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的英雄感人事迹1
致敬,致敬所有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包括社区工作人员在内的各行各业工作者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谱写着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勇士们最好的致敬,就是同他们心连心、在一起,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
疫情发生后,__社区工作人员全体上岗,社区书记__同志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主动承担起为进行自我隔离的居民送菜送药的任务。无论白天黑夜,只要隔离人员一通电话,书记都会马上送到。
社区工作人员实时掌握数据动态并做好报送。社区联合物业挨家挨户发放《给居民的一封信》。利用、电子屏每天滚动播放最新疫情动态和健康防护知识,一段时间下来,一些有武汉史的居民都会自觉上报,接受社区安排的身体检查。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减轻一线救治的压力,共同扛起防疫抗疫的责任。
一些居民通过居委会电话、网格、社区微邻里等渠道,也向社区表达了“忙不过来就跟我说,我来帮忙”的想法和决心。愿者征集通知发布后,最先报名的党员、楼门、居民众已经开始了志愿服务,对小区进出车辆逐一进行询问、登记、并提醒过往居民佩戴口罩,引导居民在疫情期间不聚餐、不聚会,多居家、少走动,严格把好小区出入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抗击肺炎美食食谱“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最近,这句歌词广为流传,被很多网友用来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勇士们。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勇毅笃定,战无不胜。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一定行!中国人民一定能!
抗疫一线的英雄感人事迹2
本来,明天该是我们节后上班第一天,因为这一场疫情。同样因为这一场疫情,我们乡镇工作人员从大年初二到今天已经上了八天班。今天开始为避免人聚集,我们的晨会也从室内转移到了室外。早上九点的院外,天气还冷,我们佩戴口罩,严阵以待,颇有将士出征的气势。领导通报了目前疫情进展情况,并安排布置了近期工作,最后用略带沙哑的声音给大家鼓了鼓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连日来的忙碌,我看到他的头发白了不少,神情也有些疲惫。
晨会过后,我们包片包村人员开始下乡。督查道路卡口、摸排返襄人员、加大宣传力度等,疫情面前,工作变得具体而实在。来到我所包的村,和卡口执勤的党员干部交谈了几句,看了看进出村登记册,记录并不算多。通过前期的宣传和动员,广大村民已经意识到了疫情的严重性,除上下班和购置生活必需品,外出人员少了许多,而外来车辆和人员经过几次碰壁,已不敢到处乱窜,基本做到了“各回各乡、各回各村、各回各家”。防疫工作的第一个关口开始发挥作用。
最大的顾虑还是武汉返乡人员,经核查,我所包的村就有一名从武汉返乡的大学生,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按照上级安排也出于工作需要,我们对武汉返乡人员实行了包片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医务人员、派出所民警“五包一”责任制,看到卡口问题不大,我和我的包片领导相互对视了一眼,都心领神会,决定亲自去返乡人员家中一趟。走到门口,我有些迟疑,下意识把口罩戴紧了些,脚步也慢了下来,看到同行人员坚决的脚步,我深吸了一口气,鼓足勇气跟了进去。其实这名19岁的大学生2019年12月31日从武汉回来,回来后身体状况正常,按照14天潜伏期的说法,似乎已经可以解除隔离。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是劝导他们一家人自行居家隔离,并每天由医务人员测量体温,好在他们很配合,总是笑脸相迎,主动告知返乡后的行程,众的支持和理解多少让我们欣慰。
不知不觉一上午过去了,我们准备返回乡镇,临走前,支书看了看我们,语重心长地说,“这个时候,你们也要保护好自己,做好自身防护措施。”我的心暖了一下,有这样的干部和众,我们没有理由懈怠。
回到单位,已近午饭时间,在单位食堂简单吃了口饭,这段时间同事们都自觉遵守规定,尽量少聚集,往日热闹的食堂有些冷清。而此时,我们乡镇卫计站站长却成了食堂的常客,自从启动突发公共事件一级响应,卫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任务繁重可想而知。“上有千条线、下有一根针”,这根针就落在了我面前这个瘦弱的女子身上,这几天,要向上级各个部门报送情况,要和公安部门核实返襄人员信息,要与各村及时沟通掌握详情等等,我们乡镇卫计站站长几乎是连轴转。按照惯例,吃完饭我们同事之间会说笑一会放松一下,等我去办公室她,发现她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嘴上还戴着口罩。我有些疑惑,疫情期间戴口罩是最基本的防护措施,我们一般都佩戴,但是有时憋得难受,也会偷偷摘下来透口气,当然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我却从未见她摘下过。突然我意识到了什么,去年她才做过手术,年前还听她说去太原复查了,这种时候,病后初愈的她本该以此为借口在家休假,她却没有向领导和同事提一个“不”字,毅然奋战在防疫一线。她还是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和一个才两岁多孩子的母亲,我悄悄关上了门,眼睛有些湿润,就让她好好睡一觉吧!
