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宴
作者: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1年第10
        蛇进入中国食谱,最早是作为药用,后来南方人视蛇为美馔,这很让生活在中原地带的人感到好奇而发憷。自远古地理书籍《山海经》的南方人吃巴蛇,可免心腹之患,至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中记述的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中国(中原)人得而弃之无用始,宋代时曾有过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的描述。本来这些实是无可非议,民以食为先!
        蛇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氨基酸,还有祛风活血、除痰去湿的药用功效。蛇宴是中国南方一些盛产蛇区域的一种风味宴品,早在2000多年前,南方人就懂得了以蛇制药治病的道理。唐代已用毒蛇治疯病,用蛇制药还可去风湿、化痰止咳、健胃止呕等。明代李时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也赞美了蛇肉的鲜美,可见毒蛇的肉并不毒。
        ()广州蛇宴
        广州人吃野味的习惯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这个天上除飞机,地下除板凳无所不食
的地方,一直以来就视烹野味为传统的风味,即使没有野味,也可以吃生猛海鲜。吃蛇,就是烹野味、吃生猛的一种。
        早先广州人吃蛇还只是野烹和药补,其制作工艺也比较简单,随着人们对美食的追逐,蛇的美味也得到了逐渐的传扬,蛇馔也逐渐走上了正桌。
        到清末民初,广州和香港两地兴起以和龙虎凤大会邀客之风,广州蛇馔及其各式各样的烹蛇技艺从此享誉天下。
        “”(又名龙虎会”)是蛇餐中的名菜。指的就是蛇,指的是猫。龙凤会就是蛇肉与鸡肉同烹。如果把蛇、猫、鸡合烹,又称龙虎凤会。蛇馔在配料上还可增加名贵的鱼翅、鲍鱼等,花品种约有30香港人自制东南亚美食食谱视频多种。各种蛇馔、香、味、形俱全。继和龙凤会后,三蛇羹、五蛇羹、龙凤呈祥(三蛇炖鸡)、龙吟虎啸(蛇肉炖豹狸)、蛇脯龙肝(蛇脯肉炒鸡鸭肫肝)等蛇馔也应运而生。
        现存于广州食肆菜谱中的蛇馔已多达数十种。菊花、五彩炒蛇丝、烧凤肝蛇片、五蛇羹等,都已成为蛇宴中的精品。
        在广州当地经营蛇馔的餐馆遍地都是,但最著名的莫过于蛇王满
        据说,这家蛇餐馆最早的主人是吴满。20世纪初,吴满原是个捕蛇者,后来开设了一家小竹棚,传说他每天必吃一蛇,被称为蛇王满。到餐馆来就餐的顾客最喜欢吃的是三蛇——眼镜蛇、金环蛇、灰鼠蛇。宰蛇人先取出紫黑的蛇胆,放进盛酒的小杯里,直接交顾客生吞(蛇胆可以明目去风湿,医疗价值较高。一个蛇胆的价格占全蛇的80)。然后再把雪白光滑的蛇肉切成小片或细丝,前后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
        “蛇王满每天宰蛇上百条,每年需蛇量达30多吨。
        广州蛇餐馆每天接待上千名食客,其中有很多来自港澳和东南亚。也有不少欧美友人来到广州品尝蛇宴,有些人虽然还没有吃蛇的勇气,但在蛇餐馆观看现场宰蛇的情景,也不失为一种体验。
        ()武夷蛇宴
        武夷山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迹众多,素有闽邦邹鲁道南理窟之誉,武夷山不但是世界双世遗旅游胜地,而且还被人们誉为蛇的王国
产于武夷山的各种蛇宴花样繁多,美味无比。吃蛇宴、喝蛇酒堪称武夷特有的风味,其中尤以剧毒的五步蛇制作的蛇菜最受游人喜欢。
        传统的武夷蛇宴主要有炒龙排、炒龙蛋、煮龙珠、蛟龙戏水、等。特别是龙凤汤,选用武夷山特有的祁蛇,配以童子鸡及多味中药,煨煲而成,汤清见底,面无油珠,肉烂无腥,盛放在上等餐具里,揭盖时香味四溢,实为武夷菜系一绝。
        武夷山的专题蛇宴开辟于20世纪80年代,是由武夷山庄在地方风味菜肴的基础上,经厨师反复缜密筛选试烹所独创的地方特菜系。武夷蛇宴不见鱼、鳖、虾、蟹,也不闻行令劝酒,只见清素美,只闻历史文化掌故。菜肴以蛇为主料,根据蛇的种类和大小,以煮、烤、炒、蒸等不同的形式,烹饪成十几至30道特菜肴。蛇宴中间,每人还有一只蛇胆,一小杯蛇血,都要冲白酒饮下。蛇胆有明目之功效,蛇血则有治风湿关节炎之奇效,让客人既饱口福,又留下美好回忆。
        ()梧州蛇宴
        广西梧州的蛇宴起源于民间蛇餐。在民间,吃蛇餐的历史有百余年,到民国中期,吃蛇的方法开始多样化,民间的餐饮业也初步形成专题蛇馔,于是有了蛇宴迎宾客的说法。
        梧州蛇宴制作是根据不同的蛇的品种,可用蒸、焗、煎、炸、炒、熬、煲等不同的烹制方法,配以各种不同的作料制作成各款粤式、川式美味佳肴,是迎宾宴客中的一种高级享受,对人体不愧为一种极佳的保健食品。蛇宴中的用蛇生宰即制为之上品,可将所得的鲜蛇血、鲜蛇胆调制成鲜蛇血酒、鲜蛇胆酒,是蛇宴席上不可多得的佳酿。而活宰的蛇可分别以蛇衣、蛇肉、蛇骨及内脏配以不同作料,烹制出百余款不同品味之佳肴,经厨艺大师拼制成各种图案,组成丰盛美味的全蛇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