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特产美食风俗介绍
河南新年传统美食食谱
河南洛阳气候:
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2`,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之腹地”之称。特别适合牡丹花生长,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都有诗赞:“唯有牡丹真国,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河南洛阳特产
  唐三彩:唐三彩是著名河南特产之一,是我国唐代釉陶工艺中的生活用具和宫廷的陈设及装饰品,并作为达官贵人的随葬品。因以黄、绿、白三种为主彩、始产于唐代,故称唐三彩,。洛阳唐三彩仿品,品种繁多,造型千姿百态,形象生动逼真,釉艳丽夺目,是高贵典雅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杜康酒:据史书记载,杜康是夏代用粮食酿酒的鼻祖,洛阳酿造杜康酒的泉水清冽碧透,味甘质纯,并采取“香泥窖封,低温入池,长期发酵,精心勾兑”等先进工艺制成。三国曹操曾留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名句。
黄河澄泥砚:澄泥砚与我国端砚、歙砚、洮砚起名,唐宋时期为贡品,历来为书画名家、文人雅士青睐。沉积的优质黄河澄泥,添加多种药品并用名贵种草眼熏蒸,制出的澄泥砚泽若美玉,巧夺天工,贮墨不耗,积墨不腐,东不冻,夏不枯,写字作画虫不蛀,放在案头赏心悦目,具有极高的观赏、使用和收藏价值。
洛阳宫灯: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后,为庆贺天下重归一统,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以飨臣,“宫灯”之名,即由此而来。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在民间广为流传。  洛阳宫灯品种繁多,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
、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等,其中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其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极具地方特。
青铜器:洛阳青铜器制造业历史悠久,始于夏代,盛于西周。自1973年以来,洛阳工艺美术研究所和工艺美术厂,复制了数千件仿古青铜器,主要有马踏飞燕、犀牛、醉邪、方彝、车马俑、人物俑、奔马、各种酒器、刀、剑等。洛阳仿古青铜器的制作成功,不仅再现了历史的风貌,而且还可以做为室内装饰品,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
河洛奇石:河出图,洛出书,在远古的时候,黄河出现龙马负图,洛河出现五彩神龟。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策源地,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河洛一带自古就是先民、帝王们主要的活动中心,神奇土地上的神奇河流,出产的美石品种,也同样有其独特之处。
  洛阳处于黄河流域中段,上游峡谷中各种山体岩石经过数百万年剧烈不停地冲刷、撞击和洗磨,终于在洛阳这段特殊地理环境中沉落、留滞,生成了质地坚硬、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图案美丽、彩斑斓的天然奇石。真是天地、人间没有一位巨匠具有黄河这样雄伟的气魄。她从九天直下,一泻千里,以无与伦比的力度与刀工雕刻琢磨她的作品。所以黄河
石才能成为天地间的自然瑰宝。
黄河石构图奔放,粗犷雄浑,洋溢着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力度和野性。她多侧面、多主题地显示出黄河文化的广博内涵。全方位、多层次地反映出地球与人类发展,与万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特别是黄河流域洛阳段发现一种很奇特的太阳石(或月亮石),在石面上产生一种圆如太阳、月亮的图案,有的似东海日出,有的如彩霞满天、月上山岗等意境。太阳石、月亮石是黄河中游的瑰宝,是河洛奇石中彩最鲜艳、最独有的一个品种。
洛绣:是洛阳传统的工艺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以纻麻布等纺织品为主要原料,在有关药物的配合下,用特殊的技术织成。主要图案包括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山水、园林等。特点是彩鲜明、工艺精巧。
洛阳剪纸:剪纸是洛阳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早在汉、唐时期,民间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 在节日中用有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的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 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洛阳剪纸分为简刻和繁刻两类,前者粗犷豪迈、 造型简朴,后者结构繁茂、精巧秀美。根据剪纸时用纸彩不同,分为单剪纸和彩剪纸两种 。建国后,洛阳剪纸艺术得到较大发展,出现了以李少白、周绍凯为代表的一批剪纸艺术家。 李少白的剪纸把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手法巧妙结合,创造了数千幅独具特的剪纸艺术作品。 其创作题材广泛,表现了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祖国花朵》等作品,构图明快自然,手法细腻,明暗协调,技法独特。李少白剪纸把洛阳剪纸艺术推到从未有的高度, 代表了中原剪纸艺术的最高水平,赢得了海内外的声誉。周绍凯的剪纸也很有特,其作品多吸收中国画、版画、 年画及雕塑艺术的特点,以丰满圆润为特。
河南洛阳美食:
洛阳水席:历史悠久,古今驰名。千年以来,久传不败。红白大事,宴请宾客,率先用之。所谓“水席”,有二层含义。一是以汤水见长,二是吃一道换一道,一道道上,象流水一般。故名“水席”。洛阳水席,来自民间,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酸辣味殊,清爽利口。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尔官场席。洛阳水席,有24件组成,简称“三八席”。先上6个冷盘下酒,冷盘为44素。继上16个热菜,热菜用不同型
号的青花海碗盛放。16菜中有4个压桌菜。其它12个菜,每3个味道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各有一道大菜领头。叫“带子上朝”,吃一道上一道,如行云流水。洛阳水席,有三大特点:一是有荤有素,有冷有执;二是有汤有水,北方南方均为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规定,搭配合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洛阳水席,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据情而定,故深受城乡人民的普遍欢迎,长盛不衰。
牡丹燕菜:洛阳水席中最出名的一道菜,传说唐代武则天时,洛阳东关生有特大萝卜,长约三尺,重达几十斤,农民视为奇物,进贡朝廷,御厨经多道加工,并配以山珍海味,制成汤羹,武则天食后赞不绝口,因感激当年在长安感业寺食萝卜救命之恩,即赐名“义菜”。宋以后改成燕菜,流传至今。
御品银条:大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僧自天兰取经归唐,拜谒太宗皇帝李世民。奉上从西域带回的一种无名珍贵菜种,李世民观罢龙颜大悦,赐于玄奘嘱其带回家乡种植,玄奘在偃师择地而种,唯洛水北岸寺庄堡方园四里内最佳,生长期一年。叶绿、花紫、果入土尺余,刨出后,洁白如玉、光亮似银、唐王赐名为银条而得名。自唐、宋、元、明、清一直为宫廷贡品。乾隆大帝举办千叟宴,众百官品尝后,赞誉为膳食一宝。
  洛阳不翻汤:洛阳不翻汤,已有120多年的历史。配料有绿豆粉、胡椒、味精、酱油、醋、木耳、粉丝、海带、虾皮、紫菜、韭菜、锦珍、食盐。味道纯正、酸辣利口、油而不腻,别具特。
  浆面条:它是洛阳人普遍喜食的一种风味小吃。浆面条的原料豆浆,是制作粉丝的绿豆浆。将做绿豆粉时渗除的豆浆置于一定温度之下,使之发酵变酸,再加温到80℃左右,下入面条,加之韭菜、辣椒油、葱花、大绿豆以及盐,吃起来味道极佳,增进食欲。
河南洛阳民俗:
  河洛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是继牡丹花会之后,洛阳市推出的又一大型节会活动。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孕育了灿烂的华夏古代文明,凝聚海外侨胞,展示河洛文化于山水的厚重多姿,足具意义。
  洛阳赏牡丹:洛阳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
花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9大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其实去洛阳赏牡丹的最佳时间为四月份。