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玄武湖的前世今生
作者:***
来源:《档案与建设》2020年第03期
儿童美食清凉食谱        玄武湖景区位于南京城东北,东枕钟山,西面南面古城环抱,覆舟、鸡笼诸山隔城墙相望,远处小红山、幕府山层峦叠嶂。湖中分布的五块绿洲,分别有“菱洲山岚”“樱洲花海”“环洲烟柳”“梁洲秋菊”“翠洲云树”的景观特。水趣山情,平湖闹市,景象万千。玄武湖承载着南京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
        青铜器时代南京地区大约有200多处先民村落遗址,在考古学上大多属于“湖熟文化”,主要分布于秦淮河、金川河、滁河、固城湖等岸边的台地上。其中玄武湖聚落区东起紫金山西麓,西抵清凉山、狮子山一线,北起幕府山南麓,经北固山、迈皋桥到太平门外岔路口,南到北极阁、鼓楼岗、北秀村。东西长约25千米,南北宽约5千米。那时玄武湖的面积比现在大很多,直通长江。
        自东吴起,玄武湖先后经历了水军训练地、皇家园林、放生池等演变过程。北宋熙宁八年
(1075年)四月,江宁知府王安石给宋神宗上奏了一份《湖田疏》:“金陵山广地窄,人烟繁茂,为富者田连阡陌,为贫者无置锥之地。其北关外有湖二百余顷,古迹号为玄武之名,前代以为游玩之地,今空贮波涛,守之无用。臣欲于内权开十字河源,泄去余水,决沥微波,使贫田饥人尽得赢蚌鱼虾之饶,此目下之利;水退之后,济贫民,假以官牛官种,又明年之计也。贫农得以春耕夏种,谷登之日,欲乞明敕所司无以侵渔聚敛,只随其田土高低,岁收水面钱,以供公使库之用,勿命豪强大作侵占。车驾巡狩,复为湖面,则公私两便矣。”(《玄武湖志·卷四》),其中提出将玄武湖改为耕田,分给贫困无地的百姓,同时增加国库税收,得了宋神宗的恩准。于是,在玄武湖开凿了一条十字形河道,将湖水全部泄入长江,玄武湖化为良田达200多年。
        玄武湖泄湖为田之后,当时的南京城常常出现内涝,随着时间的推移,玄武湖蓄洪、泄洪的水利作用日益被当局者认识。据《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二》《玄武湖志·卷一》记载,经过元代元贞五年(1299年)开后湖河道,大德五年(1301年)和至正三年(1343年)的两次疏浚,玄武湖得以恢复。明朝玄武湖成为朝庭黄册档案的存放地,时称“后湖黄册库”,与外界隔绝260多年,成为一代禁地。
        随着明末后湖黄册库的消亡,玄武湖解禁。从镇江迁来的一批人到玄武湖落户生息,这批人成了湖民的主体。清代,玄武湖水产养殖业恢复。
        进入民国,玄武湖湖民人数不断增加,从事的职业也从单纯的养殖业,拓展为划船业、水上植物栽培、农田耕作及果木栽培等。据1939年统计,湖中湖民达162户。湖民中素有“五大姓”的说法,夏、石、苍、朱、胡五个姓氏的湖民占全部户数的60%以上,且各类湖民组织的首领也都属于这五个姓氏的湖民。以木船作为游船,载客游湖的湖民成立了船业合作社;以渔业为生的湖民以洲为单位,每洲有自己的渔户头;从事农业生产的湖民有农会组织等。
        玄武湖历史上面积辽阔、地肥水美,蕴育了丰美的物产,上到皇家供品,下到百姓餐食,约有十六七种,声名远扬。
        据史料记载,玄武湖栽植樱桃远在六朝时已有相当规模,故有“六朝烟水最迷人,玄武樱桃可染唇”之说。明清时期,玄武湖各洲皆植樱桃,湖民房前屋后都以植樱桃树为主,成为当时一景。玄武湖樱桃主要品种有:银珠、东塘、细叶、垂丝、青叶。尤以东塘产量最多,果粒较大,口味甘甜,为南京樱桃之冠。每当四、五月间,樱桃成熟之时,娇红艳丽,视同异珍。民国张通之在《白门食谱》中说:“后湖洲多樱桃树,果熟之时,以小篮盛之出售,其
