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四学机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作者:汤晓松
来源:《成才之路》2016年第03
        要:从转变师生关系——让学、营造趣味氛围——激学、优化教学手段——活学、引入竞争机制——促学四方面进行研究,以激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增综合实践教学质效。
        关键词:综合实践教学;自主学习;让学;激学;活学;促学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3-0095-02
        主体教育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一致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主动发现、善于思考、自主探究,通过自我内化,方能有效完善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勤于探究。教育教学的革新在于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在于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以人为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必由之路。在多年的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践行生本思想,摸索出一套四学机制,通过让学、激学、活学、促学,激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增综合实践教学质效。
        一、转变师生关系——让学
        “为师者,乃高高在上的布道者;为生者,是虚心求教的蒙恩者。这是对中国传统教育师生关系的写照,师道尊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民主与平等,缺乏沟通与交流。教师只顾传道授业解惑,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学生傀儡般毫无主见和自主权。新课程要求我们打破陈旧落后的传统师生关系,呼唤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孟子的引发自得教学理念和朱熹的修导式教学方法也早已提出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提倡教师指引辅导,学生自主学习。我在综合实践教学中,通过让学来转变师生关系,促发学生自主学习。在开展快乐的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我没有直接向学生讲授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而是放下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故作无知,引导学生在集体讨论中引出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制订研究方案,让学生通过访谈长辈、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途径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在学生自主获取了大量信息后,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汇报展示活动,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将搜集到的中秋节的传说、民间故事、风俗习惯、中秋灯谜等丰富的素材在全班一一展示交流,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和学生聆听、分享。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扮演着一个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适时启发引导、参与交流,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将教学活动有序推进。让学体现的是一种新型教学
理念,教师退居幕后,将学生推向前沿,给予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转变了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师生关系,构建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主体性发展。
        二、营造趣味氛围——激学
        杨振宁教授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可以激励其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营造趣味的学习氛围,将知识趣味化,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基于生活实际的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充满情趣的问题情境,营造一种乐学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学学校的午餐时,我首先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舌尖上的美食视频,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导入饮食话题,接着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最喜欢吃什么?家中一日三餐吃些什么?关于食物都知道些什么?提到这一话题,学生可感兴趣了,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围绕着食物展开热烈讨论、交流。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后,我趁热打铁,引发学生提出学校的午餐这一研究主题,和他们共同设计方案,围绕学校午餐现状,造成剩饭剩菜的原因,有关营养与健康的知识这三个方面的项目
展开调查研究,并要求学生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对学校食堂午餐的安排提出合理化建议,合作设计一份科学的学校午餐菜谱,送交学校食堂。学生自主设计午餐食谱活动无疑又为他们的实践活动增添了动力,促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的营造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基本外部环境,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将问题生活化、情境化,创设出趣味十足的学习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究激情充分调动起来,实现激学功效。
        三、优化教学手段——活学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简单教学手段已经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优越的教学辅助性能走入寻常课堂,极大地优化了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灵活高效地学习。安全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学校教育内容,虽然每年都在开展安全教育,但大小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教育的效果有待提高。为了提高安全教育实效,我在教学手段优化方面做了改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提高教学质效。例如,在开展校园安全警示综合实践活动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精心制作的安全警示录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各种安全事故画面,惊心动魄的事故场景给学生以视听冲击,内心激荡起感情波澜,一下子对安全话题产生兴趣并引起重视。安全无小事,我们校园里曾经发生过什么安全事故?目前有没有安全隐
患?学校采取了哪些安全措施?我趁机导入教学中心,将这些研究主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选择其中一个主题设计研究方案:事故调查组设计了学校安全事故统计表,准备去学校综治办和医务室调查了解近几年校园内发生的安全事故;实地考察组准备带上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装备利用课间巡视校园各个部位和角落,仔细寻藏有安全隐患的地点及设施;安全警示标志搜集组的同学计划到学校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去搜集资料,通过查阅书籍和上网查询搜集一些安全警示标志,了解它们的作用和安放位置。在学生经过前期的实践调查后,我在第二课时重点组织了成果汇报展示,展示中我借助电子白板让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搜集到的图片、表格、视频等资料予以展示交流。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了学生搜集信息,还增加了教学容量,活化了互动交流方式,提升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融图像、声音、动画等于一体,将抽象化为直观,静态变为动态,隐性化为显性,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引发学生主动探究,启迪学生灵活思维。
        四、引入竞争机制——促学
        争强好胜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点燃学生学习激情,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竞争意识,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钉纽扣时,
我通过谈话激趣: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衣服的纽扣有时会脱落,你们会自己缝制吗?今天我们就来自己动手学习钉纽扣,比一比谁心灵手巧,看一看谁最先学会钉纽扣?接着,我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学、探讨钉纽扣的方法和技巧,然后邀请学生进行演示汇报。在学生掌握了钉纽扣的方法后,我又说: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自己钉纽扣,下面让我们开展钉纽扣比赛,比比哪个小组的学生完成得最出。随着一声令下,各小组推荐的代表飞速穿针引线,各显神通,其他学生在一边加油助威。学生们在比拼中你追我赶,为了团队的荣誉奋勇拼搏,为各队的成功喝彩。这样,学生们在比赛中活学活用,较好地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领悟到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又如,在教学储蓄罐中,我同样采用了竞争手段,组织学生在比赛中学会储蓄罐的基本制作方法。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许多学生积极发挥创意想象,设计制作出各种新颖的多功能的储蓄罐,充分发挥了自主性,彰显了精彩个性。
        五、结束语
        总之,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成长。好的老师不是教书、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让我们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努力唤醒和鼓舞学生自主学习,成就自主的课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曾桂兰.怎样提升综合实践课的吸引力[J].教书育人,200934.
        [2]魏伟,蒋会江.中秋节美食食谱推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几点认识[J].山东教育,200907.
        [3]毕迎春,李雪梅.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的现状及教学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