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不是⼀场物质的盛宴,⽽是⼀场灵魂的修炼
⼀切始于⼼,终于⼼。
88岁的稻盛先⽣把⼀⽣的智慧,总结为⼀个字,那就是“⼼”。
⼈⽣都是由内⼼吸引⽽来,这是宇宙的法则。所以欲想改变⾃⼰的命运,必须先从“⼼”上下功夫。
⼀切始于⼼,终于⼼。
88岁的稻盛先⽣把⼀⽣的智慧,总结为⼀个字,那就是“⼼”。
⼈⽣都是由内⼼吸引⽽来,这是宇宙的法则。所以欲想改变⾃⼰的命运,必须先从“⼼”上下功夫。
稻盛先⽣⽤⼀⽣的实践证明,只要凭着利他⼼、感恩⼼、谦卑⼼、积极⼼、强韧⼼,坚并持贯彻正道、培养美好的⼼根,就可以收获幸福的⼈⽣。
稻盛和夫的哲学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改变了⼀⼤批企业家。
马云也说:“我对稻盛先⽣⼀直很敬仰......很多事情是我最近⼀两年才想清楚的,但是稻盛先⽣⼏年前就已经想清楚了。”稻盛和夫说:⼈⽣不是⼀场物质的盛宴,⽽是⼀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开幕之初
更为⾼尚。
不论你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当⽣命结束之时,所有的⼀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灵魂跟着你⾛下⼀段旅程。
修炼⼼性,净化⼼灵,可以从这五⽅⾯⼊⼿,悟透改变⼀⽣。
利他⼼
只要有利于他⼈,不管事情多么细⼩,都是利他的⾏为,在利他的⾏为中萌⽣的利他⼼,像花朵⼀样绽放,由此,再向着⼈最⾼尚、最美好的⾏为进⼀步扩展。
在我⾃⼰的⼈⽣中,说到最早的利他⾏为,我就想起⼩学时代,我作为孩⼦王,带着⼏个⼩伙伴到处玩耍的事情。
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到处玩耍。母亲总是为我们这顽⽪的孩⼦准备好点⼼——满满⼀锅蒸好的红薯,这在当时算是奢侈的美⾷了。
⼀看到热⽓腾腾的美味红薯,忍不住就要伸⼿。但我硬是忍住这种冲动,先分给⼩伙伴们,再把剩下的留给⾃⼰。
现在想来,那就是作为孩⼦王的我,当时所能做的最⼤的利他⾏为了。
他⼈优先,将⾃⼰放在后⾯,这是做⼈的朴素⽽单纯的⾏为。⽽这种微⼩的⾏为,对于我⽽⾔,就是利他⼼的萌芽。
公司的存在,不是为了实现⾃⼰的个⼈抱负,⽽是为了守护员⼯的⽣活,给他们带来幸福的⼈⽣。这才是公司的使命,这才是企业经营的意义。
悟到这⼀点,下定这个决⼼时,我如释重负,犹如拨云见⽇⼀般,⼼中透亮了起来。于是,我⼼思⼀转,确定了公司的使命:
追求全体员⼯物质和精神两⽅⾯的幸福。
这⼀系列事情成为契机,让我完全放下了创业之初所怀抱的个⼈动机,将京瓷的存在意义从“利⼰”转变为“利他”。可以说,那就是我作为经营者重⽣的瞬间。
我们凡⼈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降低⾃我,即“利⼰之⼼”所占的⽐例;尽可能增加真我,即“利他之⼼”所占的⽐例。⽽这正是磨炼⼼性,也就是提升⼈格的过程。
抱利他之⼼,⾏利他之事,命运⾃然就会好转。宇宙中俨然存在这样的因果法则。
这个法则还可以⽤下⾯的语⾔来描述:
宇宙中吹拂着利他之风。只要扬起巨⼤的风帆,借助这阵利他之风,⼈⽣之⾈就能驶⼊美好命运的潮流,就能被导向幸福的⽅向。
这时,接受这阵风的风帆就是利他之⼼。⽤亲切的关爱之⼼做事,⼈就能充分借到利他之风,⼈⽣之⾈就能动⼒⼗⾜,朝着幸福和成功前进。
在企业经营的世界⾥,当我们强调“利他之⼼很重要”时,我们⼀定会听到批评和反驳的声⾳:在严酷的商业社会⾥,
靠“利他”、靠“关爱之⼼”之类的东西,能经营好企业吗?
