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去年在瓦叔看的,干货很多
2 没有必要背枯燥的行业数字,主要记住案例
3 文章结构还行,可以借鉴
视频发展
随着技术轻便化甚至“傻瓜化”,视频生产与传播的门槛几乎为零,视频具有了独立的文本形态,不再只是他人制造的影像世界,而是人们即时交流的“口语”。
 
2016年,散漫无序的短视频生产状态得到显著改观,自媒体视频生产的系列化、平台媒体生产的规模化,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短视频生产走向成熟。
 
关键词:短视频 社交应用 内容生产
 
随着移动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视频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内容消费习惯。包括GSMA、Ericsson和Statista在内的多家国际数据机构均指出,在过去5年里,全球移动视频流量持续上升,成为网络数据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中,2015年移动视频流量已经占移动数据总流量的一半以上,并且将持续高速增长①。
 
在我国,移动视频发展同样迅猛。截止到2016年6月底,移动视频用户已突破4亿②。社交化应用是激活短视频生产力的重要因素。2013年下半年,微视、秒拍、美拍(今年最热的点其实是抖音和快手)三大短视频分享工具相继出现,短视频活跃用户显著增加,以至于2014年被称为“中国移动短视频元年”。不过,此后的一年里,短视频“不温不火”,直到2016年,出现井喷式发展。总体来看,伴随着直播应用兴起,产品形态多元进化,内容生产价值显现,我国短视频生产在2016年呈现了显著的新特征。
 
一、我国短视频应用发展的新特征
 
(一)短视频成为人们的日常表达方式
小万美食视频食谱下载手机版 
10年前,在关于信息时代“超注意力”的研究中,有学者发现,当今年轻人习惯于使用视频搜索引擎。他们通过某段视频的截图来浏览内容,仿佛文字已不再存在,视频图像部分地代替了文字功能③。而今天,随着视频技术轻便化甚至“傻瓜化”,视频生产与传播的门槛几乎为零,视频具有了独立的文本形态,就如同文字一般,可以被自由地拼贴组合,随取随用,随心表达④。随手一拍,发送分享,视频图像就是一声招呼、一种心迹。在此,视频不再只是他人制造的影像世界,而是人们即时交流的“口语”⑤。表情包、动图的广泛使用,更使得视觉表达成为人际互动的日常交流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短视频社交应用工具出现。2011年4月,Viddy正式发布,它具有快速拍摄、快速编辑、同步分享等功能,为人们用视频进行即时对话提供了可能。2013年,社交媒体巨头推特(Twitter)、最大的图片分享平台Instagram先后推出短视频社交软件。几乎在同一时间,国内也有了微视、秒拍、美图等同类应用。这些应用工具所拍摄的单条视频长度为6、8、10、15秒不等,其长度功能相当于几个词组,显然,这些应用强化了视频的“词汇”属性。
 
短视频社交工具使普通人自我呈现的愿望得以自由展开,视频表达的创造力和个性化被极大激活。到2016年3月,中国短视频市场的活跃用户已经达到3119万人,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30分钟,人均单日启动次数达到6.2次。⑥
 
短视频具有简明、直观、生动、有趣、轻松等特质,易于表达,易于集中注意力,易于病毒式传播,也迎合了用户快速消费内容的阅读习惯。面对市场活跃度的不断提高,潜在用户的
不断增多,平台和资本也加入到了短视频市场的竞争中。2015年3月,优酷推出短视频社交应用“美点”;5月,秒拍旗下的小咖秀引爆社交媒体,短时间内用户增长量超过1000多万;6月,短视频应用小影的用户量突破1亿; 12月,“陌陌”发布支持短视频社交应用的新版本;2016年2月,短视频应用“快手”的用户总数超过3亿。这些应用的流行意味着短视频的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日常生活的大量“瞬间一刻”、奇思妙想在社交媒体上以最为直观、最为生动的方式快速流动。
 
短视频也几乎成为媒体融合的标准配置。心理学研究曾经证明,人类存在着“生动性偏见”,具有视觉显著性的信息容易左右人们的判断⑦。相对而言,视频具有更强的感染力。我们可以看到,在国际上,作为网络原生媒体,《赫芬顿邮报》一向注重信息的社交导流,早在2012年其管理团队就已经意识到短视频导流的巨大价值,将视频新闻作为新的突破口;华盛顿邮报调整了视频业务发展战略,将Post TV改名为Post Video,视频生产趋向快速化、轻量化;英国广播公司同样提出记者应向新媒体视频学习,制作亲民、通俗、简洁的短视频,使观众获得亲近、随和的体验。我国媒体转型也同样如此,短视频生产成为常态。不过,2016
年,我国媒体市场一个更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许多纸媒的知名从业者转向短视频创业。如,前《外滩画报》主编徐沪生,创办垂直短视频平台“一条”,成为国内首个粉丝数突破千万的原创号,短时间内获得1亿人民币融资;前《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苗炜推出了 “刻画视频”;澎湃前CEO邱兵辞职创业“梨视频”;蓝狮子前主编王留全打造了知识性短视频平台“即刻视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