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邮件,转发的是大大车上书麟的推荐小儿家庭常备药,里面涉及中药和病症的辩证,请大家先研习一下,确认是某种病症之后,方可用药,万万不可在一知半解或者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仅仅根据外在症状的描述,就照搬。
嘟妈的体会:
1、我家嘟嘟胖,运动量大,容易风寒着凉,综合两年的经验,标准桂枝汤(桂枝、炙甘草、白芍、茯苓、姜片、大枣)最多两次就能搞定嘟嘟的风寒感冒,如果懒惰就用小儿清感灵,不过清感灵没有桂枝汤管用和食疗,萝卜陈皮水比较得劲儿,食积咳嗽用这个可管用,如果食积加上小风寒,就加两片姜。
2、中药一定要辩证,可以多上大大车学习,里面很多耐心的妈妈,很多前辈,书麟也很不错,如果急症,他在线他会帮忙的。
 
下面是针对小儿的家庭常备药,以后再讨论小儿健康问题的时候可能会用到。当然其中一些药,大人也可以用。提醒:特别要注意的是正确用药(包括成分配伍和用药流程),而不仅仅
是简单对症状。以下介绍的药物的种类不多,但可以覆盖多数问题,如果严重问题,或自己无法判断问题,不可自行用药,需看医生,再做判断。我把药物备用性分三个级别:不必常备(购买方便、使用频率不高、需要用到时病已经重到要看医生),选择常备(购买方便、使用频率不高,有其他必备药功效类似),必备(购买不便、使用频繁或第一时间用药可以尽快解决问题)。购买和使用时要注意保质期,保存方法等问题。
第一类 西药:西药中用,才能无害
抗生素:也叫消炎药,日常使用频率很低,只有在检验到严重细菌感染、有身体破损、化脓等可能继发感染情况才会使用,通常这种情况也不应在家自行处理,医院会开,另外,各药店也肯定有货,而且这是处方药,应当医生开处方,所以不必在家常备。推荐药物:希克劳、欧意
抗病毒药:基本上没有用,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效,医生也不确定有效,只做介绍,不做推荐。药店容易购买,而且这是处方药,不必在家常备。代表药物:韦巴布林,容易导致较严重不良后果,不可自己用。
盐酸氨溴索:这个药在痰浓不能咳出的情况下有效稀释痰液,针对呼吸道易感人很有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碰到很多浓痰的情况,只要开始控制得当,不会到这步。多数情况下,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或肺炎并的,就会发展到痰多带喘的情况,这时候使用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导致阴虚痰黏稠的情况下要用。这药各地药房供应充足,不用常备。这药有糖浆型、针剂型、片剂型,选择常备,家庭备用推荐用片剂,比较好保存,吃起来很苦,但量很少,一下就吃掉了。要点:粘痰不化才用,不能见痰就用,并不像其广告做的那样有痰就用(提示:用得到这个药的时候,多数是阴虚,所以还应当注意中药配合,简单化痰不能稳定)。推荐药物:沐舒坦
退烧药:一般情况,发热而无其他症状时,只要控制得当(见发热处理一篇),39.5度是安全温度,大多数人可以自己控制,41度以下身体不会有损害,但不推荐非专业人士自己控制,所以建议在39.5度,采取其他方法不能降温时,使用退烧药,退烧药也可以用中药(麻黄、桂枝、紫苏等,即多数风寒药物)发汗,淡豆豉、淡竹叶、柴胡等清内热,有类似效果,而且配伍讲究,标本兼治,更适合,所以推荐用中药退烧。西药退烧,小儿容易使用。多数退烧药间隔必须4小时(美林说明是8小时)以上,注意用量。使用时,不要光依赖退烧药的发汗方式,可以参考中医方法,服用退烧药后,喝米汤,再盖薄被睡觉。辅助保护
