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亚杰⼉童⼼理学的“图式”
⽪亚杰研究⼉童⼼理学时认为,孩⼦的发展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下不断发⽣的。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外界不断刺激过程,它必须凭借孩⼦现有的内部结构。孩⼦的活动与外部的刺激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随着⼉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关键词。
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关键词。
1、同化: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的⼀部1、同化:
分,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例:原来我会⽤锅煮⽩菜,需要10分钟。现在买了菠菜,我⾃然想到⽤锅煮,如果成功了,就是技能同化了。
2、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变化,⽽原有认知结构⽆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童认知结构发⽣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2、顺应:
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发⽣改变的过程。就是个体改变⾃⼰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例:现在市场上没有菜,只有⾁,我也⽤10分钟来煮,⾁没熟,吃完闹肚⼦。于是,只好煮了⼀个⼩时。因为我顺应了⾁的加⼯⽅式。
3、平衡: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我调节机制,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式,使认知发展从⼀个平衡状态向另⼀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3、平衡:
例:原来会煮菜,是平衡的状态。突然出现了⾁,从不会加⼯,到能成功吃上⾁,⼜到了⼀个新的平衡状态。⽽这个过程,就是平衡的过程。
4、图式:是⼀种结构和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引起迁移或概括。最初的基本能⼒来⾃先天的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4、图式:
过程中,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本质不同的认知图式(结构)。
例:⾁和菜我都会煮了,也会煮⼤⽶粥了,我根据经验还出版了⼀本《煮功夫》的美⾷⾷谱。
这是⼀个互相影响的、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孩⼦的发展是充斥着同化、顺应,再达到平衡,就是图式体系不断改变和发展的过程。美食一个月食谱
即使是刚出⽣的婴⼉,也有⾃⼰简单的图式系统。我们不能忽略孩⼦原有的图式系统,⽽⼀味地强调外在的环境让孩⼦学习。
只有让孩⼦⾃⼰去亲⾝体验,强调孩⼦⾃⼰的动作运动和活动才会有效果。⽐如⾃⼰抓取物体等动作。即使成⼈⽤演⽰来刺激孩⼦,孩⼦都⽆法同化这些联系,也⽆法因此⽽发⽣⾃⾝改变。
只有当孩⼦凭借现有的结构,即图式体系,即孩⼦的动作——不断地抓取物体才能引起改变,达到同化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孩⼦更可能去拿其他的物体进⾏尝试,这是同化的泛化。⽽孩⼦⾃⾝内部结构也因为这个过程发⽣了改变,以适应现实,就是顺应。
这就是⽪亚杰⼉童⼼理学中,⽤图式来解释了孩⼦发展的复杂的过程,同时就会理解了⽪亚杰的“同化、顺应、平衡”的真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