味鲜美,游人各购一篮归,举家同食,老少共爱之,往往一篮为不足也……故每果熟之时,不多时已售馨,人即取其鲜焉。”著名作家叶灵凤曾在文章中写道:“以出产樱桃著名的,乃是我们家乡的玄武湖。这正是我一提到了樱桃,就要想到玄武湖的原因。我见了樱桃,提到了樱桃就特别感到亲切,是因为我们家乡的玄武湖一向以生产樱桃著名。春深了,洲上的樱桃成熟,在细碎寝密的绿叶之中,一簇一簇的红樱桃真像是珊瑚珠。这种情景,从小到大,从大到老,都使我难以忘记。这里有诗情,有画意,更有乡情。”
        历史上,玄武湖种植莲藕的面积很大,而且品质出众,甚称江南藕中的极品。玄武湖藕制成的藕粉也是馈赠佳品。民国夏仁虎的《玄武湖志》写道:“湖民沥藕液晒干之,制为藕粉,片片如霜雪,曰后湖藕粉,匣装之以为馈贻之品。”南京人在逢年过节、探亲访友之时,总不忘带上几盒后湖藕粉,作为礼品相送。
        玄武湖历史上曾是南京的活鱼库,淡水鱼类丰富。明代顾起元的《客座赘语》描述:“玄武湖之鲫鱼,其脊黑而厚,鳞之在腹下者尤坚,大者可二三斤。顾以禁地,人间不恒有也。”清代,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道:“玄武湖内有七十二条渔船,清晨市面上所售鲜鱼,皆出自湖内。”《白门食谱》载:“后湖之鱼,体大而肥,其味极佳。”其中最著名的是“
后湖鲫鱼”,体黑、头小、鳞带金。《白门食谱》记载:“后湖之鲫鱼,大者一尺余,不易得。钓者须于天未明时,持竿垂纶,以待此鱼。只天明时一游水面,过此时即深藏,故不易得。其味绝佳。”
        高大的城墙、宽广的湖面、茂密的植被,使得夏季的玄武湖气温比城内要低2—3℃。玄武湖便成为人们消暑避夏的好去处。作家张恨水在《白门之杨柳》中写道:“在南京度过夏天的人,都游过玄武湖。一出了玄武门,就会感到走入了一个清凉世界。而这份清凉,不是面前的湖水和远峙的山峰给予的。正是你一出城门,就跳上一道古柳长干堤,柳树顶尽管撑上天,它下垂的柳枝,却是拖靠了地,拂在水面,拂在行人身上。永远透不进日光的绿浪子,四处吹来着水面清风,这里面就不知有夏。”
        新中国成立后,玄武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1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确定玄武湖为南京市大型文化休闲公园。为扩建公园,同时也为了改善湖民的生活条件,1952—1953年对玄武湖内240多户的湖民分批搬迁,安置在玄武湖周边。很多湖民成为玄武湖公园的正式职工。
        1952年玄武湖建成南京第一个儿童乐园,初建占地4000平方米,后扩建至6000平方米,
经典项目有翘翘板、滑梯、秋千、转椅等。那里是孩子们的天堂,不论是家庭出游还是学校组织春游秋游,只要来到玄武湖公园,孩子们最多的欢笑留在了儿童乐园,盛况直至 2010年儿童乐园拆除。
        1954年5月18日,玄武湖动物园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当时动物园内共有动物4类(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116种、833头(只)。1955年,动物园先后建成了鸽亭、猴山、水族馆、熊猫馆、鳄鱼池、猛禽室等十项工程。同年,动物园陆续繁殖了孔雀、珍珠雞、梅花鹿、金鱼和鸟类等动物,动物总数为1650头(只)。1979年8月,长颈鹿馆建成。1980年以后,又先后建成山魈馆、猩猩馆、繁殖室。1984年动物园建园30周年时,全园动物圈存量达152种、2000头(只)。在1998年搬迁之前,玄武湖动物园是玄武湖公园最吸引游人的地方,平均年游人量达2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