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自信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增强敬畏与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你我了解到几分?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是窥见一斑而已!其实我们祖先的辉煌成就很多是超乎现代人想象的!从哲学到天文地理、从文学艺术到自然科学、从数理到医学,等等各方面,都是成就斐然,甚至处于世界领跑地位。
在数学领域,《周髀算经》中介绍,约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初期数学家商高就已发现“勾股定理”并已证明,以勾3 股4 弦5 推算出测量术,这一成就比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定理”要早五六百年。(毕达哥拉斯,据说也是古希腊“科学与哲学第一人”的泰勒斯的学生)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算经的十书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周髀》采用最简便可行的方法确定天文历法,揭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囊括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包含南北有极,昼夜相推的道理等,叹为观止。
关于我们人人必背的九九乘法口诀,你知道它的来源吗?这无疑也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产物。
九九乘法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成书于春秋战国间的《管子》, 书中提到“安戏作九九之数以应天道”。在诸子百家的《荀子》、《管子》、《淮南子》等古籍中都能到口诀。根据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记,伏羲氏根据八卦,作九九之合爻之变,说明九九乘法的起源非常早。
而《九章算术》是西汉初期丞相、历算学家张苍(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52年)和西汉精通数学的天文学家、理财家耿寿昌所撰写的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部,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它是经历代各家的增补修订,而逐渐成为现今定本的。西汉的张苍、耿寿昌曾经做过增补和整理,其时大体已成定本。最后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现今流传的大多是在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刘徽为《九章》所作的注本。
后来,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429年-500年),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一千多年以后的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在天文学领域,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了一大批天文学专著和关于天文的观测记录用以皇帝星占之用。其中楚国(齐国)的天文学家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魏国的天文学家石申著有《天文》八卷,后人将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取名为《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原著已散佚,现只能在相关史籍中零碎抄录,在唐代天文学著作《开元占经》中可见。
《甘石星经》记录了我国最早的恒星变化位置图表,石氏部分包括二十八星宿、中官与外官,甘氏部分系统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了五大行星的出没规律,记载了八百颗恒星的名字,测定了一百二十颗恒星的方位。《甘石星经》中的《甘石星表》所载星座的测量形式,是中国天文测量学上独特的赤道坐标系。这个星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比希腊天文学家伊也谷测编的欧洲第一恒星表大约早二百年,后世许多天文学家在测量日、月、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时,都要用到《甘石星经》的数据。这是世界上最早成书的恒星和五行星的观测纪录。
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真的是令我们叹服与敬佩!另外,在没有望远镜等科技辅助的古代,我们的古人竟然能观测发现到太阳黑子,这让一千多年后,拥有了望远镜的西方人觉得不可
思议!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超能力吗?我想这应该是始终持有智慧与经验传承加之专注力所致!
李子柒的美食食谱大全视频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会让我们更加敬畏,也更加骄傲!多学习多感悟,便会有所启发:人之初,性本欲,得教化,方有智。
民族文化的自信,就是我们继往开来的力量和希望!每一代人的开创,都是在续写中华文明的辉煌!
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素材
句子素材:
1、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2、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5、“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6、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以上7句是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讲过的金句
8、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签,丢失了它,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丧失了精神家园。
9.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经济是筋骨,文化是灵魂。筋骨软弱,就无法坚强独立,而灵魂空虚,必然会迷失方向。
10.现如今,全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相互交融,文化力量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而拥有独特魅力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素材,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亮丽名片,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厚软实力。
11、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余光中《逍遥游》
(句子释义:现代工业文明进入中国后,如影随形的西方文化也呼啸而来,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人们热烈拥抱西方文化的时候,我们的传统文化似乎成了一个流离失所的弃儿。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满怀失落的一问。当我们丢掉自己的传统文化的时候,其实丢掉的是民族认同感和精神归宿,丢掉的是一个民族的根。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是必然趋势。这时,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就成了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12.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中国社会学家]
(句子释义:这句话说的是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相处之道。意思是,我们首先要懂得欣赏自身之美,然后要学会发现、欣赏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赏、学习,最后达到和谐相处、共同繁荣)
事例素材:
1,全民抗疫期间,写在日本捐赠物品上的诗词着实火了一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饱含文化温情的诗句,让我们感动于异邦友人的浓浓善意,又震撼于民族文化的温暖和美好。这些诗句穿越千年而来,感染力却丝亮未减,我们写上一篇长文,也未必能比它们引发更多共鸣,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