脾胃,防止发汗过度导致伤津。退烧药购买容易,不必在家常备。推荐药物:美林,百服宁,泰诺林(近期有传言美林对身体有损,实际上,所有退烧药都对身体有损,无一例外,但必要时还是都要用,正常情况下,按照说明使用,就可以。目前还没有美林导致损害的报告。反而是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用药。)
益生菌:人工培养的,人体内需要的有益菌。针对一岁下小儿,必备!3岁以下小儿,强烈推荐;其他年龄,甚至大人也可以用,但需要时再买就可以,各药店均有。推荐药物:金双岐、妈咪爱、整肠生、培斐康(特别注意,金双岐和培斐康必须冷藏销售和保存,购买时看药店是否冷藏)。其他还有合生元可用,但个人认为销售者夸大宣传,价格高,所以不做推荐。
第二类 中成药:中药错用,更加有害
王氏保赤丸:我们常叫王氏,消积、去毒、安神,配伍十分讲究,是儿科万能药。在积食、发热、咳嗽、腹泻、便秘等多种问题上都有和辅助作用,但注意本品配伍中部分药含有小毒,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要每月当保健品吃一次,只有需要的时候才能应急,对2岁以前小儿不便吃其他药的情况下,可以有较大帮助,决不可常用,除用于特殊病症(肺
炎等重症)的辅助,使用不超过3天。3岁前必备!推荐药物:王氏保赤丸(江苏南通)
999风寒感冒颗粒:针对风寒感冒的必备药,发热、咳嗽、咽痛经常用到。但特别提示,这药发汗力强,只适合寒重无汗的,如大汗内虚不适合,如果用了,汗出过多导致亡阳,反而不好,切忌常用。这是成人药,小儿用时要注意用量,不可过量,1.5岁内 不可用(因发汗力强,非明确风寒束表或专业指导,不能用),3岁前1/2(慎用)8岁前3/4包,睡前服用,吃药后喝米汤并盖薄被睡觉,微汗就好,按此程序连续使用,如超过2次,必须重新考虑辩证,还要注意阴虚问题。推荐药物:999风寒感冒颗粒(德阳)。特别注意,999感冒灵之类完全不同,注意必须是风寒感冒的,其他成分相同的也可以用。
小儿清感灵片:针对风寒感冒必备药,配伍针对小儿特点,发汗止咳都考虑到。对脾胃、肾、血都有考虑,从配伍上讲,比999风寒感冒颗粒考虑周全,更适合小儿。必备!推荐药物:小儿清感灵片(同仁堂),儿感清口服液(同仁堂,比片的容易吃,但价格贵)
健儿清解液:针对积食、咳嗽、内热的药物,清热消积比较好,但药性偏寒,针对热证,或寒证后期,体内郁热也可以暂用。选择常备,推荐药物:健儿清解液(江西济民可信)
消积止咳口服液:针对积食咳嗽,药性没有健儿清解液那么寒,针对积食夜咳有效。选择常备,推荐药物:消积止咳口服液。
大山楂丸:消积迅速,但破气伤身,不可以总用,应急和病中用。虚寒者用淡姜水冲服。本药也可以用益生菌代替。
醒脾养儿颗粒:这是苗药,健脾养血,在增进食欲方面见效快,但不要忘记,食疗才是长久之计,本药有热性,内热时慎用。需要时使用,选择常备。推荐药物:醒脾养儿颗粒(贵州健兴)
健脾药:相对温和中性的健脾药可以帮助在病后调养脾胃、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偏重健脾祛湿,适合脾虚湿困的病症。选择常备,多数时候可以用。推荐药物:启脾丸,脾可欣,小儿健脾丸,小儿香橘丸。其它替代的健脾消积药可以需要的时候购买,大多数药店都有。药物替代:如果没有这里介绍的名称,可以根据名称的药物成分购买类似成分的可信厂家药品。
启脾丸:补气健脾药,同仁堂出品。味道较好,2岁以上吃,小儿容易接受。
参苓白术散:是启脾丸的成人版,一般为成人用药包装,没有启脾丸的情况下,小儿可按1/3 - 1/2 用量。健脾养肺,内热实证不可用。
小儿香橘丸:祛湿止泻健脾药,适合各类湿热导致的脾胃相关问题。
鲜竹沥:化痰圣药,主要针对肺热或风寒后期肺热生痰。选择常备,推荐药物:复方鲜竹沥或鲜竹沥(江西)
黄连素:内服可以针对痢疾和各种热性、感染性腹泻。外用可以针对皮肤表面的红肿,清热消肿杀菌。必备!推荐药物:无糖衣黄连素(适于外用),大些儿童可以吞服。小儿可以用王氏保赤丸(含黄连)代替。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针对儿童先天禀赋不足及久病肾虚的情况。本药原本也是儿科药,选择大蜜丸,使用时制成小丸,3岁后小儿可以咀嚼吃。推荐药物:同仁堂六味地黄丸(大蜜丸,小儿不可用水蜜丸)
