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5篇500字汇总
该片以美食为切入点,透过纪录片影像进行一次中国饮食文化全景式.深层次地人文解读.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舌尖上的中国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
  这几天,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凭借着高清的摄影技术,令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的美食,以及对热爱美食的中国人的描写,都令它狠狠地火了一把.作为一个小小的美食爱好者,看完了〝舌尖上的中国〞我不禁一阵感慨呀.在这里,我就和大家谈谈我的心得.
  食物,对中国人来说,一直是最重要的,所以大家都说:〝民以食为天.〞而美食,更是广大中国人民所追求的,中国人对食物尤其是美食的热爱恐怕可以居于世界之最.正因如此,无数的美食随着地域,时间,空间的变化也不断变化和改进.中国人所创造的食物之多,是不可数的.无论是湘菜,川菜,粤菜,闽菜,浙菜,徽菜,京菜都各有所长,都各有特,有的以清新的口感,爽口的味道著称,有的则以香辣的味道,火辣的感觉备受好评.每个人对食物的爱好是不同的,有人喜欢的咸的,
有的喜欢辣的,有的喜欢甜的,有的喜欢苦的,更有甚者喜欢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每个人都对各地的菜系有不同的看法,像我,一个湖南人,就只吃得惯湘菜那香辣,浓重的味道,我到了青岛,北海那一带吃味道较为清单的海鲜,就很吃不惯.我认为湘菜,川菜,京菜都挺不错的,浙菜就不太对我的胃口了.但是,我同学就有很多喜欢浙菜和粤菜的.
  食物,真可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连性格都可以随着食物变化,像川湘一带的人,性格都如同川湘菜一样火热,开朗.食物,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国人的基因里,用舌尖品尝中国的饮食文化,食物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不可磨灭的记忆.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2
  4月_日晚,暌违两年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终于被端上电视荧屏的餐桌.一以贯之的解说词.熟悉的配乐.行云流水般的旁白和画面,都让《舌尖2》维持了上一季的精良和考究.有观众直呼〝触动灵魂〞,口水和泪水齐飞.
  如果说《舌尖1》开创了国产纪录片的历史,那么,《舌尖2》无疑仍在继续创造更多的第一.央视1套每周五晚九点的首播,央视多频道多时段的重复播出,每周只播一集的〝追剧〞范儿,
大型综艺节目般的广告投放,不菲的国内国外收入,以及大型电商同步跟进的营销大战,都将国产纪录片的市场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开始意识到:好的纪录片,相比肥皂剧与娱乐秀,不仅收视率可以更高,经济效益也可以更大.〝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不只是名字取得有新意,也不只是因为〝吃货〞越来越多;而是因为,这是一部对美食充满了敬意的纪录片,它满溢着对自然馈赠的感恩,对草根劳作的歌咏,和对中国饮食文明的礼赞.
  相比第一季,第二季更为鲜明地加强了对社会文化层面的挖掘:从人开始,叙事起兴,入眼观感,入心情感,美食成为背景,灵魂感受触动.虽然也会有人觉得,故事略显喧宾夺主,对食物描述太过匆忙,但是一部主题为〝探讨人与食物关系〞的纪录片,本来就不只是一场美食盛宴,它不是〝天天饮食〞的菜谱,更不是〝美女私房菜〞.
  《舌尖》跃出屏幕之外的,有一种妈妈的味道.儿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就像第一集〝脚步〞中的养蜂人逐花而行,很多人都远离故土成为异乡之人,拥有几千个味蕾的舌头,却顽强保存着来自儿时.来自故土的味觉记忆.《舌尖》让人有种冲动,想要回家再吃一顿妈妈做的饭,跟妈妈学做一道家乡菜,奔波路上永远带一点家乡美食,认真对待我们的一日三餐.
  对家庭温情和血缘亲情的渲染,也是《舌尖》的动人之处.这是一部美食纪录片,却看不到酒店的名厨,只有民间的厨房.用一种平视而非俯拍的角度,讲述着市井美食与草根生活,市井味与人文味的和谐混搭,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以美食见人生,将美食寄托在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当中,既是《舌尖》的最大特点,也是其最为成功之处.真正流连〝舌尖〞的美味,不是价格昂贵的〝高大上〞美食,而是藏在自然深处溢满草根味道的食材,以及那些亲近它的人,春夏秋冬的辛勤劳作,苦辣酸甜的生存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3
  作为一个忠诚的吃货,不可能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如此火爆时无动于衷.当我屁颠屁颠流着哈喇子观看着那一种.种闻所未闻味俱佳的美味的同时,流着口水的同时还有泪水.也许我体会到了那比吃更可贵的情感……
  无可否认的是,这部纪录片在〝勾人馋虫〞方面做得非常出,网友们大呼〝受不了〞,不看《舌尖上的中国》不知道全中国竟然有那么多闻所未闻的美食:炸乳扇.炒麻食.鱼头泡饼.汆乌鱼子.黄鱼鲞;还有那些听着就口水吧嗒的菜:腊汁肉夹馍.醉湖蟹.梅菜烧肉……看完这部片
子,大家的口水都止不住了!《舌尖上的中国》,讲的是天南地北的中国美食,可谓包罗万象,此片看后必然让你垂涎三尺,都说民以食为天,想要减肥的朋友们要三思哦!至于我,反正没hold住__
  但是,《舌尖上的中国》给人带来更多的是感动.看着冬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冒着白花花的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挖藕人吃着用自己双手挖出的藕的朴素的笑,都让人激动得想落泪,多可爱的中国!
