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习惯读“菊花脑”?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殷静整理
民国人士张通之读《随园食单》有感,专门创作出“舌尖上的南京”——《白门食谱》,介绍南京60多种菜谱和食材,其中土特产20种,菜谱30多条。
美食文化学者马学仁做客“书香南京大讲堂”,将《白门食谱》中的美食娓娓道来,在烈火烹油与清新脆爽间,南京的美食怎样勾起唾液腺的疯狂分泌?
▲菊花涝蛋汤
菊花涝源于岳飞,宋人也会读错字
在南京有“春牛首,秋栖霞”的说法,走至牛首山东麓半山腰处,有半人高、长1公里的半月形石垒残基。据专家考证,这里便是著名的岳飞抗金故垒遗址。
桂花可以制成什么美食食谱一年级
南宋时期,岳飞在这里抗击金兵,俘获敌方中高级将领20余人、击杀3000余人,这是金兵入侵江南以来所遭受的沉重打击。
菊花涝的来历与这次战役息息相关。
“当时因为粮草接济不上,岳家军饥饿不堪,于是在牛首山漫山遍野地寻果腹的食物。他们偶然间发现一种野菊的嫩叶可以食用,不仅可以充饥,而且能够清凉解渴,由此菊花涝得以流传。”马学仁说道。
那么菊花涝的名字从何而来呢?马学仁认为这和南京地方语言有着莫大的关联。
在南京,小孩戏水就称为涝水。菊花涝在买卖时必须带水,否则不可下咽,菊花涝的名字由此而来。
不过在生活中,很多菜场、饭店都把它写成“菊花脑”,为什么会这样?
有两个原因,一是误讲,“涝”听成“脑”,口音问题,当时南京郊区田地大部分是安徽人来承包种蔬菜的,因为方言问题,他们把这个字听错了; 第二个是受古籍记载的影响,比如宋朝的道潜写了一首诗《次韵子瞻饭别》:“铃阁追随半月强,葵心菊脑厌甘凉。”菊脑,就是“菊花涝”。
刘长兴汤包的鲜美可口源于“南乡猪”
南京城内城外、山河湖泊里,藏着丰富的优质食材。民国时期,“南乡”是当时南京出产米、猪肉的地方。“南乡”指当时中华门外南面的乡村,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雨花台区、江宁区。
“南乡猪”是南京特有的地方品种,它的特点是猪腿比较短,爪子比较小,宰杀以后皮很白,毛黑,肉很嫩,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一,它是当地的品种,第二个是饲养的方法,书上讲:以野菜、猪草,煮熟了给猪吃,不是生的。从来不吃不洁食物,给它吃的都是干净的,也不允许它窝在污水当中。
“南乡猪”是刘长兴汤包、小笼包的主材料。
刘长兴的包子以皮薄馅大、肉嫩卤多著称,当包子送上桌来,以筷子夹住取之,刚一离笼,包子成为葫芦形状,什么原因呢?底部形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圆球,主要是汤,中间一个大圆球,那是肉馅,再上面就是葫芦顶了,这是讲外形。吃到嘴里面异常鲜美,不感到油腻。包子生意好了以后,老板有一个规矩,必须排队,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吃包子的必须排队,按照次序来,越这样做,名声越大。
过去的包子怎么蒸?客人点了包子,厨房里面才开始包,包子蒸好以后,不是马上就端到桌
子上去,要摆个几分钟,冬天摆的时间短,天热摆的时间长一点,然后再端上桌,你才能吃。这个时候口感是最好的。包子冷了,不好吃,热了,烫着你舌头了。
吃藕讨吉利 梁实秋自小痴迷蜜汁藕
藕是南京地区的水八仙之一,可以炒、可以煨汤,还是糖粥藕和蜜汁藕的原料,还可以剁碎了炸藕圆。
《白门食谱》里有一段介绍:“铺门朝东,选藕,用糯米填入孔内,放糖稀,用锅煮熟,放桂花,香气腾腾,藕黏,养颜之佳品。”
蜜汁糯米藕与桂花糖芋苗、梅花糕、赤豆酒酿小圆子合称金陵街头四大街头小食。作家梁实秋儿时最喜食此物。
与梁实秋同时代的周作人,对吃藕也有亲切的回忆:“还是熟吃觉得好。其一是藕粥与蒸藕,用糯米煮粥,加入藕段,同时也制成蒸藕了,因为藕有天然的空窍,中间也装好了糯米,切成片时很是好看。”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老南京人做事喜欢讨一个吉利,小孩吃藕是开窍早,大人吃藕是路路通,夫妻同吃藕是成双成对,新媳妇儿吃藕,早生贵子,常喝糖粥藕,日子红红火火,糖粥藕里面有桂花,寓意命中富贵,这都是老百姓的说词,目的是讨一个吉利。城南多糖藕,城东多酒酿,这是南京小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