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3期
我国传统素食餐饮特点研究X
以《素食谱》$ 1925%与《功德林素菜谱》$ 1982)等为例
任唤麟刘雪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文章以《素食谱》等为例,归纳了我国传统素食餐饮的特点:品类丰富,结构比例趋于合理;做工精细,讲究造型; 以素代荤,中菜西制;制作趋于标准化,体现美食特征;塑造文化意境,烘托就餐气氛。在健康养生、环境保护受
到重视及旅游业大发展的背景下,这一研究可为素食餐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传统素食餐饮;特点;素食谱
中图分类号:TS 9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 -7211(2018)03 -0005 -04
1
素食及食谱
食谱是指菜肴(有时也包括主食)配制与烹''
饪方法及其名称的记录。目前发现现存最早的我国素食谱是北魏时期《齐民要术•素食》[8]中的素食,也称“蔬食”“素菜”,是指以非动物性原 料(蛋、奶除外或蛋、奶、蜂蜜除外)烹制而成的各种
菜肴的总称[1]。据研究,
我国的素食餐饮成形于 汉代,发展于魏晋时期和唐代[2]。中餐历来是荤 素并行的,这里所说的素食餐饮是一种可以独立于 传统荤素菜肴体系之外的特殊菜肴体系,宗教素 食、宫廷素食与民间素食是其发展的三大源头。宋 代以来(以现有研究来看),素食餐饮获得了新的 发展,即它从寺院道观、宫廷与民间逐步走向市肆。 据《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记载,北宋汴京(今开 封)和南宋临安(今杭州)都出现有专营素菜的素 食店[3_4]。这说明至迟从宋时起我国已有素食餐 饮市场。近代以来,因宗教伦理、环境保护与健康 养生的需要及其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素食餐饮市 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有品牌影响力的 素菜馆(素食店)(见表1)。现阶段,我国居民饮食 结构中动物性食物消费日
益旺盛,所占比例逐步上 升[5],人均肉类消费量已超出《中国居民膳食指 南》中给出的人均肉类消费量的上限['],增加了健 康与环境风险['-7]。出于减少健康与环境风险的 自觉,以及旅游业的大发展,素食餐饮也必然会有 所发展。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探讨我国传统 素食餐饮的一些特点。
表1部分老字号素食店
字号创建时间发源地松月楼1910 年上海绿柳居1912 年南京功德林1922 年上菜根香1933 年广州全素斋
1936 年
北京
素食谱。宋朝时有《本心斋蔬食谱》[9]《山家清 供》[10]等素食谱,清末有《素食说略》[11]等素食 谱,民国时期有《素食谱》[12]等素食谱,现代有 《功德林素菜谱》[13]等素食谱。素食谱作为素食 制作的依据,也是一种饮食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 对其所记录的菜肴配制与烹饪方法及其名称的考 察,可以归纳出传统素食餐饮的某些特点。但目 前少见有这方面的专门探讨,本研究主要以《素 食谱》(1925)与《功德林素菜谱》(1982)等为例, 对我国传统素食餐饮的特点进行初步研究,旨在 为素食餐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
关于《素食谱》与《功德林素菜谱》
《素食谱》,常熟人时希圣编,1925年出版发 行,是记载冷盆、热炒、小汤、大汤、点心等类素食的 菜谱。《素食谱》对每一道素菜的作料(主、辅料), 用具,烹饪方法等都有说明,并有“附注”进行补充 说明。如“腌白笋”附注“本食品宜于夏令”[12]2,补 充说明了菜肴的时令性;又如“腌豆腐干”附注“本 食品最好和油籴果肉同食,晨间用以佐粥,味美绝 伦。这个就是叫作‘素火腿’,相传为金圣叹所发明 的。”[12]7补充说明了其食用方法与相关饮食文化。 《功德林素菜谱》于1982年出版,由著名佛学家赵 朴初先生题写书名,是记载冷盆、炸溜、爆炒、烧烩、 P 炖、汤羹、甜品、西菜、点心、其他等类素食的菜 , 对 个素 的 料配 、
较详细的介绍。书的末尾对所用原料做了注解,介 绍原料的产地与最佳者。如“葛仙米:俗称‘地 耳’,我国各地均有生产,以四川产的最佳”[13]192;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菜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中餐标准菜谱管理研究”,项目编号:CC 16G 21。
作者简介:任唤麟,男,博士,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经济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餐饮与饮食
刘雪,女,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    5 •美食素食网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