儿畸形,摄入标准为孕早期800微克RE,
中晚期为900微克RE,最高摄入量为2400微克RE。
(2)维生素D:若缺乏会影响胎儿骨骼发育,也能导致新生儿低钙血症及母体骨质软化等。过多摄入维生素D会导致中毒,推荐孕妇每天饮食供给量为10微克。
(3)维生素B1:孕妇缺乏B1的时候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现,但是会导致胎儿的
先天性脚气病,推荐每天供应1.5毫克。
(4)维生素B2:充足的B2可以有利于铁的吸收,推荐每日摄入1.7毫克。
(5)叶酸:快速生长的胎儿DNA合成,胎盘,母体组织和红细胞增加都需要叶酸,已经证实孕早期的叶酸缺乏是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主要原因,畸形的发生通常在妊娠的前28天,多数孕妇此时还没有意识到已经怀孕,所以补充叶酸的时间应从孕前1个月到孕后3个月。推荐每天补充400微克。
(6)维生素B12:维生素B12缺乏可以诱发巨幼红细胞贫血,同时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
(7)维生素C:胎儿的发育需要大量的维生素C,对胎儿的骨、齿的正常发育,造血系统健全和机体抵抗力等都有促进作用,孕妇如果缺乏维生素C易贫血、出血,也可导致早产、流产。推荐每天摄入130毫克。
适宜食物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
大米、小米、粳米、糙米、玉米面、燕麦、麦牙、黑米、红豆、红薯等米面杂粮、豆制品及薯类是能量、B族维生素和食物纤维的主要来源。
2、肉蛋奶的选择
孕早期的美食食谱大全猪瘦肉、鲫鱼、兔肉、牛肉、鸡肉、羊肉、青虾、虾皮、牡蛎、鸡蛋、牛奶及动物肝脏、鱼肝油等。
3、蔬菜的选择
西红柿、笋、香菇、胡萝卜、海带、蒜苗、小白菜、香菜、甜椒等。
4、水果的选择
苹果、草莓、橘子等,还有榛子、松子、核桃、芝麻等干果类。
5、其他
(1)虽然菠菜中的草酸影响对钙、锌的吸收,但是能够提供丰富的铁,所以要注意它的烹饪方法和搭配。
(2)山楂可以刺激子宫的收缩,有自然流产史和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在孕期不宜多吃;但是在产后可以多吃以帮助子宫恢复。
(3)木耳可以降低血液的凝固性,易出现皮下紫斑,临产前的孕妇不宜多吃。
饮食禁忌
1、少吃油腻食物和甜食,这类食物热量高,营养价值低。
2、少用刺激性调料,如辣椒、咖喱、芥末等。
3、酸性食物吃的过多可改变母体血液酸碱度,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4、怀孕中末期会产生浮肿,这个时候要控制盐分摄入,禁食含盐量过高的食物,如豆腐乳等。
5、油条中的明矾含铝,对胎儿大脑发育不利。
6、红枣吃多了会引起腹部胀气,孕妇不宜多吃,可以喝些红枣汤。
7、土豆中的生物碱属类固醇糖苷生物碱,主要为龙葵碱和卡茄碱。其结构与人类的甾体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性激素相类似。如果孕妇长期大量地食用生物碱含量较高的土豆,蓄积在体内就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孕妇还是以不吃或少吃土豆为好,特别是不吃长期贮存、发芽、霉变的土豆。
7、不喝咖啡、浓茶:因为咖啡能导致不孕、骨质疏松、心肌梗塞、高血压和胎儿畸形
;茶可能影响孕妇对铁的吸收。
8、不吸烟:吸烟会影响胎儿供氧。
9、少量饮酒可以促进睡眠、放松精神、增强食欲,但是饮酒过度会加重孕妇的肝、肾负担。
参考膳食
1、孕早期
早餐:粳米、牡蛎、芝麻酱、菠菜、番茄、鸡蛋等,如牡蛎粥、麻酱拌菠菜、番茄炒鸡蛋、一杯牛奶;
点心:梨子,如冰糖炖雪梨;
午餐:大米、小米、绿豆芽、猪肝、鲫鱼、鸡肉等,如二米饭、豆芽炒猪肝、海蜇拌黑木耳、榨菜鸡丝汤;
点心:苹果,松子、开心果等坚果若干;
晚餐:枸杞、粳米、香菇、尖笋、芥菜等,如枸杞粥、素炒三鲜、一杯牛奶。
2、孕中期
早餐:粳米、黑米、茄子等,如黑米粥、蒜茸茄子、一杯牛奶;
点心:橘子或香蕉;
午餐:粳米、豌豆、蚕豆、金华火腿、豆腐、鲫鱼、虾皮、鸡蛋等,如豆仁饭、清炖鲫鱼、虾皮烧豆腐、蛋花汤;
点心:苹果;
晚餐:大米、小米、笋、牛肉等,如二米粥、竹笋烧牛肉、一杯牛奶。
3、孕晚期
早餐:紫菜、糯米、鸡蛋、生菜、芝麻酱(或别的酱料)、胡萝卜、菠菜、猪肝等,如紫菜包饭、菠菜拌猪肝、一杯牛奶;
点心:枸杞银耳羹,香蕉;
午餐:大米、小米、泥鳅、豆腐、芹菜、鸡肉等,如二米饭、泥鳅炖豆腐、西芹鸡柳;
点心:苹果,松子、开心果等坚果若干;
晚餐:花生、红枣、芸豆、红豆、粳米、板栗、白菜、蘑菇、小玉米、青豆、番茄等,如八宝粥、板栗烧白菜、三鲜蘑菇、一杯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