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改剧创作方法论
作者:***
来源:《综艺报》2021年第18期
        “做漫改就是在动漫飞扬、炫酷的状态和真人剧写实、接地气的状态当中去到一个平衡。这个平衡尺度非常宽泛,我们可以做出无数各式风格的作品。”中国导演十一月在和日本导演佐藤信介的一次对谈中说道。
        2021年以来,中国动漫影视化改编进入快车道。2020年年底,改编自日本动漫IP的《棋魂》收获了口碑与市场的双丰收。在2021年已播出作品中,既有高投入大IP改编的《长歌行》,也有小成本相对窄众的漫改短剧《将军的小宠医》等。与此同时,《狐妖小红娘》《一人之下》《大理寺日志》等高人气国漫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消息也一再传出。
        国产漫改剧的题材、类型进一步走向细化,形式也愈加多元,但相比日韩,国内漫改剧
起步晚,目前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次元壁如何突破?动漫与影视两种语言如何平衡?漫改剧的受众包括哪些?漫改剧的创作经验仍需要沉淀。
        小众IP成为漫改剧主流
        自2015年开始,国内网络剧快速发展,漫改真人剧成为网络剧探索的一个方向。2015年,《孤独的美食家》和《男神执事团》上线;2016年,《画江湖之不良人》第一、二季连续上线,获得了粉丝好评;2017年,《镇魂街》《端脑》在垂直圈层内收获了较大影响力。但这三年,每年上线的真人漫改剧数量相对较少,也没有诞生出圈爆款。
        2020年年底,《棋魂》的热播让真人漫改剧成为行业热议的一个焦点。“不敢说《棋魂》是中国漫改的新标杆,但是说它成为中国漫改的新起点是不为过的。”该剧制片人、小糖人创始人朱振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说道。这部改编自日本经典动漫IP的网络剧,在漫改和本土化方向上都给后来者提供了借鉴。2021年,由迪丽热巴、吴磊主演的古装剧《长歌行》上线,点击量高达33亿次,可以说这是近年来首部真正进入主流视野的漫改剧。
        随着漫改剧数量的增多,题材、类型也进一步走向细化,恋爱漫、校园漫、运动漫、奇
幻漫、科幻漫均有改编作品出现。很多影视公司都将面向细分人的小众优质IP视为影视化的创新方向。
        与此同时,网漫平台孵化的新IP也进入改编序列,腾讯动漫、爱奇艺漫画等平台的原创作品正在成为漫改IP的重要源头。2020年12月21日,腾讯动漫、阅文动漫联合举办主题为“要想富,先修路”的创作者交流会。会上,双方宣布在坚定支持原创动漫发展及加大动漫IP开发力度的基础上,启动网文漫改计划,共同推进300部阅文小说的漫改。在腾讯内部,一个IP以网文、动漫、影视剧、游戏等众多方式流转。今年5月,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动漫事业部总经理林玲玲透露,对于爱奇艺未来上线的动漫作品来说,“一鱼两吃”将是常态——漫剧和漫影是基本起步。目前,爱奇艺已经有13部IP完成动漫和网络剧的同时立项,已经有10部漫影联动作品正在开发当中。
        随着短视频的崛起,为适应观众快节奏的读屏变化,漫改剧在形式上亦有所创新。如腾讯动漫联手腾讯微视推出的漫改真人竖屏短剧《通灵妃》。
        漫改首要问题
        《月刊少女野崎君》将要影视化的消息一传出,Aki(化名)便开始在网络搜寻主演信息。Aki是资深二次元用户,也是这部漫画作品的忠实拥趸。她告诉记者,对于自己喜欢的动漫作品影视化,她首先会关注演员和角本身的相似度,以及原著中她喜欢的情节将如何改编。
        对Aki来说,《月刊少女野崎君》的引人入胜之处,第一在于角,漫画中的所有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她都很喜欢;第二在于喜剧元素,原著的很多笑点突破常规,天马行空。因此,这部动漫作品影视化的选角非常重要,“演员要是不太像,我可能就不太想看了。”Aki目前对这部剧的演员阵容基本满意:主演沈月和王敬轩的身高差贴合了原著设定。“如果原著中的角个子很矮,演员突然变成了大高个儿,这个差别我会觉得很奇怪。在满足基本设定之外,我也希望演员的表演、他/她的整体风格能够贴近角本身。”
        选角也是《棋魂》创作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在导演刘畅看来,漫画已经传递给读者一个既定的人物形象,真人影视化的选角就尤为重要。为了到适合时光和褚嬴的演员,主创团队下了很多功夫,最终胡先煦和张超都是试戏试出来的,两人既契合原著角的精气神,在表演上也非常专注。
        在选择了契合的演员基础之上,服化道的处理也基本还原了原著,尤其是褚嬴这个人物。在原著中,天才棋士藤原佐为(褚嬴)站在进藤光(时光)的背后,高大的身型展现出一种神明感。饰演褚嬴的演员张超身材高大,基本符合角设定。对于褚嬴的装束,制作团度也讨论了很久:因为这套衣服要出现在几百场戏中,需要适应各种光线和场景颜,故此团队选择了白,并通过很多特效,如透明化、珍珠镜、发光和烟雾来体现角的神秘感。