然⽽,正因为是在炽烈竞争的商业世界,所以 “体谅他⼈之⼼”,也就是利他之⼼,才特别重要。
这是因为,以利他之⼼发起的⾏动,早晚会结出善果,并返回⾃⼰⾝上。
基于利他之⼼⽣活,就是祈愿他⼈好,就是为社会、为世⼈尽⼼尽⼒。我认为,这才是做⼈最崇⾼的⾏为。
感恩⼼
⼈类⽣存于森罗万象的⼤千世界当中,只有当我们对所有事物都怀有感恩之⼼时,我们才能够得到救赎。
感恩之⼼看似微不⾜道,其实却拥有着强⼤的能量。常怀感恩之⼼的⼈,不仅会对周围释放善意,⾃⾝也会形成强⼤的能量磁场,吸引更多的⼈与资源来帮助⾃⼰。
不管⾯对何种境况,都要以“感谢之⼼”去⾯对。
遭遇灾难、陷⼊困境、结果不如⼈意,这时候要说⼀声感谢确实很难。
如果⼈格没有得到相当程度的磨炼,我们往往就会⼝出怨⾔:“为什么偏偏让我遭此不幸。”
另⼀⽅⾯,好运连连,什么事都称⼼如意,这时候应该能说感谢了吧?但这也往往做不到。撞好运,遇好事,那是我应得的,是“理所当然”的。
甚⾄有的⼈还不满意,认为“还不够,还要更多”。贪得⽆厌,这就是⼀些⼈的本性。
就是说,不管遇到好事还是坏事,要抱感谢之⼼同样都很困难。不管现在多么⼀帆风顺,这种情况不可能永远持续。
我们不能沉溺于顺境⽽骄傲⾃满,必须始终⽤谦虚的态度,对⾃⼰的⾏为进⾏严格约束,不可忘记感谢之⼼。
在直⾯灾难、苦难、不幸状况的时候,其实正是表达感谢的绝好机会。为什么
这么说呢?
因为这种严酷的环境、严峻的局⾯,能够锻炼我们的⼼志,磨炼我们的灵魂。
所以,不要悲叹,不要怨恨,不要总是愤愤不平,要对灾难、苦难和不幸说“谢谢”。⽤积极的态度接受⼀切,并加以感谢,抱着乐观的⼼态不断向前。
谢,抱着乐观的⼼态不断向前。
为此,“⽆论何时何事,都要表达感谢”,必须⽤理性将这个道理铭刻于⼼。在⼼⾥做好准备,让“谢谢”随时都能脱⼝⽽出。
谦虚⼼
培育感谢之⼼的源泉,度过美好⼈⽣的根本,就是谦虚之⼼。
我年轻时经常会讲“谦虚是护⾝符”这样的话。
抱有谦虚之⼼,就能远离灾难,如同有了⼈⽣的护⾝符⼀样。我想表达的⼤概就是这样的意思。
对他⼈⾃不必说,就是对⾃⼰、对⾃⼰所处的环境,在任何时候也都不能忘却谦虚之⼼,并要时时告诫⾃⼰保持谦虚。这是很重要的。
事情进展稍显顺利,加上周围⼈的吹捧,内⼼就会动摇,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样,到处乱飞,这就是⼀些⼈的本性。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变得傲慢,对别⼈也会采取蛮横⽆礼的态度。让⼈⽣误⼊歧途的元凶,并不⼀定是失败和挫折,⽽往往是成功和赞美。
创办京瓷,经营上了轨道,有了相当的利润。当时我也想过:“公司有了这么⾼的收益,但我的年薪却这么低,不是太亏了吗?”
