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
中国传统的食物结构
中华文化的风格是大道至简、简而不匮,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黄帝内经》在饮食养生方面的真传就是食物结构,从理论上解决了“如何合理搭配食物”这一饮食养生的根本问题,是饮食养生的行动指南;在中医方面的真传就是药物结构,从理论上解决了“如何合理搭配药物”这一中医学的根本问题,是中医的行动指南。并且食物结构与药物结构存在交集,这就是所谓药食同源、药食同理。中医文化对药物结构的研究比较充分,形成了体系完备的药物配伍理论,称之为方药学,是中药学的核心内容。饮食养生文化对食物结构的重视不够,多泛泛而谈,无系统研究,很多人都在关注食物结构,很多人都在谈论食物结构,但所谈的食物结构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夹杂着许多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随着大众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对饮食养生越来越重视,应该加强对食物结构的研究,从而形成有自身特的方食理论,指导饮食生活中的合理搭配食物,并普及到大众中去,解决饮食生活方式的科学化、大众化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大众健康水平。
1、传统食物结构模型
《黄帝内经》的食物结构有两个模型,一个是养充益助式食物结构模型,另一个是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模型。也就是说,中国传统食物结构包括两个模式的配合使用,才是全面的,这两个食物结构模型,是讨论传统食物结构的主要依据。另外,《黄帝内经》关于食物结构的论述涉及到一个药物结构,根据有关饮食行为的论述,还可推论出一个态方时食物结构,也可作为参考。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文中的“气味和”与《黄帝内经》经常论述的“谨和五味”、“五味调和”的意思相近,为了便于记忆,按五行结构的通常表述方式,调换为“五味调和”,并按食物比重的排序进行适当调整,这一食物结构经过整理可表述为: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味调和。
谷、菜、畜、果是食物的外部特征,具有直观性,是划分食物种类的依据;五味是食物的本质属性,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知,五味调和是本质要求。因此,养充益助式食物结构是外观设计与功能设计的统一,以食物种类为结构要素、以养充益助为组合方式、以五味调和为功
能要求。食物搭配主要是谷、菜、畜、果的比重从高到低地排列。
很多人谈论食物结构,只说前四句话,而丢掉了至关重要的“气味和”或“五味调和”,这是很不准确的,那样所谈的食物结构,变成了没有灵魂的外壳。
很多人论述《黄帝内经》的食疗养生食谱美食食物结构,只提及养充益助式食物结构,这是很不全面的,其实,《黄帝内经》还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另一个食物结构模型。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帝曰: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并分析说:“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
寒、热、温、凉四性和辛、酸、甘、苦、咸五味是食物的食性,是对食物性能功效的本质认识;主病、次病是对人的健康状态的认识。因而,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是人体健康状态与食物功能的统一,食物结构设计以疾病为针对性、以四性五味的食性为结构要素、以君臣佐使为组合方式、以五味调和为目标。食物搭配方式主要根据具有相应食性的食物比重从高到低地排列。
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可演化多个具体模型,《素问•至真要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灵枢•九针论》等篇章进行了详细解释。其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总论六十年时间周期的气化规律和药物食物结构时,针对每一种具体结构组合,或曰“食宜同法”,或曰“药食宜也”,说明君臣佐使既是食物结构,也是药物结构。后世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药物配伍理论,药物配伍的过程叫配方,结果为方剂,这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相应地,食物配伍的过程叫配餐,结果为食谱,这是饮食养生的关键环节。
人体健康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黄帝内经》主要从季节因素分析春、夏、长夏、秋、冬五时,从地域因素分析东、南、西、北、中五方,从体质因素分析阴阳和平、太阴、少阴、太阳、少阳五态,这种分析以中华文化中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观念为认识基础,并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由此,得出一个推论,影响食物选择的因素,最重要的是体质,其次是地域,再次是季节,按三大因素的重要程度也可组合成食物结构,可称为态方时食物结构,是第三个食物结构,《黄帝内经》有系统论述,但没有作为食物结构直接提出。态方时食物结构以对健康有重要影响的主客观因素为结构要素,组合顺序是五态、五方、五时,按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对应食物比重由高到低地排列。
养充益助食物结构、君臣佐使食物结构、态方时食物结构,都有食物总数量和食物同类同性互换的问题,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壮年、老年等年龄差异,食物总量有差异;男性、女性的食物总量也有差异;体力活动强度不同食物总量也有差异。将这些个性化指数考虑到食物结构运用过程中去,就成为适合特定个体的个性化食物结构,任何人都可以到适合自己的合理食物结构。
