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烹饪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
(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
(3)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4)懂得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生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国不仅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还是一个美食王国。同学们一定吃过很多美食,下面请大家一起走进美食王国,去欣赏精美菜肴吧!(出示课件:精美菜肴)
师:大家都想吃吗?我们能乱吃吗?怎样才能吃得有营养,吃出健康呢?今天老师想让我们班的同学都来做一个——小小营养师。
二、创设情境,开展活动。
1.了解合理的饮食结构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2.点菜:
(1)今天学校的营养食堂给我们提供了以下菜谱,每人只能选择其中的三样菜,直接在编号上作记号。下面请同学们点菜。(出示课件:午餐菜谱。)
学生营养午餐食谱营养美食特点  (2)学生点菜,指名学生汇报点了哪三样菜。
  (3)你在点菜时,考虑得比较多的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4)大部分同学点菜时,都是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点菜。老师这里有一张营养成分表。(出示课件:午餐菜肴营养成分表。)
  (5)你从表中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6)请你利用这张营养成分表,计算一下你刚才点的三道菜的热量总和、脂肪总和分别是多少?(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7)我们点的菜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呢?让我们先来听听营养专家的建议吧!(出示课件:营养专家。)
    3、了解营养成分。
    (1)营养专家的话中“不低于”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能举个例子吗?“不超过”呢?(指名学生回答。)
    (2)教师板书:
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
热量≥2926千焦
脂肪不超过50克
脂肪≤50克
(3)什么是热量呢?它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出示课件:热量的作用)
(4)什么师脂肪?它对我们有又什么用处呢?(出示课件:脂肪的作用)
(5)什么是蛋白质?它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出示课件:蛋白质的作用)
(6)用从营养专家那里学来的知识,判断一下刚才自己点的菜是否符合营养标准?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7)学生汇报结果。(请配菜不符合营养标准的同学说说什么超标或什么不足,有什么不好。)
(8)巩固练习。(课件出示)①学生独立计算。
    ②指名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课件演示)
    ③你认为哪个菜谱是最优方案?
    ④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课件演示)
(9)讨论:热量不够或脂肪超标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
(10)你能帮助他们吗?你给他们提些什么建议?(出示课件:营养过剩的3张图片。)
(11)指名学生汇报。
(12)他们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怎样帮助非洲的饥饿儿童?(教师出示课件:非洲的饥饿儿童。)
(13)指名学生汇报。(对学生进行国际主义教育)
(14)去年,柳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我乡中小学校实行免费午餐项目,这是一项惠民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仫佬族乡人民的关怀,对古砦教育发展的关心。(教师出示课件:小学生吃免费午餐的照片),我们得到了国家、社会的关爱,我们要懂得感激社会,牢固树立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努力进取。我们具体该如何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呢?
②指名学生说。
③教师总结: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将来长大了要好好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4、科学配菜。
(1)提出问题:如果你的配菜方案不符合标准,准备怎样调整?(将超标的调低,将不足的调高。) (教师以其中的一个方案为例进行指导。)
(2)小组合作:你能搭配多少种营养午餐?(教师出示课件: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分组讨论。(教师出示课件:营养成分表)
教师可巡视班级,检查监督学生的活动情况,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给予必要的帮助并相应调整课堂计划。)
(3)集体汇报。各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搭配方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产生对知识认知的欲望。)
(4)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营养搭配的要求: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外拓展。(教师出示课件:今天我做营养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实践是数学知识的延伸,也是数学知识的来源。同时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