靠我的才能创建了公司,创造利润也是凭了我的才⼲,因此就是拿现在⼏倍的年薪也⽆可厚⾮吧。我⼼中冒出这样的念头。
但是,我很快就意识到了⾃⼰正在变得傲慢的那颗⼼。我进⾏了深刻的⾃我诫勉。这件事我⾄今仍记忆犹新,因为我做了下⾯⼀番思考。
⾃⼰拥有的才能和能⼒,绝不是⾃⼰的私有物,那不过是偶然被赐予的。这种才能和能⼒,如果不为我所有,也很正常。我所扮演的⾓⾊,由其他⼈来承担,也丝毫没有不可思议之处。
因此,这种才能和能⼒,不可以只为⾃⼰所⽤,⽽应该为世⼈、为社会所⽤。
积极⼼
我经常⽤ “⼈⽣·⼯作的结果=思维⽅式×热情×能⼒”这个⽅程式来说明⼈⽣。
我之所以会想出这个⽅程式,就是因为我是⼀个没有什么特长的乡下⼈,脑⼦也不聪明。我想,像我这么普通的⼈,怎么做才能取得杰出的⼯作成果呢?这才有了这个⽅程式。
热情要⾼,这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存在⼀个能够⼤幅度改变⼈⽣的决定性要素的话,那就应该是思维⽅式。我意识到了这⼀点。
所以,在⽤“思维⽅式×热情×能⼒”所表达的⼈⽣和⼯作的⽅程式中,热情和能⼒的打分范围都是从0分到100分,但思维⽅式却是从负100分到正100分。
三者相乘才是关键。
不管热情和能⼒有多⾼,只要思维⽅式是负数,⼀切都是负数。
就是说,即使具备了卓越的才能,通过持续拼命的努⼒获得了惊⼈的业绩,但如果随着时间的流逝,思维⽅式坠落到负
就是说,即使具备了卓越的才能,通过持续拼命的努⼒获得了惊⼈的业绩,但如果随着时间的流逝,思维⽅式坠落到负值的话,这个⼈⼈⽣的⼀切都会转向负⾯,⾛上没落的道路。
相反,即使上天赋予的能⼒不强,即使遭遇逆境,⼈⽣之路充满苦难,但只要思维⽅式是正向的,这个⼈就⼀定会时来运转,度过幸福美好的⼈⽣。
从结论来说,不管是成功、名望和赞誉等荣光也好,还是挫折、失败和苦难等逆境也罢,都是上天所赐予的考验。
正因如此,不管是⼀帆风顺之时,还是⼈⽣事与愿违之时,我们都必须不断⾃我反省,决不能⽤消极的思维⽅式⾯对⼈⽣中的浮沉。
强韧⼼
成功⼈⼠和⾮成功⼈⼠只有毫厘之差。
关键在于,当遭遇前所未见、如同绝壁⼀般的巨⼤障碍时,在那⼀瞬间,能不能对⾃⼰说“⼀定能跨越”,并⾛出第⼀步;敢不敢想“是我的话,⼀定能攀登”。
“可能跨不过去吧”,这时候,只要有这么⼀点点踌躇和犹豫,腿脚就会瘫软,导致⽆法攀登。即使过后拼命给⾃⼰打⽓:“不,应该能跨过去!”也只能是马后炮了。
100种灵魂美食食谱就这⼀步之差,命运就迥然不同。所以,⾸先要坚定地相信⾃⼰“能⾏”,相信光明的未来必定到来。同时,迎头碰击困难这⼀壁障,不⽓馁,不放弃,正⾯对抗。
带着这样的强⼤⼼灵不断前进时,我们逐渐就能看到以前完全⽆法看到的前进道路,理清⾛向成功所需的种种线索,曾经看起来远在天边的成功,不知不觉间就变得唾⼿可得。
要成就事业,就必须具备强⼤的⼼灵,以及“洞穿岩⽯般的坚强意志”。这种坚强的意志,并不是那种类似暴风⾬般的剧烈粗野之⼼。
⽏宁说,为了推动事物顺利发展,必须具备从内⼼涌现的安静平和⼜强烈⽆⽐的愿望。
即使遭遇未曾预料的艰难险阻,即使已经被困难击倒、感到绝望,也要能奋⼒爬起,拍拍灰尘,继续朝着成就事业的⽅向,镇定地、反复不断地发起努⼒。
⼈必须具备这种不达⽬标誓不罢休的决⼼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举例说明的话,这可以说是滴⽔穿⽯般的坚强决⼼。对于巨⼤且坚硬的岩⽯来说,⼀滴⽔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只要⽔滴⽆休⽆⽌,最终也能洞穿岩⽯。
带着如此坚强的意志持续努⼒,不管做什么事业,都⼀定能“杀出⼀条⾎路”。
不管⾯对多么困难的⽬标,都能最⼤限度地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和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这就是“愿望”所具有的⼒量。
