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初心,奔赴光明一则大学生神经性厌食症心理辅导案例
一、案例简介
某某同学,女,20岁。在高二时因连续催吐减肥两年,进食出现严重的问题,经医院诊断确诊为神经性厌食症。
心理症状表现为对自身体型体重的歪曲体验,认为自己很胖需要减脂;行为症状表现为限制、拒绝进食,一天只摄入一餐,如一个苹果,或一杯豆奶。并逐渐出现行为退缩,人际交往减少等厌食症的继发性为,不愿与同学更多的沟通交流,只跟父母分享日常,对学校日常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运动,每天也只是宿舍-教室两点一线,更多时候只想呆在宿舍。生理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吃过食物之后,就会不舒服。并且一周会出现一次过量饮食,停不下来,进食后心里会有很强的罪恶感。长期的进食障碍,还导致该生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以及自杀的想法。
二、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同来访者商量,确定咨询目标如下:
1.让求助者倾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觉察自我的错误认知,改变观点。肯定自己的外貌和身形,以及知道盲目追求过度消瘦的做法是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
2.从积极心理学取向出发,帮助求助者接纳自我,恢复自信,与其共同制定一个坚持运动的计划,来访者按照计划配合执行。通过改变认知和行为,逐步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案例的理论方法
主要咨询理论和方法:积极心理学理论、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森田疗法。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在面对心理问题时要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诠释,通过激发每个人自身所拥有的积极力量和潜能,使个体能够体验幸福,分享快乐,是个体永远充满乐观希望。
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方法。对于该生采用认知疗法改变其错误观念,过度的病态瘦不仅不美丽而且还对身体造成极大伤害。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基本原则。在此案例中采用森田疗法让来访者按照自身的症状和体会,使之体验顺从自然,接纳自己的饮食问题并坚持适量运动,缓解对身体的过度关注。
行为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个体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本案例采用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逐步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
四、案例阶段过程
咨询过程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2.心理咨询与行为改变阶段。
3.巩固和结束阶段。
首先,建立信任,查心结。该生为大一新生,咨询前先进行了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量、
自我和谐量表(SCCS)、危机干预量表等心理测验,该生适应能力较差,自我和谐度较低,且曾被诊断出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神经性厌食症。大学生宿舍美食食谱
初次见面,了解求助者被困扰的主要问题和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该生一天只吃一个苹果或一杯豆奶,每周会有一次过量饮食,吃完就会呕吐。不喜欢与同学沟通,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也提不起兴趣,出现了行为退缩、失眠,且产生自杀的想法。自高二至今已连续服用神经性厌食症药物一年半,无明显改善,目前已停药。针对该生的具体情况,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森田疗法。
其次,循序渐进,正确引导。采用认知疗法改变该生的错误观念,促成其认知重建。过度的、一味的追求病态瘦并不是真正的美丽,而且还会对身体健康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同时采用森田疗法让该生坚持一项运动,转移她对饮食和身材的过度关注。考虑到该生饮食和身体的状况,约定一周的快走,要及时留意身体感受,身体微微出汗、觉得疲劳可以停下来,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每天走完后,与老师沟通自己的心理感受和身体状态。
一周后,该生的失眠得到了改善,睡眠时间每天保持在23点30到7点20左右。很愿意继续坚持快走,并且与老师持续分享其感受和状态。关注该生一个月后,在认知疗法和森田疗法的
结合下,让该生慢慢放下对饮食和身材的焦虑,同时通过运动能够消耗掉摄入的能量的心理暗示下,该生的饮食已有所增加。
最后,配合行为疗法,让该生慢慢的增加进食,有规律的恢复正常饮食。和该生一起制定饮食计划和合理的食谱,避免发生诱吐、导泻的情况,并根据该生执行情况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三个月半后,该生的饮食恢复正常,一日三餐,早饭一碗豆腐脑、午餐一碗面,晚餐一份米饭两个菜。睡眠情况晚10点入睡,早7点半起。除坚持快走外,睡前能完成50个左右仰卧起坐。情绪较稳定,没有再出现过自杀的想法,对待新事物的热情也有所增加。且人际关系良好,愿意与同学结伴而行,分享交流。学业方面,注意力集中,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且努力准备自考本。进行了相关心理测验,《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结果显示躯体化因子1.8分,焦虑因子1.3分,抑郁因子1.3分,UPI总分为11分,各项指标都处于低分,说明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