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食谱制作视频浅析网生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的内容创作
作者:***
来源:《声屏世界》2019年第02期
        摘要:作为国内首档网生历史类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由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Bilibili自制出品,取得了亮眼成绩。而随着在豆瓣评分的降低,《历史那些事》颠覆传统的创作形式也引发了广泛争议。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创作理念、叙事手法、题材选择三个角度简要介绍其内容创作,以期探索网生纪录片之特点。
        关键词:网生纪录片 《历史那些事》 创作理念 题材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受众越发倾向于从新媒体平台接受信息,传统媒体面临受众流失的危机,纪录片产业也不得不在新媒体语境下谋求变革。
        创作理念:新媒体语境下的非传统
        麦可·雷毕格在《制作纪录片》中曾言:“纪录片的精髓在于深切地敬重真实,并反映出
真实的迷人之处,与逃避主义式的娱乐决然相对,它信守的是真实生活原貌中的暧昧与丰富性。纪录片的存在是为了严谨地探讨人类生活的组织,并且宣扬属于人的、个别的价值。”①雷毕格对纪录片的真实性特征的阐释是浪漫的,也为新媒体语境下的纪录片创作改革留下余地。对于纪录片而言,真实是对其内容的要求,而与其表达方式无关。
        《历史那些事》在每集片头都提示:“本片为实验纪录片,所有人物、故事均有古籍记载;历史小剧场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历史,内容均有史料支撑,不恶搞,不虚构。”表明了创作团队的态度,即在坚守纪录片“内容真实”的底线之上,用创新的、非传统的方式来讲述历史。
        在新媒體背景下,纪录片在创作手法、记录形态、话语主体、影像赋权等多方面都出现了转变。在新的媒介技术驱动下, 网生纪录片尤其是纪实短视频热潮的出现, 成为媒体融合时代泛纪实内容生态新景观。②传统历史纪录片在制作过程中,往往是先有“声”,即解说词,后有“画”,即镜头画面。“画”的存在是为了配合“声”,对“画”的忽视以及“声”的过于拘泥,使得传统历史纪录片给观众留下“官方”“枯燥”“乏味”的负面印象。如今,得益于新媒体的赋权,历史纪录片的创作主体日趋多元化。《历史那些事》作为一部网生纪录片,突破
了传统历史纪录片简单的声画结合的叙事方式,创作团队根据视频弹幕网站Bilibili(简称B站)的平台特性,不仅在文案上实现了众多二次元“梗”和网络流行语的大杂烩,还创造性地开辟了历史小剧场等创意中插模式,用故事化的手法来讲述历史,极大地增强了画面可看性,声画并重的叙述让观众获得更佳的观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