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可以在幼儿的饮食方面投入更多的支出。但是,尽管幼儿的饮食质量得到提高,但由于其未能建立起健康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例如挑食、偏食、吃零食等,对于幼儿的智力、体力的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本文以泰州市第一幼儿园为实例,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对该幼儿园的幼儿饮食行为具体情况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分析出幼儿饮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幼儿健康饮食行为改善策略,以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幼儿;健康饮食行为;问题和成因;改善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幼儿在饮食的质量和种类方面可以得到良好保障,但是由于不少幼儿没有建立起健康的饮食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依然存在挑食、偏食、吃零食等不良行为,对于幼儿身心发展可能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帮助幼儿构建健康的饮食行为和习惯是幼儿园和
家长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此为背景,本文选择了泰州市第一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幼儿饮食问题行为的研究。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意义。在理论方面,弥补了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关于幼儿不健康饮食行为产生原因方面研究的不足,丰富了相关理论。在实践方面,通过问卷调研和访谈的方式,研究了幼儿饮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成因,并据此提出了完善措施。相关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作为幼儿园和家长关于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参考。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关于幼儿饮食行为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定量或者定性等方式研究幼儿的吃零食、三餐、偏食等情况。1965年,Breslow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的方式进行了幼儿吃早餐行为的研究,他发现幼儿早餐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生长发育,那些合理进食早餐的幼儿往往个头更高、更强壮。[]1990年,美国学者Brone在关于幼儿偏食行为的研究中指出,幼儿偏食和挑食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正视和面对这一问题,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帮助幼儿制定平衡的饮食方案。Cathro和Hilliam在 1994 年对法国、意大利、英国、
幼儿园大班美食早餐食谱大全德国和西班牙等五个欧洲国家的儿童零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各国儿童食用零食频率均较高。在Cathro和Hilliam 的研究基础上,Skinner提出吃零食已经成为幼儿饮食的一部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吃零食的比例也会逐步增多。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关于幼儿饮食行为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关于幼儿进食速度方面。黄土云(2008)对301例学前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了调研,他发现幼儿在家进餐所需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部分幼儿甚至会花费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关于幼儿偏食和厌食的研究方面,梅节(1998)通过对广州市幼儿饮食行为的调查,指出大部分幼儿都存在挑食和厌食的行为,这与幼儿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提供的环境均有一定关联。在关于幼儿进餐专注性和独立性的研究方面,徐浙宁、顾秀娟等(2008)通过研究指出,大部分幼儿存在边吃边玩、边吃边看等情况,不能集中精力吃饭。而关于幼儿吃零食方面的研究,周立清(2007)指出餐前吃零食、休息时间吃零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正常的饮食规律,使得幼儿在该吃饭的时候食欲不振。
 
2、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主要分为两点:
第一,通过对幼儿园教师的访谈调研,了解泰州市第一幼儿园幼儿饮食行为的实际情况。
第二,通过对幼儿园教师的实际访谈,深入研究和了解幼儿日常饮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成因,为制定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策略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全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对幼儿饮食行为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整理,阐述了幼儿饮食行为和幼儿饮食行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随后,采用访谈调研的方式,选取了泰州市第一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园中幼儿的饮食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出幼儿饮食行为存在问题的来源。最后,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幼儿饮食问题行为改善的相关策略,以期为幼儿园和家长帮助幼儿构建健康的饮食行为提供参考。
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本文采用了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的主要理念是要求员工描述三件或以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并描述自身在解决问题时的心态和方式。受访者需要详细描述该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处理方式、处理结果等各阶段的详细过程。描述的内容包括该事件牵涉到的成员、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对处理结果的预测等,以此来精确确定受访者所表达出来的胜任力特征。该技术实现难度不高,成功的关键在于使得受访者真实的描述事例,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