  那是一个令我记忆犹新的片段.从每年农历十一月初开始,老黄每隔三天,会拉着自己家里做的七百个馍馍,骑一个半小时的三轮车,到县城里去卖.一年中最冷的两个月,老黄可以卖出_000个黄馍馍,老黄卖的黄馍馍,就是用糜子面做成的馒头.是陕北人冬天最爱吃的一种主食.上碾,揉面,发酵……每一个过程都让人感到温暖.当老黄赶着驴磨糜子时,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老黄驮着700个黄馍馍的车子上时,当老黄拼命蹬着车子赶路时,当有人买老黄的黄馍馍时,当老黄自豪地说自家的黄馍馍最好吃时,当老黄卖黄馍馍吆喝时,那笑容,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快节奏生活中,生活在繁华浮躁的城市中,久违的真诚的笑容!那从片段中流露出的人文关怀与脉脉温情,令人回味……
舌尖上的美食食谱价格  《舌尖上的中国》呈现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用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起的中国各地美食生态,这其中,有制作的技巧,有艰辛的劳作,有相濡以沫的真情,有端上桌的美食,也有食物的演变过程,有方寸间的方桌厨房,也有广袤的祖国山河……《舌尖上的中国》存在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美食纪录片,它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原味的中国,带着土地的气息和米面的甜香.
  这是盐的味道,风的味道,山的味道,云的味道……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久违的味道__这些味道,在漫长的时光中,与故土.乡亲.质朴.勤俭.坚韧等等情感与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
  最近央视热映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也赶着热闹把它看完了.
  看了一些网友的评论都是清一的褒扬,确实,这部片子从题材到拍摄,再到后期的制作都是非常出的,其实我觉得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给这个浮躁的影视电视圈子带去了一种新的感受,他告诉观众原来这才是能够打动人心的真正的朴素的好电视,这才是能给人以良好教化的好作品.
  看到大家谈论更多的是这部片子给人们带来的味觉上的刺激和心头上的乡愁,我的感受想必和大家都是一样的:当看到那熟悉的家乡菜时,必然会欣然点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不禁内心澎湃,甚至想要高喊出来,让周围的人都过来和我感受同样的发现和惊喜;当看到不熟悉的其他地区的美味时,心中为这种智慧佩服不已,且不自觉地流出哈喇子,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到这个地方去感受这种原汁原味的精彩.这是应该的,一部以食物为基础的片子,如果不能激起食欲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所以我不在这上面多说了,倒是说一些联想之外的想法.
  七集看下来,感触最深的并不是某个地区某道菜品,而是中国人民勤劳朴实的性格和坚韧乐观的智慧.〝舌尖上的中国〞其实是想借饮食这种人人都有感触体会人人都有的说的题材,来窥探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劳作方式和处事态度.它并不是一部介绍美食的片子,也不是一部宣传地方特的噱头,而是一种至纯至朴的精神.想来这些制作者们不单跑遍天南地北,还要面对各种复杂环境,甚至连过年的时候都留守拍摄记录,支撑的动力已不单单是食物的力量了,而是一种渴求探索发现中国民众精神气质的热切愿望.不禁肃然起敬.
  中国的劳动人民是中国社会的基石,十三亿的人口要靠自然,靠土地来养活.无论现今的工业
科技如何进步,中国社会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农民,离不开朴素的精神和愿望.小到个人来看,他的想法不过是努力劳作有个好收成,全家能够团圆幸福;大到国家来看,正是这亿万个普通的愿望撑起了中国社会的脊梁.
  其实每看完一集后,静心回想一下内容,总会羞愧难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从小就会背诵,但是不经历田头劳作的辛苦,怕是永远不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影片最起码告诉了我们在今后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在你品尝鲍鱼等海味的时候,要知道潜水员的工作之危险,在吃藕的时候也要想到那挖藕人的辛苦,在吃鱼的时候也要明白这可能是渔民苦苦等待数月的一次运气的成果.
  其实能够有和自然接触的生活经历是幸福的.小的时候,爸爸总是要我去农村住段时间体验生活,那个时候不懂什么是生活,误把电视,干净的厕所和没有蚊虫的夜晚当成美丽的生活.幼小的年纪即被这些现代化的东西俘虏了,更可怜的是把这种俘虏还当作是一种享受.现在明白了爸爸当初的良苦用心,可是为时已晚,我这样一个没有多少在农村童年生活的人注定是一种不健全的人生.爸爸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从农村长大的他深深地明白那齐腿根深的泥土意味着什么.
  我们这代人,最起码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挽回了,可是我们的下一代呢,他们连一个叫他们去农村体验生活的爸爸都没有埃我们出生在高楼间,不知道邻里的热情,也不知道泥土的芬芳,不懂得协作的精神,更不明白取舍的智慧.占有的欲望充斥着我们的大脑,自私的念头无时无刻不在摧残我们的心灵,我们还能有父辈那种背朝黄天面朝土的质朴吗,我们还可以有收获的喜悦和感恩的心吗.想起了普利策克奖得主王澍提出的质疑〝再过二十年,我们还能叫我们自己中国人吗,我们周围的一切都不是中国的.〞是啊,我们甚至抛弃了养育我们千年的土地.钢铁怪兽的牢笼里的你我甚至已全然没有勇气去寻我们自己本来的面貌.
  一个怀揣设计大师梦想的我还在学生阶段,但是不得不去思考这个问题并尝试去寻答案.
  全剧的结尾说的好:〝无论埋头种田,还是低头吃饭,他们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看着每一集结束时那些可爱的人自然而又真切的笑容时,才真正感受到中国人的伟大和智慧.苦难是一种磨练,是上苍的馈赠,而收获更是一种喜悦,是自然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