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
一、微纪录片的诞生背景
媒体时代下,媒体更加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视频领域的发展,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应运而生,在视频的生产方式以及传播渠道上有了更多维度的发展。基于此背景下,传统的纪录片在微时代有了新的发展样态,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拍摄、制作、发行的微纪录片成为新型影像纪录形态。在新媒体时代,微纪录片作为一种全新的纪录片类型,与当前的媒体环境密不可分,媒介的深度融合,为微纪录片的发展拓宽了传播渠道和平台。
二、微纪录片特征分析
早期的纪录片以认知和宣教功能为主,随着受众体的逐步开拓,其逐渐加入商业化的元素,使得其具有生产规模宏大、制作流程复杂、叙事题材更为广泛、受众主体精英化的特点。与传统的纪录电影和电视纪录片相比,大部分微纪录片具有微投入、微制作、微叙事、微态度、泛传播的特点。
(一)微投入
微纪录片除部分商业投资外,一般是以小投入为主,主要是由创作个人或者集体出资,按照就近拍摄的原则进行拍摄,就地取材完成整个拍摄流程。
(二)微制作
微纪录片制作周期较短,拍摄团队组成规模相对比较小,制作环节相对简单,视角丰富表达多元化,制作者可以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任意记录,表达真实的想法和生活方式。
(三)微叙事
微纪录片的叙事构架比较简单,往往结合一个人或者一个体,就某一方面、某一角度进行重点拍摄和表现,人物更加立体、叙事更加简单、主题更为突出。
(四)微态度
微态度并不是指微纪录片在创作以及传播的过程中没有态度或者态度渺小,而是指其创作主体更加趋于年轻化,具有鲜明的态度以及个性主张,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批判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使得微纪录片的创作更加具有人文化的倾向。
(五)泛传播
微纪录片的泛传播是指在新媒体语境下通过网络或者手机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广泛传播,以微博、以及抖音、快手等App客户终端等微平台为主,进而通过用户评论、转发、分享等,吸引用户参与其中,做到精准化投放和个性化传播。其传播方式也更加灵活自由,主体题材更为广泛,传播内容更为丰富。
融媒体时代,微博、、App客户端等微传播渠道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宠。这些微传播渠道通过裂变式传播,使得信息高效、便捷、迅速地传播开来,成为用户自我表达、社会交往和需求认知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1]
三、微纪录片的演进历程
(一)萌芽阶段
自2010年以来,各大视频平台及官方媒体陆续投入重金开展纪实影像的创作,将新媒体时代的生产以及传播模式融入到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纪录片的高语境传播样态。纪实类短视频的出现,使得精英式的电视及院线纪录片搭乘新媒介平台进入大众视野,形成新媒体时代纪实内容产业的新景观。
(二)发展阶段
微纪录片的发展不断丰富影视艺术的表现方式。随着微纪录艺术形态的不断成熟,其创作题材也更为多元化,在沿用传统的人文地理、地域美食以及新闻纪实等类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开拓了一系列更加符合新媒体时代受众特征的类型,如将传统经典纪录片的精彩画面重新编辑的经典剪辑类、以广告宣传为主的商业定制类、纪录影视创作过程的幕后纪录类以及Vlog、Plog等微纪录类型的全新视角;在微纪录片的题材更加贴近大众的同时,作为内容生产的创作主体也有了全新的创作视角,视频化浪潮扑面而
来,内容生产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内容生成(PGC),而是向用户内容生成(UGC)转变,也就是从高层次、高审美的精英化内容向题材更为广泛、形式更加多样的平民化内容转变。短视频热潮来势汹汹,抖音、快手等以记录美好生活的音乐短视频创作分享社区平台的理念脱颖而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创造多种玩法。微纪录片搭乘内容生产方式转变的船舶,其创作理念、主题内容以及题材选择等方面发生根本转变。
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的诞生与发展
◎温 杰 孙 晨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作为一种新型影像纪录形态,在秉承传统纪录片的创作原则基础上,搭乘媒介深度融合的船舶,为微纪录片提供了多元的传播媒介平台。基于此背景下,本文分析微纪录片的创作及传播特征,探讨微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及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微纪录;创作;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8-0006-02
收稿日期:2020-2-17
作者简介:温杰,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创作研究。
6 传播力研究 2020年8期
第 4 卷 总第 092期 7
推  荐
从以前的只对事实镜像式的还原到要抓住事实的本质,在这种新闻真实性原则下,图片新闻不只是传达信息,更传达
出一定的价值取向。例如《真相画报》中第七期“南极探险队之遭难”“浙江温处二府大水灾”等报道内容可以看出
一方面在报道时事新闻同时,也在关注天灾人祸的事情。无需文字煽情,也不需要主观叙述,只通过拍摄现场新闻
照片,遵守新闻真实性,既体现了办报人的人道主义关怀,也是新闻伦理意蕴的体现。(三)激发民族自觉与自信
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媒介形态的不断演化,从传统媒体、网站、两微一端等各种渠道可以浏览信息,它能够迅速报道一件社会关注的新闻报道,但背后的新闻真实性却需要大打折扣了,照片可以修图,文字可以美化,而在那个时代,作为摄影图片呈现的媒介形式对民众有了比较高的可信度,也对现代社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真相画报》中第十三期“广东陆军演习战术”,第九期“孙中山社会主
义大演讲”等报道内容,能对当时军事进行准确的报道,通
过孙先生的演讲也能团结国人的凝聚力,增强伦理认同,同
时也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觉意识。这种自觉的建立是构建在新闻真实性原则基础上的,民众产生的自觉意识可以转化为
革命需要的爱国主义精神。[1]郑建丽.晚清画报的图像新闻学研究(1884—1912)——以《点石斋画报》为
中心[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18.[2]李彬.中国新闻社会史.插图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54.
