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美食食谱看电影《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
上次在课上观看了斯琴高娃主演的影片《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这是根据著名作家张洁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至今电影里的故事情节还深刻的记载在我脑海。
她讲述一个女儿,是再婚女作家,从前家庭可能也很困难,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小资。她有一个八十多岁高龄的母亲,是白内障患者,后来还检查出患有严重的脑萎缩。女儿一直想让老人家过上好日子,不过母亲还是坚持着一种"过分简朴"的生活方式,为此,女儿和母亲之间常发生矛盾。
已经有许多年,我看电影都是以看戏的方式,抱着娱情的心态去对待的,很少有随着剧情悲喜的。但这次看了电影里女儿与母亲之间爱的交流方式,我也不由想到自己与亲人之间的那份亲情,确实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遗憾的感叹悲喜的心绪。
现代都市生活让子女父母离多聚少,子女常年在外奔波,多以为孝敬父母的机会有的是,直到有一天父母忽然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想孝敬已经来不及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深厚的,而子女的回报总是少的。
在电影里就有这么一个情节:女儿回家看望母亲,当女儿进家门的时候,小保姆告诉已白发仓仓的老人说:“阿姨来了”。老人以为是女儿打电话来,激动地拿起电话,才发觉错了,走向门口,看着自己的女儿,轻声问到:“你谁?”……
老人会有如此的反应,可能就是因为她女儿平时和她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当作家的女儿因为工作繁忙,夫妻关系紧张,对自己的母亲,除了为她请保姆,定期付生活费外,其他的事没时间也没那份心情去过问,甚至与母亲说说话的功夫都没有,只能偶尔通过电话和母亲聊聊天,导致了母亲印象中的女儿就是在电话里的声音,突然间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认不出来了。
想想那些子女都不在自己身边的老人们,他们辛辛苦苦把子女们抚养成人,本是最熟悉、
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可是到了子女们也纷纷成家,也是当他们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子女们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却少了,最后父母也变得对自己的子女陌生起来,这是何等的悲剧!
这部影片另一处让我感受很深的就是,父母可能出于身体上的疾病,处处需要子女的呵护和照顾,而子女有时却不能理解父母的痛苦,对老人的百种行为反感,厌倦,甚至逃避责任,抱怨、指责父母,从此,就少了一个的家。
正如电影里多次演到,老人到老身体不行了,满身是病。因此,老人家就会有一些比较反常的行为,经常要打扰到她的女儿,这样时间久了,女儿慢慢反感母亲的一些要求,甚至认为母亲是在故意想折磨她。后面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下,母亲也没有放弃的机会,坚持。但还是因为母女两人的观念不同,产生了一系列矛盾。母亲只是想看着女儿过得幸福,女儿也想母亲过些好日子。
两个人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都是因为爱着对方。但是,结果却是两人的观念不同,使得对方都不能理解彼此。当母亲被查出患了老年脑萎缩,知道母亲的时日不多时,女儿才明白母亲于她是多么的重要,可是已晚了。在老人的生命不长时,女儿不能读懂的老人的心思,没放弃自己的观念,去理解她,最后给自己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亲情,永远是我们的主旋律,没有什么可以代替。“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自古先人就深刻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影片中的女儿却是在对于已经离去的母亲的忏悔中才体会到了深切的母爱的。回想当今的年代,作为子女的我们,又有几人能让自己的父母真正觉得老年安乐的?
全天下无数父母都在无私地付出。是的,从一生下来,我们就在享受父母所带给我们的一切,在享受他们对我们的细腻的爱。生活中这些场景,让我们难忘:不能忘记,那个生我养我的妈妈,她忙碌了一天还要无怨无悔地为我们做饭洗衣;生病时,她是多么着急,她
甚至希望病生在她身上;我们玩耍时,是她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我要注意安全,是妈妈在我们无助的时候给予帮助,经常顶着寒风冒着大雨送我们上学……
真是母爱如海啊!
不能忘记,那个顶着压力努力工作的爸爸,他忙了一天还要询问我的学习情况;他努力地工作,想给我
创造更好的环境;犯错时,他会给我严厉的批评,考好的时候,他会严肃地提醒我“不要骄傲”,他耐心地教给我做人的道理,他引领我慢慢地走进成功之门……正所谓父爱如山啊!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他们对我们的恩情,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
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永远是我们的父母。无论我写出多少的文字,都写不尽父母对我那报答不尽的爱。
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对父母应该充满感恩的心,时刻不忘孝敬他们。报答父母,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用好成绩来报答父母。报答父母,可以在父母劳累的时候帮他们锤锤背,可以在他们渴的时候递上一杯茶,可以在他们心烦的时候安慰一下他们,可以帮他们多做家务,可以把学校的开心事讲给他们听……为什么对于孩子而言,为什么非要等母爱失去后才能深切的体会到母爱呢?
愿上苍将平安和喜乐赐给天下所有的父母与子女!
朋友阿,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当她还在你身边的时候,尽量好好地去疼爱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