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饮食观念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生活的指导意义
目的:观察按照《内经》饮食观念安排膳食对30位糖尿病患者健康保健的指导意义。方法:按照《内经》观点采用观察饮食组与正常饮食组进行对照,通过20天饮食调整后进行生理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调整后空腹、餐后血糖均有较好的改善,调整后较调整前优势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调整前各项生理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经饮食观念能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对其健康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黄帝内经;糖尿病;指导
糖尿病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持续性高血糖为基本生化特征,伴有糖、脂肪、蛋白质紊乱的全身代谢障碍,作为终身疾患需要终生[1]。而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措施,合理的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的控制[2]。
《黄帝内经》涉及有关饮食方面的论述较多,指出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其中提出了“
饮食有节”、“谨和五味”、“融合饮食”、“平衡饮食”、“以食祛病”的思想[3]。本文就是想通过为期20天的饮食改善,以期探讨《内经》的饮食观念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保健的指导意义 。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30位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其中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51~76岁,其中50~60岁11人、60~70岁23人、70岁以上6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饮食疗法
选取30位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按照《内经》所倡导的 “有节”、“均衡”、“药膳”的观点进行专病膳食改善并合理制订食谱。将3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70岁以上者平均分在两组中),观察组按20~25Kcal/kg给餐[4],每人制订饮食处方,要求按处方量进餐并辅以药膳。对照组为正常饮食组,食谱与观察组相同,不限制饮食摄入量、不给药膳。饮食调整为20天。
1.2.2 实验室指标
疗养员统一入院后一周内进行体检,均清晨空腹采血。检测以下指标:血糖(H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红蛋白(Hb)、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出院前再次检测以上生化指标;每日每餐后2小时测量餐后血糖水平。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X±s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配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调整前后血糖变化情况
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调整前后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经过调整后空腹、餐后血糖均有较好的改善,调整后较调整前优势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情况
组别    n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前    调整后
观察组    15    11.1±1.9*    8.33±1.4*    8.87±1.3#    7.33±6.5#
对照组    15    11.4±2.1&    9.18±1.2&    8.31±1.0    7.49±7.2
*:t=7.83,P<0.05;#:t=3.23,P<0.05;&:t=5.41,P<0.05;:t=3.18,P<0.05。
2.2 观察两组患者调整前后生理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饮食调整前后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见表2。两组患者经过调整前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饮食调整前与饮食调整20天后患者生理指标情况
组别    n    时间    BMI    Hb%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
观察组    15    调整前    24.33±1.98    7.41±0.28    5.63±0.40    3.30±0.59    1.16±0.25    3.74±0.26
        调整后    21.49±1.33▼    6.44±0.36    4.90±0.471#    1.88±0.361    2.24±0.791    3.12±0.551●
对照组    15    调整前    24.12±1.94    7.39±0.29    5.59±0.41    3.24±0.50    1.16±0.25    3.72±0.27
        调整后    22.04±1.59▼    7.36±0.31    5.55±0.44#    3.17±0.42    1.17±0.25    3.64±0.26●
▼:t=9.02,P<0.01;:t=8.73,P<0.01;#:t=5.41,P<0.01;:t=4.04,P<0.05;: t=10.16,P<0.01;●: t=3.74,P<0.05。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临床症状不典型、多种疾病并存、易产生并发症及依从性差等特点。本文
就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健康指导内容及方法进行探讨,目的是通过饮食控制,合理控制血糖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通过几年来积累的临床经验,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实施有针对性、实用、灵活的饮食健康知识指导,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使其增进对饮食控制知识的了解,建立健康有效的饮食行为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借助专病疗养有限的20天时间对30位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按照《内经》思想对观察组限制能量摄入,规范饮食时间,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并配合药膳调养。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有明显改善。从生理指标来看,患者经过20天调整,观察组体重改善明显,进而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如能长期坚持这种饮食模式将对患者康复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饮食观念的指导内容,主要为:宜选择条理清晰、描述细致、易于记忆的内容,同时注意个性化。(1)饮食原则:遵循低糖、低脂、低盐和多食膳食纤维的基本饮食原则。(2)
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及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制定一天饮食计划表,在控
制总热量的基础上,使主食和蛋白质等较均匀地分布在三餐中,合理安排餐次,并定时、定量。教会患者制定一周饮食计划表,变换菜系及烹调方法,使其饮食多样化,享受进食的乐趣。(3)血糖波动大时,合理增减总热量摄入,调节食物分配,将血糖水平控制在老年人的血糖标准范围内。同时根据患者运动量调节饮食,让患者理解运动与饮食间的关系。(4)为患者制定简单、清晰、明了的等热量食物交换表,如等热量谷薯类食物交换表、等热量蔬菜类食物交换表、等热量水果类食物交换表、等热量肉蛋类食物交换表等[2],便于患者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食物种类和重量的选择。以表格的形式划分糖尿病患者宜多食、少食、忌食的食物种类,在进行饮食指导时将资料发给患者及其家属,使其明确饮食范围。(5)指导患者限制饮酒,因酒精可提供热量且使血糖控制不稳定。(6)教会患者科学选择水果,血糖波动大时暂不食用,血糖控制好且波动小时可在两餐之间食用,但应代替部分主食。向患者及家属列举含糖量高及含糖量低的常见水果,并制定成表格,便于患者选择水果时参考。
帮助排便的健康美食食谱《内经》中关于食疗养生的观点颇多。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提出根据四时气候变化和五脏病变的虚实寒热,随其所宜而用,即为食疗药膳选择食物、药物的基本方法[5]。糖尿病人多阴虚体寒,故本次专病膳食中采用黄芪、党参、茯苓、山药、等药材配以鸡肉、
大骨、海带、南瓜、薏苡仁、红豆、苦瓜等食材作为药膳原料加工制作如:参芪土鸡汤、薏仁赤豆粥、南瓜薏仁粥等在中晚正餐食用。从《内经》中关于食疗的观念出发,运用“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原理通过药膳辅助对糖尿病人进行为期20的专病调养后,观察组各项生理指标改善明显。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诸多饮食观念较早的规范了人们饮食的内容与结构,充满着对人类养生保健的睿智见解,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艳.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指导[J].淮海医药,2004,2(1),68-69。
[2] 刘新民.实用内分泌疾病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00-301。
[3] 王伟凯.论《黄帝内经》中的饮食思想[J].中医理论,2011,6(6),68-69。
[4] 钱荣立,主编.糖尿病临床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99-100。
[5] 邓沂.《黄帝内经》饮食养生与食疗药膳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5),6
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