[3]赵建国.报刊地理:广州租界与近代报刊(1827—1912)[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1):58-70+127.
[4]史怡婷.《真相》的历史,历史的真相——浅谈《真相画报》在沪创刊停刊始末[J].都会遗踪,2011(2):30-41.
[5]易蓉.公共性视野下的晚清知识分子报刊活动审视[J].当代传播,2011(2):21-23.
[6]王蔚.新闻真实观探究.一种历史与实践的视角[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168.
[7]董卫民.晚清民初画报出版与新闻摄影书写——从《点石斋画报》到《良友》画报[J].中国报业,2018(17):102-103.
[8]梁君健.视觉媒介与中国近代图像新闻中的时空观念——基于对《点石斋画报》中日甲午战争图片报道的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3):75-93+128.
(三)繁荣阶段
2018年以来,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增加,短视频用户规模逐渐扩大,融媒介时代的生产和传播理念使得微纪录片受到大众的普遍认同,符合当下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及碎片化传播规律的微纪录片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具有新的发展样态。在主旋律的带动下,中央、地方以及各大视频网站纷纷推出具有时效性的微纪录片,彰显其在特殊时期的传播效果和作用。2019年两会期间推出《点亮》《底气》《我们都是追梦人》等微纪录片,凸显时代特;2020年疫情期间央视纪录频道推出《武汉:我的战“疫”日记》、人民
日报推出《武汉VLOG》以及《380公里外》《誓言》等微纪录片,真实展现防疫现状。 同时,伴随着微纪录片的普及与广泛传播,大众的创作意识觉醒,摆脱了传统纪录片的拍摄、创作以及传播的束缚,迎来了全民微纪录创作时代。
四、微纪录片的发展策略
融媒体时代到来,用户的信息需求量增加,内容需求更为多样化,其创作主体以及创作题材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大量新媒体与自媒体用户的加入,难免使微纪录片市场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其中就不乏出现过度随意性导致创作质量低下、过度商业化导致内容生产偏离创作理念、真实性缺失导致非主流思想的泛滥以及过度同质化的情况。基于此背景探讨微纪录片的发展策略。
(一)微纪录片趋向制作精良
微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必须保有真实性,紧扣时代主题,把握微纪录片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平衡关系,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创作。同时,精湛的叙事技巧以及剪辑技巧是一部微纪录片重要的创作策略。微纪录片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叙事结构的精巧尤为重要,巧妙的情节、有理有据的转折、激烈的冲突都是其创作的根本,当然这些原则
都是以真实性为前提的;剪辑技巧要适应媒介平台以及受众
需求,人们碎片化的观影模式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发展趋势,要求微纪录片必须做到短小精悍、内容独特新颖。
(二)内容精准化投放
传统的微纪录片依靠院线及电视等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方式,受众目标体分析尚不明朗。然而,在新媒体时代,这种现象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得以解决,根据新媒介平台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好恶,进行个性化、目标化、精准化投放。在此基础上,用户的选择也更为多元化,可以按照其职业、兴趣以及文化程度对内容的接收进行自我把控,使得内容与用户形成良性且有效的互动,加强用户体验。
(三)微纪录片品牌化塑造
纪录片的传播,需要在寻共通的精神内容和叙事技巧,提升纪录片品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打造国际通行的、具有中国文化特的纪录片。将创新性与品牌原创性相结合,不仅需要在内容上寻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共通
美食食谱纪录片视频完整版性,还需要创新纪录片的表达模式,寻行业发展新契机。
[2]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形成了空前的传播效果,不仅是视频领域,还包括《舌尖上的中国》的图书、光盘以及在淘宝等平台引起的购物热潮,《舌尖上的中国》最终形成的影响力,我们可以用现象级来描述。这种现象级不仅改变了大家对于纪录片的看法以及刻板印象,更重要的是让大家认识到了纪录片,并且通过纪录片文化的影响力可以打造品牌。同样的,微纪录片的发展也将走上品牌化的道路,在内容精良、制作精湛的基础上,进行跨平台整合传播,平衡微纪录片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商业价值,注重文化塑造,将微纪录片拍出品牌、拍出市场。[1]张伟强.浅析融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创新[J].新闻采编,2019(4):43-44.
[2]李莹.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0).
上接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