所谓“愿望”,可以说就是在内⼼的画布上描绘出的想法、愿景、梦想和希望等,可以说是⼼灵活动本⾝,亦能说是由⼼灵活动所产⽣的意图或意志。
⼈的⼀切⾏动,都产⽣于“愿望”或者说“想法”,如果不“想”,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
如果要让⼼中描绘的“想法”变成现实,那么这种想法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如果变成这样就好了”的含混状态。
“⽆论如何⾮这样不可! ”必须从内⼼深处产⽣强烈的愿望,具备不可动摇的意志,不断思考。不是这样的话,愿望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就不可能实现。
持续的⼒量,才能让平凡变为⾮凡。拥有⼀颗强韧⼼,还指“每⽇精进”,必须踏踏实实地去⼯作,在当下的⽣活中⼀步⼀个脚印地修⾏⾃⼰。
过好当下的每⼀天,⼼怀喜悦之⼼,与繁重的⼯作⼀起修⾏,这就是最好的⼈⽣态度。
⼼是⼀切的根源。
凡是功成名就的⼈毫⽆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历尽艰⾟,埋头于⾃⼰的事业,才取得了巨⼤成功。
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在成就伟⼤功绩的同时,他们也造就了⾃⼰完美的⼈格。
这个世上有很多讨厌⼯作的⼈。每个⼈都希望早点赚钱,然后赶紧退休,在没有暴富之前,为了吃饭,很多⼈“不得不”⼯作,每天的⼯作都是为了盼望假期和突然的奖⾦。
稻盛先⽣却认为:⼯作是幸福⼈⽣的钥匙,是治病良药,能召唤好运⽓。
这就是神与庸常之辈的差距—— 你以为是尘埃,他却能从尘埃中开出花来。
⼀、⼯作是最好的治病良药
23岁之前,稻盛和夫⽣活的相当艰难。那是⽇本战后,先是初中升学失败,接着患上,接着拖着孱弱的⾝体考初中⼜失败,同时因为战乱家屋被烧成废墟。
考⼤学时也不如意,第⼀志愿没考上,只进了⼀所地⽅⼤学的⼯学部。毕业却不到⼯作,后来经⽼师
推荐,进了制造电瓷瓶的⼩公司,上班后第⼀个⽉得到的答复是“⼯资请再等等。”
和他同时进公司的年轻⼈都⾛光了,稻盛也打算报名⾃卫队⼲部候选⽣离开公司。这需要家⾥⼈把户⼝本复印件寄给他。
但迟迟没有收到,后来才知道是哥哥很⽣⽓“家⾥节⾐缩⾷把你送进⼤学,多亏⽼师介绍才进了京都的公司,结果你不到半年就忍不住要辞职?真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最终,破败的公司就剩下稻盛⼀个⼤学⽣了。
绝望中的稻盛突然清醒了:“要辞职离开公司,总得有⼀个义正词严的理由吧,只是因为感觉不满就辞职,那么今后的⼈⽣也未必就会⼀帆风顺吧。”
于是,23岁的稻盛和夫做了⼈⽣最重要的⼀个决定: “先埋头⼯作!”不再发牢骚,不再说怪话,开始发⾃内⼼并⽤格⽃的⽓魄,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对⾃⼰的⼯作。
多年以后,他得出⼀个结论,⼯作是最好的治病良药。
⼆、要学会和⼯作谈恋爱
⼀开始稻盛对陶瓷也没有什么兴趣,这和很多年轻⼈的抱怨差不多。稻盛告诉⾃⼰“ 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热爱⼯作,但⾄少‘厌恶⼯作’这种负⾯情绪必须从⼼中排除”。
随着不断深⼊地研究和实验,“或许全世界只有我⼀个⼈在钻研这项研究吧”。这样⼀想,枯燥的研究也就变得越来越有趣了。
要把“被分配的⼯作”当成⾃⼰的天职,抱有这种⼼境⾮常重要。
如果你还不肯抛弃“⼯作是别⼈要我做的”这种不恰当的意识,就⽆法从⼯作的“苦难”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