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楼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天下第一楼教案及教学反思第 1 篇
 一、学习目标
  1、学习8个生字,理解诗中生字的意思,学写生字“雀”。
  2、落实本课生字词,借助图片理解“白日”、“依”、“鹳雀”等词语。了解即“入海流”是“流入海”,“千里目”是“目千里”。了解古诗对仗的特点。
  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4、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1、借助诗句体会傍晚黄河的壮观景象。
  2、借助古诗体会“站得高,看的远”的道理。
  3、默写古诗。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小鸟图和象形文字“隹”。同学们“隹”是一个象形字,单人旁就像鸟儿的翅膀,里面就像鸟儿的身体(借助“住”识记)隹指短尾巴的鸟,在隹的都上加上“小”(竖钩变成竖)读que,也是指短尾巴的鸟。能给“雀”组个词吗?
  2、出示鹳雀图,这就是鹳雀,谁来读它的名字?
  3、(课件示鹳雀楼图)由于很久以前,鹳雀这种鸟经常喜欢停在山西的一座楼阁上休息,人们就把这座楼称为“鹳雀楼”。示“楼”词,齐读。
  4、鹳雀楼初建时不怎么有名气的。直到唐代,有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他有一次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诗,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了,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楼之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吧!
  3、诗的名字就叫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初读古诗正音
  1、请同学打开书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读,指名读,正音)提醒“更”是后鼻音。
  (二)识记生字
  1、同学们,这些红的生字你认识吗?你能记住哪个字?(指名说)
  (三)理解词义、诗句的意思
  1、请同学们再读古诗,将你的理解和疑问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指名说)
  2、出示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中你理解哪个词语,或者你还有哪些疑问,我们一起交流交流。(指名说)
  预设学生回答1)、白日指夕阳。
  2)、依指挨着。
  3)、尽指消失。
  3、指名说第一行的意思。傍晚,太阳挨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消失了。
  6、入指流入,这里是入海流,其实应该是流入海。古诗为了押韵和对仗的工整常常这样倒着表达。你能说说这行的意思吗?(指名说)
  7、谁能连起来说说第一行的意思?(指名说)黄河流入了大海。
  8、出示第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预设:1)、欲:想要。穷:尽,完。
  2)、目:看。字典中有两个意思(眼睛、看)学生选择。“千里目”和“入海流”一样倒过来理解,应理解为目千里。
  9、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指名说)想要看完远处的景。
  10、更指再,上指登上。
  11、指名说第四行。(再登上一层楼)
  12、谁能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指名说)想要看完远处的景,再登上一层楼。
  13、现在谁能连起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同学们先跟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三、品读古诗,深化诗意
  1、请同学们在读古诗,想象哪句是写诗人看到的景?(学生自读,指名说)
  2、诗人首先看到了什么?(夕阳沿着山落下了)你从哪里看出是夕阳呢?(依山尽)同学
们你们看(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景?(指名说)太阳沿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的消失。
  多么美丽的景啊,你能读好吗?
  4、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视频,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说)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黄河?(滔滔不绝的黄河,奔流不息的黄河,雄伟壮丽的黄河。)
  5、你能读出黄河奔流不息的气势吗?
  6、诗人看到如此美丽的落日不禁吟道(白日依山尽)诗人登上黄鹤楼向西望去,只见(引读:白日依山尽)。接着诗人又向东望去,只见黄河之水奔流不息不禁吟道(黄河入海流)
  7、谁能读出诗人眼前壮观的景象?(指名读)
  8、看着这样的景,诗人又想到了什么?出示第二句(指名读)为什么想要看得远就得更上一层楼呢?(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9、同学们,当诗人站在鹳雀楼的第一层时他看到这样壮观的景,如果再上一层楼他会看到什么?(指名说,眼界更开阔,看得景更多)
  10、是啊,这正是王之涣想告诉我们的道理,要想懂得更多,看得更远,就要更上一层楼,有新的进步,因此“更上一层楼”也成了千古名句。当你有进步时,老师会说祝你更上一层楼,有更大的进步,你会把这句诗送给谁呢?
  四、了解古诗写作特点,背诵并默写古诗
  1、同学们,诗的语言是凝练的,古诗中有对仗的特点,就向对对子,你瞧白日对黄河,依山尽对入海流,千里目对一层楼。这就是对仗,相信你现在读得更好(指名读)能试着背一背吗?能试着默写吗?(学生默写)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其它三个分别是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古诗后很多诗人写过这四座楼,其中李白写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指名背,齐背
  2、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王勃的#39;《滕王阁序》他这样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出示图片)这句是说,晚霞中野鸭在水面飞翔,天空和水面浑然一。
  3、岳阳楼的诗句请大家课后去搜集。
  六、教学生字词
  1、(出示“雀”)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写好这个“雀”字。
  2、“雀”是上下结构,它的偏旁是下面的“隹”。
  3、教师范写说注意点。(短竖,左点,右点略高;瞥连短竖要写长,一竖连瞥往下写,点下四横长短异,最后一横拉拉长)
  4、学生书上描红,作业本上写一个,师生评价后再写一个。 天下第一楼教案及教学反思第 2 篇
 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辽廓、气象雄浑的意境,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后两句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能借助拼音认字读古诗,学习新笔画,学写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设计思路:
  对于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主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会诗人的感情,不需要太多的讲解,在第一课时的设计中,我先带领孩子们认真反复的朗读这首诗,使他们对这首诗有个大概的了解,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诗人。然后主要是识字教学,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将这些生字记住并会正确书写,最后将这些生字放入古诗中,体味它们各自在这首诗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看,(出示挂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游玩的地方,这座楼坐落在山西,楼有三层,前可望中条山,下可瞰黄河。那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座楼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答)
  2、对,你们真聪明,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登鹳雀楼》(齐读)
  3、指名拼读“登”(dēng),要求读准后鼻音。指名拼读“鹳”(guan).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指导学生读准课题)
  二、解题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谁登上鹳雀楼?(作者)作者是谁?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从青少年时起就勤奋读书,刻苦写作,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写的诗深受人们喜爱。
  过渡: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向学生简单的介绍一下作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
  1、你们想读这首诗吗?那先小声的跟着老师将这首诗读一读。
美食食谱制作过程简笔画
  2、自己再读一读,把不认识的字用铅笔将它们画出来。
  3、这次我们再大声地跟着老师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画出来的字的读音。
  (先听老师范读,再跟着老师读,可以把握住对这首古诗的朗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自己出不认识的字,为下一步的识字教学做一个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