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坊专用活动空间课题研究
本次作业的主要知识点: 幼儿园课程游戏背景下“食育”活动实践研究的策略
中秋节应该做哪些美食食谱
(一)开发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充分营造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有效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地处傣族文化中心的寨子,占地面积13亩,是目前临翔区区直幼儿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所幼儿园,园内有20多种绿植被,幼儿园进门就能看到有一片天然的小树林,一年四季绿树成荫,教学楼后面有一块XX平米的种植园,那里除了应季的蔬菜,还有很多当地的果树、植被(核桃、坚果、杨梅、茶树......),这种充满绿意、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以及周边丰富傣族村寨的人文资源,为我园课程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课程游戏背景下的食育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更为把这里环境的打造凸显的尤为重要,我们将把“开心农场”大致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农耕农具馆、种子繁衍商店、菌种类种植区、无土栽培区和班级种植区,其中,班级种植区、无土栽培区是“开心农场”的核心区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班级种植区是幼儿参与种植管理的重要实践基地。其次即是种子繁衍商店和农耕农具馆,这两个区域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感性认知,拓展农场资源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类概念。种子繁衍商店是供幼儿存
放各种果蔬种子的地方,里面存放着每一季每一种植株的果实和处理过的种子,上面打上标签和植株图片,便于幼儿识别。这些种子不是从市场上购买来的,而是孩子们自己在"开心农场"收获来的。来年开春的时候,孩子们可以来这里选取所需的种子进行种植,充分感知生命的轮回规律,了解大自然生命繁衍不息的奥秘。农耕农具馆由展示图和工具收纳柜组成。展示图为幼儿鉴赏农具所用,图片可以展示部分农作工具:犁、耙、锄头、铁锹、镰刀、辘轳、水车、簸箕、杵、臼等,上面附有名称、标识。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引领幼儿观察和了解这些农具。工具收纳柜供幼儿劳作时使用,里面存放着小铲子、小耙子、小锄头、小水壶、小箩筐等,这些工具安全、轻巧,数量充足,便于取放。依托“开心农场”拓展和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让孩子爱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生活,拥抱自然、开启心智。
除此之外,我们会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进行种植,比如,在前院坝我们利用两个花台进行种植金银花、杨梅、樱桃等,秋季还可以种上又美观又好吃的各类蔬菜;在我们的绿树植被的攀爬架上种上刀巴豆、各种葫芦、洋瓜、百香果、紫藤花等等;在美工室的小水潭放上泥鳅、小鱼、小蝌蚪,春季还可以在上面种上水稻......。这些环境的创设只是一个支点,我们希望通过创设和利用这一自然教育环境,让孩子们拥有更多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
(二)食育与“田间”的农耕文化
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陈鹤琴先生提倡“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的教材”。课程游戏化建设要求:幼儿园应结合课程为幼儿开辟种植区,由幼儿自己管理,融入课程,这是幼儿的探索活动,也是幼儿的游戏活动,是每个幼儿童年的乐趣所在。虞永平教授提出:用“全收获”的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
“田间”农耕是一种劳动,幼儿从事的劳动包括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公共服务以及种植和养殖。种植活动是幼儿园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幼儿与植物、泥土、水以及各类工具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幼儿加深对植物的生长发展过程以及植物与泥土、阳光、空气及水等要素相互关系的认识的过程。种植活动不只是科学活动,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是涉及数量、测量、空间、协作、规划、表现、责任感、任务意识及审美等多方面经验的活动。这一过程是幼儿亲近自然的过程,也是幼儿关注、关爱生命的天性得以展现的过程。种植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之一,对种植的关注就是对生活的教育价值的认可,在种植中学习也就是在生活中学习。
2018年我园改变了一些观念和策略,发挥幼儿园种植园地带给孩子发展的更大价值。在“田
间”带领孩子研究种植什么?研究如何种植、如何管理、最后收获了什么......,通过亲自参与种植、管理、收获来探索、发现植物中的奥妙;掌握播种、栽培、管理、收获的过程;学习一些简单的田间劳动技术;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和分享成功的喜悦;还进行跟踪观察记录,孩子们更加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培养了孩子善观察、勤思考的探索精神。
(三)食育与“乐园”的制作活动
1、与区域活动为载体的美食制作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充分利用生活体验馆、“中药铺”、班级区角等区域开展活动,和蔬果、粮食等作物成熟后,和小伙伴、老师一起采摘桑葚、小麦、稻谷、樱桃、芭蕉、萝卜、青菜、黄瓜、番茄等亲临其境的劳动,大家共同体验丰收的喜悦及采摘的乐趣。“小厨师们”再把采摘回来的一部分果实经过精心加工做成各种食品,在这里,我们要把美食制作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机整合。基于美食制作中香形的创意、操作技能与美术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把美食制作与幼儿的美育相结合,在制作中我们通过指导孩子创意制作,因此我们鼓励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给予孩子们这样的锻炼机会。
另外,在实际制作中的亲自备料、最后再到成品,无不反映出孩子间的协作、配合、分工、
协调等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安全操作意识和食物搭配的烹饪水平。让孩子们每次从“小厨房”出来,都会带着自己香甜可口、亲手烹制的饭菜和其他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在这里,我们要让孩子们不仅学会生活技能,同时也要学会自我服务的能力。另外孩子们也懂得了感恩,感恩粮食的来之不易,感谢平日里来父母、老师为自己做家务、服务所付出的辛劳。
2.以挖掘游戏有利调控饮食的研究活动。英国Coulthard.H.等人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证明,通过人孩子进行对食物感官接触的游戏,孩子会有更大的可能性接受并吃掉这种食物。这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膳食模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还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些游戏还需要孩子亲自动手来操作。因此,我们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脾气性格的孩子选择差异性的游戏,让孩子在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过程中,还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除此之外,游戏过程种孩子与家长或老师的互动,有助于增进家长。老师与孩子的感情,同时锻炼孩子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四)“舌尖”上的美食文化
1、以从农田到餐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为保障。健康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也是我们最宝贵的
一笔财富。中国有句古话“病从口入”,深刻地揭示了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课题研究的生成与食品安全问题贯穿整个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该食物链上的其他环节。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把关:(1)食物原料的种植及养殖环节;(2)加工环节;(3)包装环节;(4)贮藏环节;(5)运输环节等等,保证摄入食物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