第三类 中药饮片(草药这里讲的都是必备,每种准备50g就可以用很久,用法以后再说。):
葛根:
桂枝:
甘草:补脾、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能,经常用到。
陈皮:如果不买药店的,可以自己家把橘子皮风干,如果没有陈皮,用橘子皮应急
菊花:杭白菊或贡菊,功效类似
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酸枣仁:
炒白术:
茯苓:
白芍:
当归:
山楂:多数情况用于食疗,买山楂干就可以,如果脾虚严重而积食,用山楂碳。
黄芪:
麦冬:
薄荷:
桔梗:
防风:
第四类 备用工具胶纸:医用纸质胶带,多数用于贴药,比胶布容易撕下。必备(待增补)
第五类 食疗材料,不算医药,但病时常用。
薏米:
黑豆:
红枣:
枸杞:
红豆:
绿豆:
黄豆:
糯米:
高粱:
大米:
小米:
白胡椒:
------------------
豆豆,蜕变着的美丽
写在前面:
咳嗽,在西医,只有症状,而在中医,讲究溯本追源,中医,仅仅咳嗽时间不同,代表不同病症,病因也各自不同,咳嗽是最难缠的,但是如果对病因,对症下药,则咳嗽很容易。内容较多,分段发送。
 
咳嗽,一般西医通常会诊断是气管炎或肺炎,中医对咳嗽的辩证有很多,问题并不单纯出在气管或肺。《内经》记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要分开考虑,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气伤;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小儿咳嗽问题,主要是小儿肺本稚嫩,加之风寒乳食不慎而致病。
中医说,外感以咳嗽为轻,内伤以咳嗽为重。酒狂荡,劳累不节,耗费过伤导致的内伤咳嗽就是重症,但外感病症危重,一旦咳嗽,便是生机,因为外感一传于六经,病自然就轻。古人认为,小儿知识未开,不会有内伤,然而今天的人,动辄点滴、重药,小儿内伤,不在少数。因此今天小儿咳嗽,也要考虑内伤的可能。
儿童健脾美食食谱特别提示:小儿咳嗽初起,不可以用寒药压制,应当以散风为重。小儿咳嗽会寒热转换,不能光看起因是寒还是热,而应根据情况变化用药,不能一药到底。
一、咳嗽辩证基础
咳嗽伤肺为主:
肺与口鼻相通,用于呼吸,气升降,必须经过的地方,因此肺主气,如果感受外邪,最容易咳嗽。
寒伤肺:形寒饮冷则伤肺小儿衣太薄,及冷冻饮料之类,则令肺伤于寒,此处指寒深入体内,而不是从外感而伤;
热伤肺:小儿衣太多,爱养过温,热不能发散,则容易伤于热,此处指热郁积体内而伤肺,不是外感热邪;
外感伤肺:皮毛与肺互为表里。皮毛先受邪气(六邪皆可伤肺),邪气则易犯肺,使气上而不下,逆而不收,充塞咽嗌,故令咳嗽也。
咳嗽辩证纲要:
1、五脏六腑都可以使人咳。各脏腑所受邪病不同,但最终从肺表现出来,就成咳。
2、因痰而嗽者,痰为重,主治在脾;因咳而动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
3、以时间辨别咳嗽,清晨咳者,属痰火;午前嗽者,属胃火;午后嗽者,属阴虚;黄昏嗽者,火浮于肺;睡后即咳,阴虚;半夜嗽者,食积滞;整夜间歇咳嗽,伤于寒热。但这个时间只能参考,必须因情况变化而辩证观察。
4、观察咳嗽的形态辩证:肺实者,顿嗽抱首,面赤反食;肺虚者,气逆虚鸣,面白飧泄;肺热者,痰腥而稠,身热喘满,鼻干面红,手捏眉目;肺寒者,嗽多痰清,面白而喘,恶风多涕。
5、时候根据虚实寒热辩证,是基本原则,特别注意小儿咳嗽的寒热在病程中会变化,要根据咳嗽的不同阶段用药,不能一药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