趁着中午的时间,我也想睡一觉,好能精力充沛投入到下午的工作。掏出手机一看,有好几个未接电话都是妈妈打来的,打开视频聊天我拨了过去,接通后,我妈看到我,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不戴口罩”,语气认真而严厉,我赶紧解释说是准备睡觉了才摘下。隔着手机屏幕,我能感受到她的担忧,此时为了避免感染,多数人都呆在家里,她的孩子却每天跑来跑去,我有些后悔告诉她我们每天的工作。因娘家在外县,因初二就上了班,也因这场疫情,我今年正月初三头一次没回娘家,等疫情过后,我要回去住几天好好陪陪她。
这时,孩子们的视频通话发了过来,刚接通,两个可爱的宝贝就抢着跟我说话,看着孩子们,我心里有些愧疚,一年忙到头,也就过年能陪陪她们,可是今年情况特殊,初二就上了班,每天下乡奔波在村里,我也算是“高危人”了。
现在一下班,进了家门,不等孩子们扑过来,我就告诫她们离我远点,然后脱了外套,换了拖鞋,先冲进卫生间,里里外外洗干净了才出来。老大问:“妈妈,你每天在外面,不会有病毒吧?”说完就忘到了脑后,不一会功夫,两个孩子就一个趴在了我的肩上,一个钻进了我的怀里。我有时想,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我应该在消毒液中“洗个澡”再回来。
下午没有下乡,在办公室里写信息。上级部门要求要挖掘先进事迹和典型,也许有人要说这
样的工作有些形式主义。其实不然,疫情面前,每天面对疫情报告冰冷而残酷的数据,普通众难免恐慌,这时候带有温度的报道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宣传报道,让广大众知道,疫情来临,我们的党中央、我们的各级部门、我们的医务人员、我们的乡镇干部,许许多多的我们……凝聚共识、并肩作战,从而给众以信心和勇气,给民族以希望和力量。
这几天一起工作,反而拉近了同事间的距离,自然而然说起了2003年非典时期,大家都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刚入单位的农村工作者们,都是90后的小姑娘,甚至还有95后的,说她们那时还在上小学、上幼儿园;作为80后的我当时正赶上高考,一些70后的老乡镇人员说,他们参加过那场抗击非典的战役。17年过去了,70后、80后、90后的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乡镇干部,有了一个共同的责任——抗击疫情。职责所在,使命所在,让我们做本次疫情最坚定的逆行者,共同守护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全。
抗疫一线的英雄感人事迹3
2月12日晚,早过了下班时间的急诊科护士王欢欢脱下防护装备,正用手轻揉自己的脸,想缓解一下长时间穿戴隔离面罩在脸上磨出的印记。虽略有疲,但她的眼眸里仍透着刚毅与坚定。
在疫情期间,王欢欢不仅承担急诊科的本职护理工作,还是医院发热门诊的专职护士。春节前她就进入发热门诊值守,连续在一线奋战十天,整个春节假期都没有休息。有同事关心她“别这么拼,休息一会”,她笑着反问“没事,我是党员,关键时候我不上谁上”。老家的亲人曾问她“春节还回来吗?”,她只能推说工作上忙可能还回不来。她不敢告诉年迈的父母,自己在“危险”的地方值守,对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连年夜饭也只是在医院匆匆对付。
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工作王欢欢都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防护口罩和护目镜,为了减少防护装备的穿脱次数,她时常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工作,毫无怨言。
她因为基础扎实、技术到位,还同时承担起发热门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责,指导进入发热门诊增援的护理人员及收款处非医人员如何做好防护、规范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时间耐心指导年轻护士解决发热门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细心的她还发现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大多非常紧张、害怕,她就主动和患者聊聊天、说说话,安慰他们。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导下平复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松后的神情,她都感觉工作没有白费,自己心里也暖呼呼的。