2、传统食物结构的奇恒之用
食物结构的运用,在《黄帝内经》中,区分为恒用与奇用。“奇恒”也是一组重要概念,近代医学家恽铁樵所形成的学派认为“揆度奇恒”为《黄帝内经》全书的总纲,尽管多数中医学家不认同这一说法,仍坚持以“阴阳”为总纲,但从中可见“奇恒”的地位多么重要,历史上高度重视“揆度奇恒”的医家还有张仲景。
奇恒,指异常与经常、非常态与常态、非常规方法与常规方法。《黄帝内经》关于饮食养生的奥妙在于食物结构的运用,而食物结构运用之妙正在于奇恒之法。
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是通过长期作用而反应出来。食物结构不合理引起食源性慢性病的发生,
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食物结构不合理引起的,是长年累月,甚至是多年食物结构不合理,才引起食源性慢性病的发生。在这里,不合理食物结构成为经常性饮食行为、成为了饮食生活的常态、成为了饮食的常规方法,问题的关键就出在恒用不合理食物结构上。同样的,合理食物结构预防、纠正食源性慢性病,也不是短时间可能奏效的,也需要较长时期,关键靠恒用合理食物结构。
大众日常饮食生活的最高境界是,恒用养充益助式食物结构,以形成饮食养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维护健康状态为常态;奇用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偶尔且当需要时运用于食补、食疗,矫正亚健康、疾病状态,恢复健康的常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则以态方时食物结构为实现方式,这个模型综合了季节、地域、体质三大因素,相比养充益助食物结构增加了针对性,相比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的针对性就比较弱,运用时需要相关知识但也并不要求很专业,可作为一个参考性模型运用。
养生立足于恒,巧于奇。恒是根本性、战略性、常规性的;奇是技术性、战术性、应变性的。恒有恒,则奇必奇。在养生过程中,最高境界是恒用养充益助式食物结构,并形成良好的饮食生活方式和习惯,健康成为身体的常态,那么,即使身体偶尔出点毛病,奇用一下君
臣佐使式食物结构,这时的食补、食疗就容易收到显著效果,很快使身体恢复到健康的常态。从另一个方面说,好的习惯养成了,大部分时间、场合坚持得好,在特殊情况下不坚持,偶尔违背合理食物结构的养生之道,偶尔暴饮暴食一顿,也没有多大关系,只要不吃出急性病来,偶尔放松一下,享受一下美食的快感,享受一下人际关系的乐趣,是完全可以的,并不需要做得不尽人情,而不尽人情的事情往往难得坚持下去。问题的关键在坚持,在用恒守常,如果恒不恒,则奇不奇。如果合理食物结构没有得到恒用,平常没有形成良好的饮食生活方式和习惯,或过于随意,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多少吃多少,饮食无节度,身体受饮食影响处于波动状态而不是有序的稳定状态;或者,将奇用的食物结构变成了恒用,过于刻意,常吃降火败毒类食物,常吃健脑补肾类食物,饮食轻用攻补,当真正需要攻补时反而无效。这样过于随意或刻意,都属于奇恒失据,都不是饮食养生的正确方法。
3、传统食物结构的适用范围
人体健康状态,大致可区分为健康、亚健康、疾病三种情况,中国传统食物结构适用于健康人、亚健康人、病人等各种对象。大致来说,健康人恒用养充益助食物结构,参用态方时食物结构;亚健康人恒用养充益助食物结构,奇用君臣佐使食物结构;病人恒用君臣佐使食物结构,奇用君臣佐使药膳结构。
根据“阴阳和平”的健康观,自然的气化不可用人力来代替,故不提倡健康人吃药,也不提倡健康人轻用攻补,进行不必要的食补食疗。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其体质状态的特征是阴阳和平,标志着机体自我调节、自我痊愈、自趋稳态的机制正常,此时的任务是维护这种健康状态,并保持稳定性。所以,《黄帝内经》主张“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并设计以五味调和为功能特点的养充益助式食物结构。从理论上解决了用五味调和的合理饮食,维护人体阴阳和平健康状态的问题;只要在实践中照此合理搭配食物保持稳定性,就能保持人体健康状态的稳定性。因此,养充益助式食物结构是人体阴阳和平健康状态的实现方式,是适用于健康人的食物结构。同时,也可参考使用态方时食物结构,综合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因素。
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其体质状态的特征基本是阴阳和平,但伴有间歇性失和状态的发生;机体自我调节、自我痊愈、自趋稳态的机制基本正常,但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此时的最低目标是维护现有状态而不继续恶化;最高目标是消除不稳定因素,恢复阴阳和平的最佳状态。亚健康人的饮食以养充益助式食物结构为主,形成日常饮食方案和食谱;配合使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形成食疗方案和食谱。
病人的体质状态是阴阳失和,此时的任务是纠正失和状态,饮食以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为主,
加强日常饮食针对性;必要时,配合使用君臣佐使式药膳结构,定期使用药膳。当病愈后,恢复健康人的饮食。
采取君臣佐使组合方式,无论使用食物还是药物,对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来说,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增强效果,减少副作用。病人采取中医治病,医生所用的药方也是按君臣佐使制成的,西医则没有这种制方模型。
4、传统食物结构的根本作用
合理的食物结构及正确用法,由此形成的饮食生活状态,对于家庭而言,对于个人而言,是饮食习惯,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饮食习俗,这些习惯或习俗,对个体健康乃至民族健康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传统食物结构理论最根本性的用途,就是指导人们形成和谐的饮食生活状态,形成正确的习惯或习俗,从而维护阴阳和平的理想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