        十一月介绍,漫改选角的难度在于必须平衡写实感和动漫感,而两者相对来说是比较极端的两种状态,创作者永远需要在这两个层面中纠结。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佐藤信介,他表示漫改角既要写实,又要表现出那种从漫画里走出来的感觉。“很多粉丝看到的那些闪闪发光的二次元人物大多数是不太接地气的,我们需要展现出他们的人情味。这是创作中困难的地方,也是有趣的地方。”
        作为日本资深的漫改导演、编剧,佐藤信介的作品涵盖电影、电视剧多个领域。他表示,在漫改题材的选择上,项目预算也很重要,要根据项目预算来选择合适的题材和类型。他同时强调,对创作者来说,创作冲动必不可少。根据他的经验,在拍摄作品之前,脑海中就应该有自己最想拍的东西,一旦这个想法和一部漫改作品相契合,创作者就会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
孤独的美食家日本的食谱
        破次元壁的關键
        十一月自小在二次元文化中长大,小时候的很多语言表达、行为方式有些接近动漫中的人物。他成年后进入影视院校学习,开始接触三次元作品。在他看来,二次元和三次元确实是两个世界,“我的童年跟我的成年中间是有一条壁垒的,这条壁垒也正好是二次元与三次元之间的壁垒。”
        很多动漫作品提供了非常细节化的人物与桥段,但这些是否适合搬到影视化作品中,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答案。正如十一月所说,这是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一种是动漫的表达方式,一种是影视的表达方式,跨越两个次元,中间必然会有很多删改和调整。
        《画江湖之不良人》受到原著粉丝欢迎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对于原著的还原度:主创沿用了原著既有的世界观、场景和人物设定,仅仅在角成长性和故事性层面进行二次创作。甚至有网友将这部剧称为2.5次元作品。导演五百介绍,之所以选择这个IP,看重的便是原著所搭建的故事框架和氛围,因此在这方面进行了还原,但整体叙事、人物刻画依旧遵循影视创作规律。
        是否忠实原著是很多粉丝看重的一点,但在AKi看来,忠实原著并非一味强调二次元感。她以自己喜欢的一部日本漫改剧《我是大哥大》举例,这部剧无论是演员的造型还是夸张化的表演方式,都非常还原原著,这样的改编方式放在日本的社会语境下是成立的,但移植到中国并不适合。因为原著中很多夸张的表达方式来源于日本社会和日本文化,当中的二次元感放到三次元世界并不会很违和。但中国观众并不能理解很多日本的冷幽默,中国高中生的行为方式也与漫画人物截然不同。
        前几年,一部主打治愈向的日本美食漫改剧风靡亚洲,但它的中国改编版却遭遇了滑铁卢,无论是收视率还是口碑都不尽如人意。Aki喜欢原著漫画和日本的剧版,她认为中国版的失败在于不接地气,“整部剧感觉是一个空想世界,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毫不相干。”
        在海外动漫IP的本土化改编上,《棋魂》的破题之笔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抓住“热血”和“围棋”这两点,剧版进行了深挖,并融入了很多中国社会背景元素。漫改剧如何突破“次元壁”?朱振華曾表示,创作心得在于:一是尊重原著精神,结合视听规律去改编;二要多维度挖掘原著内核,而非停留于表层。
        Aki也对记者表示,虽然剧版《棋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但身边的朋友都能接受,
且有不少剧粉。“你甚至可以不把它当作一个漫改剧来看,而是一部围棋题材的剧集。”在Aki看来,很多二次元用户也是三次元的剧粉,他们对于剧集的要求不会与其他三次元受众有太大不同,好故事是共通的语言。很多二次元作品可能设定新颖、人物有趣、画风绮丽,惜乎故事逻辑上存在硬伤,受众也不会买账。
        正如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CEO、腾讯影业CEO、腾讯动漫董事长程武在一次演讲中所说:“如果说,一个好故事是一颗卫星或一艘飞船,那我们所构建的文学、动漫、影视、游戏等业务平台,以及打通、联动的机制,就是一级级的‘火箭助推器’。每一次改编就是一次助推,让这个IP突破既有圈层,进入更高的轨道、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具备更强的IP势能。”不管是动漫的表达方式,还是真人向影视化语言,好故事才是破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