在与疫情的正面交锋中,发热门诊的一线医护人员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他们奋战一线,尽己所能,为守护人民众健康贡献着自己的专业力量。
抗疫一线的英雄感人事迹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深云镇党委书记、镇新冠肺炎防控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周向前同志认真落实上级有关决策、部署,带领全镇上下,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块聚,以大无畏的精神,让党旗在深云防控疫情一线高高飘扬。
一是一线指挥,不舍昼夜。疫情袭来,周书记立即成立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连夜制定防控预案,全面整合镇、村以及派出所、行政执法、市场监督、医院等镇直力量,坚持属地原则,实施“网格化”管理,落实“网格化”职责。指挥部成立以来,他坚持每天听取分管领导和业务干部的工作情况和思路建议,先后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推进)会议62场,到一线开展现场办公189次,解决防控难题36个,有效地凝心聚力、总结工作、部署任务。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要求全镇干部下沉到基层一线,做到领导一线指挥、党员一线作战、班子一线服务,带头完成情况摸排、管控等工作。
二是带头奉献,不遗余力。大年初一至今,周书记带领干部职工连续奋战一个多月,24小时坚守岗位,从未离岗。期间,三次到现场开会,“过家门而不入”。为了方便工作,确保第一时间落实上级指示、接收疫情信息、研究对策,他每天的行程都是办公室、会议室、一线现场“三点一线”。疫情突袭,防控物资非常紧张,周书记将自己的年终奖金1万多块钱捐给镇政府购买防控物资,并且想方设法,联系外出乡贤,从海外采购口罩等物资,在他的带动下,先后有25名(批)海内外爱心人士和组织捐款捐物,收到捐款138.3万元、口罩15.8万个、额温仪50把、消毒液135桶、手套800包等,极大地换届了全镇防控物资紧缺的问题。在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项目复工复产“两手抓”中,周书记和其他同志一起走遍了全镇27家规上企业和大部门规下企业,指导防控措施、督促工作区域消杀等,并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防控物资短缺等问题,赢得干部众的一致认可。
三是心怀众,不落一人。疫情给全镇人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冲击。作为基层政府“带头人”,他带领“一班人”和全体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帮众解决忧心事和担心事。在398名实行居家医学观察对象隔离期间,他要求干部职工要提高服务意识,为隔离对象购买生活用品、送餐送饭,并对每餐的食谱都进行严格审核和指导。他非常关心众的生活需求,特别是贫困户、无劳动力户等弱势体,为506户贫困户送去口罩1万多个,并发放爱心
款50多万元。在居民因隔离时间长而产生思想波动时,他进入入户,每家每户都做工作,进行宣传教育、心理疏导,有效稳控居民情绪,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在周书记的带领下,全镇上下万众一心,主动作为,成功地构筑了防治的紧密防线,无出现感染患者和疑是病例,深云疫情防控阻击战正朝着胜利的方向大步前进。
抗疫一线的英雄感人事迹5
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攻坚战的防控第一线因过度劳累而猝死,我们不能不为他惋惜与心痛。他叫宋英杰,是湖南省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他出生于1992年,他正值青春年华,是人生的黄金期。他因公殉职,死的伟大。因为,他是为人民利益牺牲,我们应当向他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